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家:26%學校沒接通網絡,數字技術顛覆中國課堂路還很長

數字化正飛速影響著這個時代的教學。
在上海曹楊第二中學,學生人手一個iPad,在上面,學校可為每一個學生建立錯誤典型樣例庫,老師通過錄制微視頻進行遠程解答。
在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的阿克小學,孩子們收到了優質的教學光盤,改變了18年來只有兩名教師上課的窘境。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Buck Lodge學校,學生能在iPad上讀iBook電子書、學很多大學提供的電子課程,還有老師自制的電子書。
“信息技術將全面影響我們的生活,在教育領域也是如此。”上海市教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常務副主任范國睿教授7月21日在 “創新與創造力-中美校長高峰論壇上海站”的閉幕式上如是說。
不過在論壇上,有關信息技術影響教育的種種不足也被提及:“中國26%的學校都還未接通網絡,只有59.6%的教室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裝備,學生利用黑客技術屢屢入侵教育系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秘書長、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任友群教授認為,“將數字技術融入日常教學,形成革命性的影響,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
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中美校長高峰論壇組委會副主任委員兼上海組委會主任尹后慶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此次“中美校長高峰論壇&2015美國年度榮譽校長中國行”從7月12日-7月26日巡回深圳、廣州、西安、上海、北京五大城市,7月21日、22日在上海的活動納入“2015上海市暑期中小幼校(園)長專題研修班”的范疇,美國年度榮譽校長中國交流訪問代表團是首次來華,與中國的校長和專家們進行了頭腦風暴。
顛覆課堂:學生人手一個iPad
James Richardson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Buck Lodge學校的校長,于2015年獲得美國“國家年度榮譽校長”稱號。在學校里,他為每位學生配備了iPad在學習中使用。“他們可以使用老師找到的各種應用程序。”
此外,學生還能在iPad上讀iBook電子書、學很多大學提供的電子課程,“我還讓老師們自己做類似的電子書和教學工具”,這一切都是免費的。
“我們花在教學、考試、測試的時間更少了,而老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到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James Richardson校長說。
同樣獲得2015年“美國國家年度榮譽校長”稱號的Bill Ziegler,在位于馬里蘭州的Pottsgrove高中里,也讓學生用iPad去學習各種課程,“以前老師可能教不了那么多的課,網絡課堂的出現讓孩子有了更多選擇。此外,我們還搭建了一個在線課堂平臺,老師將所有課程放在網上,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學習,在網上提交作業,并及時獲得反饋。” Bill Ziegler校長說。
在中國,也有部分學校已為每位學生配備了平板電腦,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就是其中之一。該校校長王洋介紹,2013年,全校1300個學生實現人手一個iPad。在iPad上,學校可為每一個學生建立錯誤典型樣例庫,讓學生發現自己知識體系的漏洞,老師也能據此了解學生的共同錯誤,老師還通過錄制微視頻進行遠程解答。
曹楊二中2011級朱同學告訴澎湃新聞,她是第一屆課上使用iPad的學生,用頻率大概一周一次,平常主要是用來查看作業通知,有時候也可以提交一些課后作業。iPad上安裝了一個單獨研發的系統,屏蔽了iPad所有的娛樂功能,但當時并不是很成熟。”
從曹楊二中2015年發布的“數字化校園3.0”整體規劃與建設來看,學校正在加快數字化教學的步伐。學校與HTC合作開發數學學習的5i模式:iPreview(i預習)、iSelftest(i自測)、iEvolve(i演變)、iPractice(i練習)和iReflect(i反思),學生在iPad上可以看到預習需要的資料,自測練習需要的題目,可以將答案直接發送給老師,獲得快速反饋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秘書長、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任友群認為:“只有嵌入于常態,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技術,才能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將iPad用于教學課堂,不僅要有好的設備,還要有豐富的學習應用軟件。“由于我們在資金與技術方面的欠缺,想要讓數字技術融入日常教學,形成革命性的影響,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 任友群說。
教育公平:云南邊遠小學收到了教學光盤
數字化技術不僅能顛覆課堂,也縮短了地域之間的教學差距。
“在中國,公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特別是教育公平。”任友群表示,中國目前共有51萬所中小學,1500萬專任教師,2.6億在校生。在龐大的數據背后是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一邊是落后的邊遠地區的學校,缺師少教,另一方面上海兩次PISA測試全球第一”,而像上海中學這樣的重點高中,已經搭建了31個數字實驗室。
2 015年5月,在青島舉行了國際信息化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提到了“我們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目前,全國74%的中小學接入了網絡,59.6%的教室配備了多媒體裝備,但仍有一部分學校沒有接通網絡,需要靠衛星或光盤來接受外面的教育資源。
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的阿克小學,一對夫妻擔任所有科目的老師長達18年,“少數民族聚居區仍然有不少一師一校的教學點。”任友群說,“在那里沒有辦法開啟國家規定的所有課程”。2012年,國家開展了數字資源全覆蓋的項目,給這些教學點送去了優質的教學光盤,“非常大地改善了邊遠地區的教育狀況,如果把所有教學點都用這種方式來解決,中國的教育資源均衡和教育公平將邁出重要的一步。”任友群說。
除了落后的山區學校和重點中學,全國更多普通中學,也正在探索數字化教育。上海市古美高級中學是一所普通高中,從2013年開始,他們用較為簡單的技術建立了作業輔導系統,老師、家長、同學都能檢查、核對作業的情況。校長鄭榮玉表示,讓老師用的東西要足夠簡單,項目的成本也不能太高,要在校長財權范圍之內就能解決。上海市教委和上海閔行區教育局希望這種便宜、簡單、易學的模式可以推廣到更多的學校。
負面影響:學生可能淪為“不良網絡公民”
信息化教育模式的發展,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弊端。“因為學生在網上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Bill Ziegler說,“我們應該要訓練學生,應該做什么事情,不應該做什么事情。要在網絡上面講文明,學生要成為有責任心和有禮貌的人。”
全美中小學校長協會主席Michael Allison提到一個案例:“三年前,有一個學生闖入了我的系統,把我的郵件發給其他的學生,后來他被罰公開道歉,并必須在社區進行服務,也判處了罰金。”
在信息化教育時代,利用黑客技術考試作弊也將成一個重要問題,斯坦福大學校長John Hennessy認為:“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術,利用高度個人定制化的手段來鑒定學生身份。”
在中國,這樣的情況也不鮮見,有學生攻破了學校的信息管理系統,偷出試卷甚至更改考試成績,“這些孩子都相當聰明,網絡技術爐火純青,可惜沒有用在正道上。”上海中學校長馮志剛在和全國的校長們交流時,不止一次地聽到類似的案例。
信息化教育對技術和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James Richardson認為,“在管理方面,我們應該要經常鼓勵學生,如果我們的孩子做了壞的事情,也要懲罰他們。”對此,美國創新教育家Ted McCain表示:“大家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學生怎么樣去做良好的網上公民,而不是淪為不良網絡公民,我們要盡早提升孩子在這方面的素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