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陳平原:西南聯大何以人才輩出?本科教學抓得緊

陳平原
2015-07-31 15:12
來源:澎湃新聞
? 私家歷史 >
字號

西南聯大的教授們,在十分艱難的環境下從事學術研究,照樣有很好的業績。尤其是人文學,不僅未受缺少實驗設備的影響,甚至更因戰火而激發了學者的潛能與情懷。

謝幼偉在《抗戰七年來之哲學》中稱:“在烽火滿天,四郊多壘之際來談哲學,這是中國哲人的常事,也是中國哲人的本色。”嚴酷的戰爭環境,并沒有阻礙中國哲學的進展。“實際上,這七年來的中國哲學,比起中國任何一時期來講,都不算是退步。相反的,作者可以很自信的說,中國哲學是進步了。這七年來的抗戰,可以說是中國哲學的新生。”謝幼偉列舉這一時期重要的哲學研究成果,如熊十力《新唯識論》(語體文本)、賀麟《近代唯心論簡釋》、章士釗《邏輯指要》、馮友蘭《新理學》、金岳霖《論道》,還有沈有鼎在《哲學評論》上發表的“意指分析”的兩章。由此可見,“這七年的抗戰,并沒有阻礙中國哲人的思索,反而,使他們的思索更為敏銳了”。

哲學研究如此,史學、文學、語言、宗教等領域,何嘗不是這樣。若聯大教授湯用彤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陳寅恪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錢穆的《國史大綱》、雷海宗的《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一代名篇。戰爭沒有完全阻隔學術,反而激起中國學術的強大生命力,這點很讓人欣慰。

不同專業的學者,受戰爭影響深淺不一。講課沒問題,若需要精密儀器配合的,則不免捉襟見肘。聯大物理學系教授吳大猷在回憶錄中談及,其如何請北大校方在崗頭村租了一所泥墻泥地的房子做實驗室,找一位助教把三棱鏡等放在木制的架子上,拼湊成一個最原始的分光儀,試著做一些拉曼效應工作。“我想,在20世紀,在任何實驗室,不會找到一個僅靠一個三棱鏡,并且是用一個簡陋木架做成的分光儀。”靠如此簡略的儀器做實驗,寫論文,實在太難為教授們了。

這里涉及對西南聯大學術水平及發展方向的基本判斷。何炳棣在《讀史閱世六十年》中談及:“總之,聯大理工方面,尤以數理,最能發揚光大戰前三校優良學風。我多年來和科學界老朋友憶往的積累印象是:當年聯大在數理知識的傳授上已是非常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了。”最能說明這一點的,莫過于聯大學生楊振寧、李政道赴美深造,日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而截至《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出版的1996年,聯大教師中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有69人,學生中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80人,合計149人。單憑這些數字,人們也有理由對西南聯大的學術水平充滿信心。更何況,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信誓旦旦地說:“想起在中國的大學生活,對西南聯大的良好學習空氣的回憶總使我感動不已。聯大的生活為我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西南聯大

毫無疑問,西南聯大是當年中國最好的大學。三校合一,師資力量強,學術水平高,“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當年就慕名從中央大學轉學西南聯大。聯大算學系教授陳省身對自己所處的學術環境也相當滿意:“三校聯合,教員不缺,所以我有機會開高深的課,如:李群、圓球幾何學、外微分工程等。”可晚年接受采訪,陳省身是這樣談論聯大的學術水平的:“西南聯大也就是說,大家都是矮子的時候它比較高一點,沒什么了不得。”單看胡適從美國寄《拓樸學》給江澤涵教授,聯大算學系老師于是分頭手抄,然后開展研究;或者聯大為圖書借閱制訂十分嚴苛的制度,以免學生們無書可讀,你就不難明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年聯大許多領域的學術水平,其實并不像今人所渲染的那樣高超。

生活艱難,實驗設備很差,聯大教授的研究大受限制(人文學不在此列)。可也正因此,教授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學生上。這一點,單看聯大的研究生教育,就很容易明白。西南聯大的研究生由三校分別招收與管理,學籍不屬于聯大,故統計起來有點麻煩。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研究所方面,清華畢業了32人,北大畢業了19人,南開畢業了24人。而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資料》第三卷中的《清華研究院歷屆畢業生論文題目一覽》(1940年—1946年),確實是32人;至于《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歷屆研究生論文題目一覽》(1939年—1945年),名單上則有35人(即便扣除沒有論文題目的5人,也是30人)。記載雖略有出入,但聯大因經費限制,招收研究生數量不多,九年間正式畢業的不到百名,則是千真萬確。比起今日中國大學,一個院系每年畢業的博士碩士都不止此數,實在讓人驚嘆。

因主客觀各方面原因,沒有能力擴大研究生教育的西南聯大,選擇以本科教學為中心,這是明智之舉。原本是缺憾,可揚長避短,反而成就了西南聯大的名聲——因為,本科教學乃大學之本,除了具體的專業傳授,還有精神氣度的熏陶,影響更為深遠。而本科生對母校的認同感,又遠在博士生之上。這就難怪,半個多世紀后的西南聯大,被年邁的校友們越說越好,越說越偉大。

