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詳細名單披露:首批月球科研樣品由這13家機構領取
據新華社報道,7月12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京舉行嫦娥五號任務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發放儀式,標志著月球樣品科學研究工作正式啟動。
報道稱,至申請受理截止日,共收到來自教育部、工信部、自然資源部、中科院、核工業集團、航天科技集團等方面的23家科研機構的37名使用責任人提出的85份申請。經審核,來自13所科研機構的31份申請獲得通過,發放總量共17.4764克。
那么,具體是哪13家科研機構領取這份來自月球的“土特產”呢?
7月12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披露了詳細名單,這13家科研機構分別是: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
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稱,這13家科研機構領取的31份樣品(共17.4764克)包括6個光片樣共0.1576克、13個巖屑樣共0.8688克、12份粉末樣共16.45克。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部分科研機構領到月球科研樣品的消息此前已獲地方媒體披露。
譬如,據江蘇媒體“交匯點”報道,江蘇省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兩家科研機構分別領到了月球科研樣品。其中,紫金山天文臺:2份16毫克,南京地質古生物所:3份88毫克。交匯點記者連線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時了解到,月球樣品已經領到并妥善保管,即將踏上奔赴南京的旅程。
另據廣東媒體“南方+”報道,中山大學也獲得了一份月球“土特產”——500毫克月壤。目前,這份由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采集的月壤已經被交到中山大學團隊手中,預計于明天(7月13日)到達中大珠海校區。使用責任人、中大大氣科學學院副教授肖智勇介紹,中大有一支做行星地質研究的團隊,已有十幾年的經驗積累,在國內處于知名地位。“因此,這次我們的申請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申請的樣品全部獲批,一共有500毫克的月壤。”他說。
此外,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也官宣了該校學者獲得月球科研樣品的消息,并披露了將開展金屬元素同位素分析等研究工作。
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我校李曙光院士團隊的朱建明教授和何永勝教授獲批領到了第一批月球樣品,月壤100毫克,玄武巖巖屑一塊,角礫質巖屑一塊,共計141.2毫克。我校同位素地球化學實驗室計劃開展這些月巖樣品的Ca、Mg、Fe、Cr、Ni等金屬元素同位素分析,從主要元素、變價元素以及親硫元素等不同性質元素同位素聯合示蹤的角度,揭示月球的成分演化歷史。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介紹稱,月球經歷過顯著的成分分異和演化,這些過程伴隨特定的同位素變化。本次我國嫦娥5號獲得的樣品年齡較為年輕,基于這些年輕樣品的同位素研究有望給我們帶來有關月球演化歷史,尤其是中后期演化歷史的新認識。
而在國家航天局7月12日舉行嫦娥五號任務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發放儀式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月球樣品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日祥提到,通過這些月球樣品申請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月球表面過程、火山活動年齡、月球演化過程、礦物與揮發分組成幾個大方面的科學研究。嫦娥五號樣品與過去美蘇獲得的月球樣品不同。通過對嫦娥五號采集月球樣品的研究,將對月球與行星演化、行星宜居性等方面產生新的認識。
朱日祥還透露,本次評審通過的樣品申請數占全部申請的36.5%、樣品重量占全部發布樣品重量的37.8%。部分樣品存在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而部分樣品則無人問津。
此外,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月球樣品管理辦公室主任裴照宇表示,目前,我們沒有收到國外科研機構提交的正式申請。月球樣品的管理和使用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和參加的相關國際公約。國家航天局鼓勵開展月球樣品的國際聯合研究,國外科學家可以通過加入國內科研團隊等方式共同開展樣品研究工作。國家航天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月球樣品國際合作相關規則,報中央批準后實施。
他提到,澳門科技大學在本次評審中提交了借用申請,由于競爭比較激烈,未能通過評審。我們歡迎有更多的港澳科研機構,積極參與月球樣品的科學研究工作。
據中國科學報報道稱,后續,國家航天局還將根據地面應用系統的樣品處理進展,陸續發布新的科研樣品;初步計劃下一次月球科研樣品借用申請評審安排在今年9月。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科研用途,國家航天局正計劃組織部分月球樣品入藏毛澤東同志的故鄉湖南韶山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可上九天攬月”夙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