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連侯鴻亮也去拍網絡小說了,還會再出現《北平無戰事》嗎?

近日,東方衛視宣布將開啟周播劇時代,改編自網絡作家丁墨熱門IP小說的電視劇《他來了,請閉眼》成為其首部試水之作。
《他來了,請閉眼》的幕后團隊曾是“魯劇”的金字招牌——監制孔笙、制片人侯鴻亮一起創作了《北平無戰事》、《溫州一家人》、《戰長沙》、《父母愛情》等多部叫好叫座的作品,是業內當之無愧的“口碑團隊”,導演則是執導過《戰長沙》、《老農民》的新銳導演張開宙。在青島舉行的《他來了,請閉眼》發布會后,侯鴻亮接受了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專訪。

2014年底,侯鴻亮完成了身份上的轉變:離開供職了十幾年的“國字號”山東影視傳媒集團,成立東陽正午陽光影視公司。不變的,是還在從事電視劇這門手藝。2015年下半年,由侯鴻亮擔任制作人的電視劇《偽裝者》《瑯琊榜》《他來了,請閉眼》即將推向市場,轉型之意日趨顯現:無論是網絡劇、熱門IP還是偶像演員的啟用,都是傳統電視人的多元化探索。
然而,談及“創新”,侯鴻亮卻不會把這種轉變歸類為“刻意的區隔”,在他看來,尋求創新是他在“山影人”時期就延續下來的一種慣性思維,同時,與“山影”的合作關系也將繼續下去——《偽裝者》《瑯琊榜》《他來了,請閉眼》的出品方里,都有“山影”的身影。
去年開始,熱門IP成了一個“錢景”可觀的領域,自然,會有一種論調,指出改編劇在這股IP熱潮里會淪為良莠不齊的“快消品”。目前,侯鴻亮手中也儲備了很多熱門網絡小說IP,他對自己團隊的改編能力有著絕對的自信:“我自己對于IP改編的理解,都放在《瑯琊榜》這部戲里,我相信《瑯琊榜》播完以后大家會說,這明明是一部網絡小說,但是拍成了一個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的東西,而且就算是翻拍網絡小說,也依然保留著我們團隊的氣質,并且不影響觀賞性。”
也會有觀眾會擔心,連侯鴻亮團隊也去拍網劇、拍熱門IP去了,再想看到像《闖關東》、《溫州一家人》、《北平無戰事》等關照現實的大歷史題材的“正劇”,是不是要等上更長一段時間?對此,侯鴻亮表示,與優秀的傳統編劇合作是團隊的立足之本,這一塊是他們永遠不會舍棄的:“如果遇到《北平無戰事》這樣可遇不可求的故事,絕對沒有不拍的理由。”

【對話】
“網絡和傳統媒體的審美達成了一致”
澎湃新聞:《他來了,請閉眼》即將在搜狐視頻、東方衛視雙平臺“網臺聯播”,基于不同平臺的不同需求,作為制作方,會在拍攝過程中做怎樣的平衡?
侯鴻亮:目前來說,互聯網的播放環境和傳統媒體的播放環境確有不同,對內容的需求也會有差異,但是從兩個平臺共同把《他來了,請閉眼》作為重點訂制項目來看,至少是在這部戲上,審美達成了共識——追求題材、類型和內容的創新,追求制作上的高品質。
澎湃新聞:過去一年,因為“一劇兩星”等政策的影響,網絡自制發展迅速,表面上許多熱門IP超級網劇在持續“燒錢”,但是另一方面,作為一項新興事物,網劇的盈利模式還在探索,《他來了,請閉眼》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
侯鴻亮:《他來了,請閉眼》是一個正常電視劇的投入(單集不到200萬元人民幣),這部劇一旦兩個平臺同步播出,就已經能夠實現盈利了。在我看來,互聯網的發展勢頭迅猛,如果能實現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媒體的融合,會是相互扶持的一件好事。如果老是“燒錢”,比如我作為制片方,老做賠本生意,這種合作就會出現問題,一旦一個項目能夠實現盈利(比如制片方可以盈利,平臺也可以通過釋放減輕自己的投入),現階段我覺得會是好事。但是,這就要求平臺方一定要尋找到在兩個平臺都合適釋放的項目。
澎湃新聞:互聯網融合背景下,勢必會出現越來越多網絡自制劇乃至網絡獨播劇,它們會壓縮傳統電視劇的生存空間嗎?
侯鴻亮:我覺得會,你像我是作為做內容的公司,我要面對的是電影、電視、互聯網、手機、移動屏等等終端,這些終端其實都需要好的內容。現在等于是互聯網改變了觀眾的收視習慣,大量的觀眾已經傾向于從互聯網獲取想觀看的內容,這個也是現在網劇快速發展的原因。未來,這幾塊屏之間,除了觀眾收視習慣的不同,誰能真正用內容把觀眾留住才是最核心的。

