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真道士談陳凱歌是否該道歉:一味譴責只能嚇退對道教的好奇
【編者按】
近日《道士下山》收到中道協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孟崇然道長的譴責聲明,被要求道歉以及停播,引起輿論熱議。
作為最紅道士之一,全真道士梁興揚發表了題為《道士下山:陳凱歌需要道歉嗎?》的長微博進行評論:娛樂化包容性的看待問題,一味的譴責只能嚇退別人對道教的好奇心和好感。但他同時也說:“如果有了中道協的紅頭文件,貧道馬上認慫刪掉本文章”。
梁興揚文章發出后,人民網進行了轉發,并轉引了中國道協的說法:對于《道士下山》的譴責聲明非中國道協發出,孟至嶺道長表示《道士下山》的制片方之前與中國道協有溝通,并按照要求對劇情做了修改,因此道協對于影片持有包容心態。
沒有了道協的壓力,卻有來自“同行”的壓力,梁興揚稱:“某些‘道士’通過一些方式向我施壓,讓我趕快刪掉文章,甚至將‘道士給和尚下跪沒什么大不了的’惡意篡改改成‘道士向和尚下跪是應該的’,我只想這樣說,我在按照我的方式詮釋我認為的道教,問心無愧,問道無悔。”
以下是梁興揚長微博全文。澎湃新聞經作者授權轉載。

貧道也沒看到中道協的紅頭文件,就發表下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了中道協的紅頭文件,貧道馬上認慫刪掉本文章,你們誰也不要拉我。
在我看來,陳導的道士下山雖然沒有精準的反映道教的文化,但是,最起碼給大家一個了解道教的窗口,有個認識道士的契機,有認識誤區是正常的。
我對《道士下山》的電影了解了,也沒多大興趣,但是,不代表陳導因為拍攝了這部電影就成了賣國賊,我也不想被所謂道教界代表,哪怕我是個道士,也不代表這個身份泯滅了我的個性。
可能刺激眼球的是道士給和尚下跪,其實道士給和尚下跪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和尚代表了正義和真理,哪怕一個凡人代表了正義和真理,我們一樣下跪,比如關羽這個凡人,他沒有當過一天道士,沒有念過一天經,還殺人如麻,但是,他代表了忠義,我們照樣跪拜他甚至崇敬他為神仙。
小說、影視劇的傳播,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道教,一部西游記,讓對多少人對佛教產生好感?一部射雕英雄傳,讓多少人對全真教產生了好感?
誠然,小說和影視劇對道教有丑化,但是也有美化啊,總不能夸贊道教神仙生活就是道教了,丑化道教就不是道教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對道教都有自己的看法,丑化美化都很正常,因為畢竟都是娛樂性的,只不過無論美丑都改變不了道教的根本。
哪怕大眾認知真的有誤區,但不應該僅僅責怪他人,不應該譴責別人追求獵奇或者丑化,更要反思我們是否傳遞了真正的文化。哪怕丑化了,為什么丑化道教?哪怕揚佛抑道,為什么揚佛抑道?為什么不揚道抑佛?
肯定有自身原因的,肯定有不作為的地方,同時,道教本身也應該了解認知到我們應該弘揚什么,我們應該傳達什么?如果我們也僅僅拿風水、算命、玄奇、武術、養生等等道術來吸引大眾,就別怪大眾誤解道教。
如果說揚佛抑道,看看書店里,多少高僧的書籍和對佛法的詮釋,道教又做了多少?看不到道教的書籍,是因為社會的對道教不公嗎?里面肯定有道士的不作為!
如果說歷史上佛道教不公平,在我看來,有個最公平的時候,就是改革開放后,佛道教在同一起跑線上,是有史以來最公平的發展階段,為什么佛教更深入人心呢?
不要一味的清高,人心的選擇才重要,對于道教,不能光想著別人美化,還要承受別人對道教的丑化,想想別人為什么非要美化道教,為什么非要丑化道教。
不做永遠不錯,做了必然有爭論,對影視劇中的美化高興,就要學會對誤解的承納;很多時候不是別人誤解我們,而是我們做的不夠或者無所作為。
如果要譴責陳導,更要譴責各大網絡作家,他們讓年輕人對道教產生了興趣,肯定其中也有誤導,如果不引起爭論,任何小說影視劇中不出現道教或者道士的身影,徹底杜絕道教文化在文學中的體現就解決問題了。
再說《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哪怕金庸先生讓尹志平祖師被世人誤解,但是也讓更多的人對全真教、王重陽、全真七子產生好感與好奇,太多人第一次聽說全真教是在《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中,包括我自己。
如果金庸先生對全真教只字不提呢?我們就滿意了嗎?后來金庸先生為了照顧全真教的感受,修改了尹志平祖師名諱,難道這還不夠嗎?沒有《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可能會少幾億人知道全真教。
所以,對待小說和影視劇,可能做的不對,但是娛樂化的看待問題,包容性的看待問題,一味的譴責只能嚇退別人對道教的好奇心和好感,固步自封的清高不可取。
我只是個小道士,表達自己看法不代表誰,只是說明自己的看法。
陳導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如果這個譴責早來一兩周多好,還可以給《道士下山》增加一兩億的票房,哈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