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駕照,年輕人的“成人禮”
暑假一到,駕校便洋溢起青春的氣息。剛剛結束高考的高中畢業生和放假回家的大學生,組成了夏季學車的“主力軍”。
在私家車越來越普及的當下,高考后學車似乎已經成為了一門“必修課”,寫進了年輕人的“社會時鐘”里。然而,考駕照的意義,遠遠不止學會一門技能、考出一本證件。
相比于小學、初中、高中學習的文化知識,學車更偏向于一項社會技能、生活技能,本身便包含著走出校園,踏入社會的隱喻,是長大的象征之一。從此以后,上學放學要爸媽開車接送的孩子,也可以拿著駕照開著車帶爸媽兜風了。所以說,對于很多同學來說,考駕照是他們從校園走向社會的第一步,當放下書本和試卷走進駕校的那一瞬間,他們已經在無形中實現了一次與社會、與自己更廣闊未來的接軌。
此外,學校里的學習相對單純,環境也簡單得多,通常就是在教室中,與老師和同學們相處。而那些暑假學車的同學們,除了要面對炎熱的天氣、曬人的陽光,更是踏入了一個微型的“小社會”。這里有教練、有一起學車的“考友”,他們年齡可能相差幾十歲,從事的是你從來沒聽說過的職業。從象牙塔踏入“新天地”,怎么跟教練相處、怎么跟“小伙伴”們相處、怎么合理安排好學車與其他事情的時間,都是這個假期需要學到的智慧和經驗,也許不起眼,也許很抽象,卻會讓你在未來獲益匪淺。
有同學說,接受了9年義務教育和3年高中生活的磨礪,自己最不怕的就是考試,考駕照當然不在話下,然而現實卻很“骨感”。前幾年我也是“學車大軍”中的一員,中學階段我的成績一直在學校名列前茅,自認為動手實踐能力也并不算差,可是在剛開始學習科目二的倒車入庫、側方停車等項目時,總是找不到狀態,還常常被教練嚴厲批評。起初我也難以接受這種心理落差,但很快找到了訣竅,最終以滿分的成績順利拿到了駕照。
現在回望那段經歷,為我上了重要一課。我逐漸開始明白,世界是多元的、復雜的,在學習成績之外還有很多評價體系與評價模式,比如有些同學或許成績并不好,卻學車很厲害;有些同學情商很高,與小伙伴、教練都相處的很好。這便是他們的特長,是我需要學習之處,如此才能讓自己盡可能成為一個“立體的人”。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挫折、會有不適應,但人就是在不斷突破自己舒適區的過程中獲得成長,想要攀到更高處,就要克服“高原反應”。
學車,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次“拔節”,國家的一些舉措也為這次拔節送上了陽光。比如今年6月1日起,小型自動擋汽車科目二考試取消了“坡道定點停車和起步”項目,考試由5項減少為4項,一些科目約考間隔時間也有所縮短,讓孩子們可以在假期內就拿到駕照。還有一些地區,通過“一證通考”、異地分科目考試等方式優化流程、提升服務質量,讓學車之路不再堵車。
又一個七月到來了。駕校就在那里,像一個時間的坐標,迎來送往一批又一批孩子,看著他們走進來時的緊張與迷茫,看著他們拿到駕照時的歡呼與雀躍。車輪在地上留下痕跡,時間不停地流淌,一代代人就這樣長大。而孩子們拿到的不僅僅是汽車的“駕駛證”,更是人生的“駕駛證”。

設計 王璐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