“不適合影視化的IP,買斷熱門排行也白搭”
澎湃新聞:據悉,你的團隊目前儲備了大量熱門網絡小說IP,比如朱朱的《到愛的距離》,海宴的《瑯琊榜》,丁墨的《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阿耐的《歡樂頌》等,這是否代表了翻拍網絡小說,是日后項目生產的主力方向?
侯鴻亮:我們的考量還是,這部作品究竟適不適合影視化改編,而且,我最初選擇購買這些版權的時候,行業內還沒有所謂IP的概念。互聯網作者有很多新鮮的想法,創作力非常旺盛,這兩點是值得肯定的,我們不怕他們技巧上有缺點,創作上有創新能力和生命力是我們比較看重的。互聯網作者和傳統編劇的合作,某種程度上是相得益彰。
未來,我們公司項目如果分類型的話,應該分為以下兩類:第一,和目前固有的傳統編劇保持良好的合作;第二,持續開發互聯網小說作者的合作。專業人士可能會對互聯網作者是否具備編劇能力有疑問,其實,他們的編劇能力是不用刻意培養的,我很幸運,碰到了包括阿耐、海宴、朱朱、丁墨等很聰明的作者,像海宴、朱朱的小說是自己寫的,劇本也是自己寫的,劇作能力已經非常強了。
澎湃新聞:挑選IP的標準是什么?現階段的“IP熱”會不會曇花一現?
侯鴻亮:我覺得還是看這個小說適不適合影視改編,就算把點擊排行榜上所有熱門小說都買下來,不能影視化你還是白搭。對于小說的選擇,需要專業的眼光,我不認為人氣高就等于這個小說未來可以在影視上有一個更好的呈現,這是兩回事。

“《北平無戰事》這樣的作品,碰上了,沒有拒絕的理由”
澎湃新聞:2014年,你在山影集團上市前夕宣布辭職,你目前執掌的正午陽光公司即將在今年推出《偽裝者》《瑯琊榜》《他來了,請閉眼》三部電視劇,題材、IP概念、演員等方面都能看到多元化、年輕化的嘗試,離開體制內投入市場,你最大的轉變是什么?
侯鴻亮:其實,這三個項目也都是我在山影的時期儲備的,只是剛好今年一起播出了,而且我離開了山影后,也會一直把山影作為重要的合作伙伴。你說的多元化的探索,也是在山影的時候就萌生的想法,我希望能夠嘗試新鮮的東西,追求新鮮感這一點,不管在哪里工作都是不會變的。我不會去刻意區分偶像型演員,還是按照角色的要求去選擇。比如霍建華是《他來了,請閉眼》最早定下的演員,霍建華本人舉手投足間不經意流露出的一種“萌”態,其實和小說里描述的那種“高智商、低情商”的男神形象特別契合。
至于說《瑯琊榜》,這部戲無論是從小說到電視劇的改編、運作方式、審美取向上我都比較滿意,IP改編應該對于小說讀者有交代,同時作為電視劇這種藝術方式也做到相對好的呈現,我自己對于IP改編的理解都放在《瑯琊榜》這部戲里,我相信《瑯琊榜》播完以后大家會說,這明明是一部網絡小說,但是拍成了一個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的東西,而且就算是改編網絡小說,也依然保留著我們團隊的氣質,并且不會影響觀賞性。

澎湃新聞:你一直被媒體評價為電視劇行業的“理想主義者”,作品以人文與深度見長,還會繼續拍攝諸如《闖關東》《溫州一家人》《北平無戰事》等關照現實的大歷史題材作品嗎?
侯鴻亮:當然會做,《北平無戰事》這種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你碰到了它,你沒有拒絕的理由。我們一直在尋找的就是這類作品,一部電視劇除了它的商業化的運作之外,作者面對歷史、社會、人類的表達是最體現創作者價值的部分,這一塊是我們永遠不會放棄的。
澎湃新聞:影視行業對市場變化的嗅覺一向非常敏銳,最近電影行業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闖入者》在現有游戲規則下的商業的失敗,有人會擔心,電視劇市場目前也在竭力討好年輕觀眾,這種現象會讓一部分嚴肅題材的作品漸漸失去市場?
侯鴻亮:市場的波動會有一個波形,走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會需求另外一種東西,關鍵在于,我們是不是能夠拿出足夠好的東西呈現給觀眾。你不能一方面說,我拍的是正劇,我的劇多么有價值,觀眾不喜歡看,也沒有辦法。如果在一個類型里做好了,做精了,觀眾一定會存在的。可能網絡媒體和電影媒體受眾交叉比較多,電視劇媒體受眾更年長、更嚴肅一些,但是,都逃脫不了對于好內容的需求,一旦碰到好的內容,大家一定不會去吝嗇表揚。
電影《大圣歸來》就是這么一個例子,近年來,中國沒有出現過這樣一部叫好叫座、讓觀眾自發觀看的國產動畫電影。電視劇受眾的人群非常龐大,不管是什么年齡層次的受眾,只要有一部分固定的受眾真心熱愛你的戲,這個市場就足夠大了。好比說,昨天內地電影票房超過了4億多元人民幣,可無非也就960萬人次走進了電影院,可想而知,我們電影市場未來的潛力有多大。電視劇也是這樣,過去,我們的收視率能達到30%多,因為當時市場上的藝術產品相對比較少,所以收視率很高。行業發展到現在,2個點已經算是很高的收視率了,相對以前,你的觀眾才有多少?所以,如果平臺能夠通過好內容留住觀眾,哪怕只是一部分,都可以讓我們行業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平臺的競爭到了一定程度,最終會回歸到內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