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貨幣寬松下,4圖看清主要經濟體國債收益率
原創 Wind Wind資訊
上周末央行表示,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決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
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央行降準后,國內貨幣政策稍顯寬松。而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美、日、歐元區等一直都保持著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無需多言。在全球流動性充裕下,各國國債收益率如何,值得關注。
// 國內降準釋放流動性 //
央行決定7月15日降準0.5個百分點。專家表示,未來貨幣政策將平衡好內外部需求,繼續保持穩健基調,市場流動性應保持合理充裕。在此基礎上,貨幣調控料突出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加強結構性和針對性調節。
“過去幾個月,國內投資者的主要憂慮是國內宏觀政策的收緊。此次降準打消了這方面的憂慮。國內宏觀調控趨緊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未來國內宏觀政策會相機抉擇來對沖外需可能的變化,以維護國內經濟增長的平穩。”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
中泰固定收益分析師肖雨認為,下半年預計貨幣政策“不緊不松”,一方面經濟仍在恢復過程中,通脹和匯率壓力不大,貨幣政策收緊可能性不大;但一方面,考慮到“穩杠桿”的政策訴求和地產融資“強監管”壓力,貨幣政策放松空間也受到明顯制約。
// 主要經濟體國債收益率情況 //
國內降準后,市場擔憂的流動性收緊顧慮被打消,而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早已維持著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此情況下,各主要經濟體的國債收益率卻差距極大。
首先從國債收益率最高的中債來看,Wind數據顯示,10年期中債國債收益率近期波動不大,自6月初3%左右小幅上升至3.14%,隨后有所回落,最低跌至7月8日的2.98%,目前最新報收在3.01%。
總體看10年期中債國債收益率基本維持在3%附近震蕩,較今年最高2月中旬的3.28%下降幅度不大。此外1年期和5年期中債國債收益率走勢也類似,較6月份中旬有所走低,再次回到6月初時水平。
可見隨著國內貨幣寬松,國債價格走高,國債到期收益率有望進一步走低。

此外美債各期收益率近期也在走低,以10年期來看,從二季度4月份高點1.7%以上一直在緩慢下降,目前已經降至1.37%,下降趨勢明顯。而1年期和5年期卻主要是震蕩,上漲、下跌頻繁出現,近期甚至出現一定的上漲。凸顯了投資者對于長期經濟前景的看好,但短期經濟仍不樂觀。

另外日本短期1年和5年期國債利率均為負,而且近期還一度出現倒掛現象。不過10年期國債利率為正,但也很低,目前僅有0.03%,今年均在0.2%下方運行。

而歐元區公債收益率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都保持著負利率,近期更是持續下跌,在負收益率上越走越遠。

// 后期展望 //
中金公司認為,美債利率在增長改善、財政部TGA流動性釋放峰值回落、以及美聯儲三季度正式修改聲明(如9月FOMC)傳遞未來減量指引的背景下仍有可能上行,直到正式減量開啟后(如12月FOMC)后逐步筑頂回落。
實際上,2013年減量正式開啟前(2013年12月),長端美債利率在10月之前也出現過幅度達50bp的回落,但隨后再度回升并創新高,直到12月正式減量開啟。因此,我們也不能將當前的利率走勢做簡單的線性外推。
招商軒言全球宏觀分析認為,5月-6月中的美債收益率下行中,通脹預期和實際利率均有貢獻,流動性寬松和供需矛盾緩和是主因,而6月下旬的美債收益率下破1.3%或主要反映全球經濟預期的惡化;歐洲疫情相對更為嚴峻,推動美元指數反彈。
在維持限產背景下,疫情再度發酵引發的對商品需求的擔憂是油價下跌重要的助推因素,而油價的表現也是大宗商品整體表現的縮影;歐美股市調整反映經濟下行和企業營收下降風險。應關注當前情景使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放緩、延后的潛在可能。
海外形勢對我國有四點影響,總體有利于國內債券市場的利率下行,相對不利于股票市場。
第一,亞洲疫情發酵對國內疫情的擴散效應更強,直接對國內經濟活動構成威脅;第二,東南亞國家生產能力下降對中國進出口構成負面影響;第三,全球需求預期惡化,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有助于緩解國內通脹壓力;第四,風險情緒惡化,股票市場資本流入或將邊際減少,但中美利差走闊對債市資金流入構成支撐。
原標題:《貨幣寬松下,4圖看清主要經濟體國債收益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