- +1
吳小莉對話國博館長,將《女史箴圖》誤當《李時珍圖》?
8月1日晚,由吳小莉擔當主持的鳳凰衛視《問答神州》節目上出現了令人費解的一幕,在對話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時,主持人提及大英博物館在展出時有許多中國文物,舉例時錯將《女史箴圖》說成了《李時珍圖》,呂館長也“順勢”解釋了這幅《李時珍圖》為什么沒有來到中國借展。節目一經播出,就有網友吐槽,“原來還有《李時珍圖》這樣珍貴的文物流落英國我們竟不知道。”
鳳凰衛視《問答神州》節目分別于7月25日和8月1日以上下兩期的方式對話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就國博三年改擴建方案、引進奢侈品展覽和舉辦婚宴等大家關注的問題進行了回應。主持人在聊到呂章申館長與前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克格瑞格(Neil MacGregor)一段交往時提及,大英博物館藏有包括中國的《李時珍圖》等珍貴文物,呂章申在回答時也稱《李時珍圖》這張珍貴的唐代繪畫流走了,自己曾承諾給一整個廳展出這張畫,并“拍胸脯保證”中國政府不會扣押,因為此舉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誠信的要求。”
網友不禁疑惑,在鳳凰網的視頻下留言問,“李時珍是明代的,館長同志怎么說是唐代的畫流走了?”
中國藝術史學者、《看圖說瓷》一書的作者倪亦斌也在其微博上貼出了手機鳳凰網發布的訪談文字版內容,其標題仍然為“國博館長接受鳳凰專訪 披露《李時珍圖》如何回國借展”,倪亦斌在微博上稱此為“鳳凰網大丑聞。還給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臉上蒙羞。”
不少人將此當做笑料,戲稱“《本草綱目》協會要求道歉!”
這究竟是對話二人的口音重?還是后期字幕人員的失誤呢?有細心的網友在看過視頻后指出,采訪者吳小莉的確將《女史箴圖》說成了《李時珍圖》,不過呂館長說的是對的。然而視頻上的文字內容仍顯示為“《李時珍圖》”,館長是被字幕組給坑了。
對此,倪亦斌認為,這是主持人在采訪前功課沒有做好,后期制作又缺乏專業把關所造成的 。
截至發稿前,鳳凰衛視和國博均未對此作出回應。鳳凰網上的此視頻已有25990人次的點擊量。

《女史箴圖》唐摹本第三段“馮婕妤擋熊”
對話摘選:
吳小莉:我記得您曾經說過一句話,您說您有兩個大夢?
呂章申:我確實還是希望有一天,就是能夠臺灣故宮和我們的故宮,不是調過來,能在這兒聯合,在國家博物館辦個大展,比如說我們拿出四個廳來,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這種經典,展一下,對世界會有非常好的影響。你看,法國連五大博物館都聯合來展了,我們為什么故宮和臺灣故宮不能聯合一下呢,這是我的大夢啊,這個夢我希望有一天,或者能夠盡快實現。
2011年,大陸6家收藏機構的12件藏品,匯聚到臺北故宮正式合璧展出《富春山居圖》,兩岸感佩"三百年守望,山水終圓合"。這是自2009年兩岸故宮"破冰",臺北故宮向大陸文博單位的借展之一。但是因為大陸沒有關于文物的司法免扣押法律,臺北故宮的收藏始終與大陸觀眾緣慳一面。
呂章申:兩岸之間也是都不放心,老是怕別到這兒以后大陸扣了,所以說現在有很多因為政治的原因。作為我們博物館人,我們搞業務的學術的,我們還是希望政治上和解和睦,因為藝術沒有國界的,都可以共同拿來讓觀眾欣賞一下,看一看,有什么不好?
吳小莉:您剛提到大英博物館的展出,其實里面有很多中國的文物,包括了《李時珍圖》啊什么的,當時據說要來展的時候,您還拍胸脯說,來展吧,絕對保障它能夠再回到英國?
呂章申:這個我是跟尼爾館長開玩笑。我說《李時珍圖》(編注:聽呂章申口音,實應為《女史箴圖》)在大英博物館寶貴,在我們這更寶貴。因為那是唐代的繪畫流走了,我說你能不能就這一張畫到國家博物館展出,這一張我給你一個廳,肯定會轟動。我說你不要擔心,說中國給你扣了。我說如果是你來展,中國政府給你扣了,我說我從樓上跳下去,我給你承諾拍胸脯。尼爾哈哈哈就在那兒笑。我說這是真的,如果真來展,扣下了,我覺得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也不符合誠信的要求,那是不可能的。
吳小莉:但你有想過真的要去實踐這個事情嗎,還是當時就是玩笑話而已?
呂章申:我是想實踐,尼爾不敢實踐。尼爾覺得他做不到這個,他還是不放心。
吳小莉:因為我們沒有司法免扣押的這個?
呂章申:就是這個,他就是說我們沒有司法(免)扣押的這個法律。


關于《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為東晉顧愷之依據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所繪。原作已佚,現存有唐代摹本,設色絹本,原有12段,現存《女史箴圖》僅剩9段,縱24.8厘米、橫348.2厘米,藏于大英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藏有宋代摹本,稍遜于唐摹本。
自清代乾隆去世后,《女史箴圖》一直被收藏于紫禁城建福宮花園,慈禧太后時期被移往頤和園。1899年,義和團事件、八國聯軍進京,駐頤和園的英軍第一孟加拉騎兵團的克勞倫斯.K.約翰遜上尉(Captain Clarence A.K.Johnson,1870–1937)趁亂將《女史箴圖》盜走,約翰遜上尉的家人后來則辯稱《女史箴圖》是又一個被約翰遜拯救的貴婦贈品。約翰遜1902年回到倫敦后,并沒有意識到《女史箴圖》的價值,他把《女史箴圖》拿到大英國博物館想讓館員給畫軸上的玉扣估價,大英博物館繪畫部的管理員Sidney Colvin(1845-1927)和他的助手Laurence Binyon(1869–1943)意識到了這幅畫的價值,于是以25英鎊從約翰遜手中購得。
1912年,大英博物館雇傭日本畫家杉崎秀明和漆原木蟲制作了100份木板復制品。1914到1915期間,《女史箴圖》被分割成兩長段和一小段保存,第一段包含9副場景的原作,第二段的包括了其他所有的后來添加部分,第三段是鄒一桂的畫作。
多年前大英博物館召開的關于《女史箴圖》的研討會上,各方專家曾就將《女史箴圖》割裂后裝裱在木板上的方法進行討論,大英博物館方面對大約100年前的這種錯誤表示后悔,但這一過程已不可逆,現在直接以折中方式不作為永久展品,每年展示一個月,平時入庫進行保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