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百年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國航天人為何那么“特別”?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繼全國兩會關鍵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關鍵詞、“四史”關鍵詞等專欄后,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百年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關鍵詞。
今天的關鍵詞是:載人航天精神。

7月4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拍攝的航天員劉伯明在艙外工作場面。新華社 圖
太空是人類不斷探索的新疆域,航天事業的發展也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重要標志。自從1970年4月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遨游太空,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不斷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明確把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納入“863”計劃。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鄭重作出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目標。2003年10月15日,“神舟”5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變成現實。此后,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及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概括總結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并鼓勵大家勇攀高峰、不斷前行,為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建功立業。

7月4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航天科研人員在緊張工作。新華社 圖
載人航天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時期的體現,具體表現在:
“特別能吃苦”是中國航天人艱苦奮斗的真實寫照
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是在艱苦的環境下開展的,環境惡劣的戈壁灘和海洋是載人航天的駐訓場。中國航天人艱苦創業,不斷克服一個個技術困難,鉆研技術。除了技術人員,航天員也經歷艱苦的洗禮,要經歷魔鬼式的訓練和生活。航天員要脫離地球引力進入太空,要承受火箭將自身推舉到軌道上的加速度。加速度訓練相當于把八個自己壓到身上。航天員每次做這種訓練,臉部會被拉變形,不由自主地流淚,但即便承受如此負荷,他們也要保證完成各項操作。
但中國航天人從不畏懼艱辛,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是這樣形容航天員大隊生活的。他說:“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體會過就不知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擁有過就不知其中的真諦。”這是中國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生動闡述。
“特別能戰斗”是中國航天人攻無不克的真實寫照
航天事業的發展技術攻關是重中之重,火箭的研發是保證載人航天事業取得進展的重要保證。長征五號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的重要標志。研制團隊經歷過失敗的痛苦,經歷過持續攻關的艱難,但他們發揮“特別能戰斗”精神,從不言棄。火箭總裝廠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師傅人生中80%的時間獻給了工作,15%時間去學習,僅有剩余的5%留給家人。高鳳林1980年至今一直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攻克了發動機噴管焊接技術世界級難關,為載人航天、北斗導航、嫦娥探月等國家工程的順利實施,以及長征五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做出了突出貢獻。正是像高鳳林這樣的航天人,推動著中國自主火箭技術的壯大。長征火箭已發展成為與阿里安、德爾塔、宇宙神等火箭一起成為世界商業發射的主要運載火箭。
“特別能攻關”是中國航天人探索創新的真實寫照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從落后到趕超先進技術,技術攻關是重要保證。正如發動機是汽車的核心部件一樣,推進系統也是航天器的核心。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0所)用了43年的時間研發“電推進”技術,即用電能作為航天器“發動機”,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先后有數百名共三代航天人投入電推進技術的研究中。在幾代科研人員沉淀的技術基礎上,航天科研人員歷經40余年的艱苦探索,厚積薄發,運用系統工程方法,解決技術難題、消除技術風險點150余項,成功研制了高品質電推進產品,在軌表現優異,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使得我國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不再受制于人。
“特別能奉獻”是中國航天人忘我犧牲的真實寫照
自2003年首次載人航天以來,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一大批航天人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汗水,給國人帶來榮耀,照亮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道路。“特別能奉獻”在關鍵時刻就意味著為國不求名利,舍家為國,甚至流血犧牲。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革命烈士陵園,有672名官兵、職工和家屬長眠于此,他們“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老一輩航天建設者一輩子隱姓埋名,甘做幕后英雄,幾十年默默奉獻。因此,當我們看到祖國航天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光輝成就,為之喝彩歡呼、感到無限自豪的同時,也要向這些幕后英雄致敬,永遠牢記他們為祖國立下的功勛。
載人航天精神,傳承了“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代得到了發揚光大,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載人航天事業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在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學習載人航天精神,學習中國航天人敢于攀登、勇于超越、甘于奉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講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