楊振寧之表彰西南聯大,也主要集中在本科教學,尤其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如何扎實:“西南聯大的教學風氣是非常認真的。我們那時候所念的課,一般老師準備得很好,學生習題做得很多。所以在大學的四年和后來兩年研究院期間,我學了很多東西。”多年后接受采訪,楊振寧說得更明確:“當時,西南聯大老師中有學問的人很多,而同時他們對于教書的態度非常認真。……(不只是聯大,浙大也好,中央大學也好,華西大學也好)這些學校的教師對于教學的認真的態度都很好,比起美國今天的最好的大學的老師教本科生的態度,平均講起來好。這個結果是一個好的學生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學到很瓷實的知識、學到很深入的知識、學到很廣的知識。”

1945年秋,吳大猷建議選派物理、化學、數學人員出國考察或深造,被當局采納。西南聯大選送到著名物理學家費米門下念書的,是已念完研究生的楊振寧和大學二年級學生李政道。李的回憶與楊的文章同調:“在抗戰的時候,就是老師對學生培養的經驗是很高度的……他們看見有一個優秀的學生,都是全副精神要培養的。”最能說明教授識才、愛才且傾盡全力培育的,恰好是李政道本人的故事。這點,在吳大猷的《回憶》中,有很動人的描述。為了說明吳大猷晚年的回憶并非自夸,引錄一段《聯大八年》中的文字:

假定說聯大物理系教授都比較瘦的話,那末吳先生無疑是個例外。當他穿著一件較小的長袍來上課時,那件長袍簡直就是鼓足了氣的氣袋。他講課的特點是說得快,寫得快,擦得快,心手遲鈍者,實在頗有望洋興嘆之感。下課鐘響了,吳先生總是繼續守住崗位,孜孜不休,每每延遲到下一堂鐘聲響了為止。吳先生據說是物理系最淵博的一位,正因為如此他即將與華羅庚先生遠渡重洋一探原子彈的秘密。他是北大教授,在聯大曾開過的課程有電磁學,近代物理,理論物理,量子力學等。

受作家筆墨的影響,很多人誤以為,西南聯大的理科教學很認真,文科則很隨意。汪曾祺《西南聯大中文系》稱:“中文系似乎比別的系更自由。工學院的機械制圖總要按期交卷,并且要嚴格評分的;理學院要做實驗,數據不能馬虎。中文系就沒有這一套。……聯大教授講課從來無人干涉,想講什么就講什么,想怎么講就怎么講。劉文典先生講了一年莊子,我只記住開頭一句:‘《莊子》嘿,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他講課時東拉西扯,有時扯到和莊子毫不相干的事。倒是有些罵人的話,留給我的印象頗深。”與此相呼應的,是何兆武的《上學記》。在“自由,學術之生命”節,何也談及聯大教師講課之絕對自由。文科教授本來就是個性強、逸事多,加上回憶文章多挑好玩的講,后世讀者容易被誤導,以為聯大生活全都是《世說新語》般的文人趣味。

聯大教授講課確實很自由,但我認同校史編者的說法:“聯大對基礎課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李凌在追懷聯大中文系副教授余冠英時,有這么一段話:

有意思的是,有的教授在北平時有點所謂名士派頭,如懶得看卷子,憑印象打分數等,到昆明后,艱苦環境卻把這點“名士派頭”磨掉了。學校對教授的要求也是嚴格的,對其言行有損為人師表形象的教師,即便是名教授,也要解聘。教授的教學都很認真,所有教授不管多么有名氣都親自給本科生講課。可以說,沒有一個不上課的教授,許多名教授還親自給大一的新生上基礎課。有的課程由于比較冷僻,或因其他原因,選修的學生很少,但即使只有一個學生,教師也非常認真地教課。

可與這段回憶文字互證的,是1942年暑假后朱自清講授“文辭研究”這門課程。據季鎮淮稱:“聽課學生只有二人,一個是王瑤,原清華中文系的復學生;另一個是我,清華研究生。沒有課本,上課時,朱先生拿著四方的卡片,在黑板上一條一條地抄材料,抄過了再講,講過了又抄,一絲不茍,好像對著許多學生講課一樣。王瑤坐在前面,照抄筆記;我坐在后面,沒抄筆記。”

與今日中國大學拼命發展研究院不同,西南聯大真正得意之處在本科教學。這些受過良好訓練,深受聯大精神熏陶的本科生,日后因緣際會,或出國繼續深造,或在實踐中自己探索,逐漸成為一代名家——這或許是西南聯大留給我們的最為深刻的教誨。

(本文選自陳平原《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大學》“以本科教學為中心”一節,澎湃新聞經出版方授權轉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足县| 天水市| 大同县| 班玛县| 依安县| 芦溪县| 慈溪市| 阿合奇县| 夏河县| 五莲县| 高密市| 合作市| 武城县| 车险| 当涂县| 罗甸县| 彭阳县| 萝北县| 赤峰市| 顺昌县| 鹿邑县| 梅州市| 敦煌市| 固原市| 岐山县| 桃园市| 毕节市| 贡嘎县| 镇远县| 潮州市| 贵溪市| 乐亭县| 瑞金市| 金湖县| 宁德市| 清河县| 三都| 西吉县| 武宁县| 荃湾区|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