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知否?那些痛徹心扉的兒童溺水傷亡都是可以避免的
原創 徐靈敏 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所涉及專業部分,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兒童溺水,防治不可小視
2021年7月7日,這一天我仍在熱鬧的兒科專家門診緊張、繁忙地工作,一例因“溺水吸入性肺炎”輸液3天復診的2歲女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為什么我對這個孩子念念不忘?我內心不斷感慨,她是何其幸運啊,因為溺水后幸存幾率太低太低!
當天晚上10點多,我瀏覽網頁時看到了山西永濟6名15-16歲學生黃河灘落水遇難的消息,心痛不已。

圖源:中國新聞網
夏天來了,暑期到了,近日兒科急診搶救室溺水傷亡的兒童一個接一個!就在2日前,科室接診了一個2歲6個月大的漂亮小女孩,可惜從發現溺水到被救出時間隔太長,已經錯失搶救時機,失去了生命!
回想起那些我接診的溺水兒童,在詢問病史中,幾乎每位溺亡兒童家長都可以明確說出發生溺水的原因,痛心疾首地表示:“如果早點知道防范,孩子的溺水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世上沒有后悔藥,失去生命的可愛天使們也不會再回來,但作為一名兒科醫生希望能盡可能告知大家兒童溺水傷亡的原因,避免其他小朋友們遭受這樣的災難痛苦!
診療經過
1.2021年7月,“吸入性肺炎”2歲女童,溺水后幸運得救。
溺水經過:這個幸運的2歲女童已經輸液治療3天了,病情在好轉中。就診時,70多歲的爺爺緊緊抱著她,70多歲的奶奶說“我們倆帶著她在濱河大道玩耍散步,沒想到她會突然跑這么快,我們沒跟上她的腳步,她一下子就掉進河里了!幸虧爺爺腿腳還算麻利,快步跑到河邊,沖到河里,一把把孩子撈起來。撈起來時孩子臉色已經發青了,拍拍背、控控水之后(千萬不要倒掛控水)很快哭起來了,臉色也很快就紅了。又打120電話急救車送到醫院,醫生們都夸爺爺勇敢機智,都說孩子命大!嚇死我們了,以后我們可不敢帶她到河邊玩了。年齡大了,攆不上她了,再在外邊玩時要時刻注意安全了!”
溺水原因:看護人年齡大,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活動能力,沒有注意到旁邊的美麗河水有可能對兒童的誘惑和傷害。
成功救治原因:看護人盡職盡責,發現迅速,施救及時,3-5分鐘之內打撈出溺水兒童。
避免措施:評估好兒童和看護人的能力,時刻注意防范溺水等意外傷害。
2.2021年5月,2歲6個月女童溺水傷亡。
溺水經過:年輕的爸爸媽媽在家里忙碌,2歲6個月大的漂亮小女孩在院里玩耍。上午10點左右發現女孩不見了,于是全家齊動員尋找。中午12點左右在家附近淡水河面上看到了漂浮的孩子,從河中撈起救出時女孩已經是“全身僵硬冰涼,雙側瞳孔散大固定,對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消失,神經反射消失”,沒有生命體征,心電圖呈一直線,早已失去了搶救時機。120急救醫生現場搶救、急送醫院搶救,予以氣管插管、心肺復蘇、心電監護等一系列搶救措施,均無力回天!
溺水傷亡原因:監護人沒有盡到時刻看管監護的義務,溺亡兒童脫離監護人視線時間過久,發生溺水時沒能得到及時救治!
避免措施:監護人要盡到時刻看管監護的義務,避免兒童溺水的發生,一旦發生溺水,要盡快盡早積極救治,盡量在3-5分鐘內成功打撈救治。
3.2011年12月2歲男童、2012年1月3歲女童溺水傷亡

這2個可愛天使的溺亡經歷和2021年5月上面那個2歲6個月女童類似,都是家長監護人沒有盡到時刻看管監護的義務,溺亡兒童脫離監護人視線時間過久,發生溺水時沒能得到及時救治!
防范避免措施其實很簡單,只要監護人要盡到時刻看管監護的義務,就可以避免兒童溺水的發生,一旦發生溺水,也能做到在3-5分鐘內及時打撈救治!
病例解惑
防范兒童溺水傷亡,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加強監護,看管好孩子,要有防范意識。但是,做起來也許不是那么容易,所以,需要警鐘長鳴,時刻提醒自己和大家注意防范。
不同年齡的兒童發生溺水的常見原因不同:
7歲以上、15-16歲的少年兒童發生溺水的原因常常是結伴游泳玩耍。
2-5歲的嬰幼兒發生溺水的原因常常是戶外活動時意外落水。
2歲以下、特別是1歲以下的小嬰兒溺水,常常發生在家里的水盆、水池里,大多數是因為家長在給嬰兒洗澡時,因為要處理電話、門鈴等其他事情而短暫離開。嬰兒活動能力差,面部浸入水后,在沒人幫助的情況下,不能很好地避開。5cm深的水,面部浸入水中2分鐘就能導致窒息,若10分鐘得不到救治,大腦就會發生不可逆性損傷,導致腦死亡等嚴重結果。
當發現孩子溺水后,第一件事是立即打撈救治,迅速抱孩子離開水面,去枕平臥、面向上放在硬板床上,清理出口腔和鼻腔污物,通暢呼吸道,同時注意保暖。如果發現孩子呼叫不應、沒有呼吸的時候,立即進行胸外按壓、人工呼吸等基礎生命支持,同時撥打120電話求救。按照30:2的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比例對孩子進行搶救(即胸外按壓30次,口對口人工通氣2次),直到孩子恢復呼吸、心跳。
如果發現孩子有意識,呼吸、心跳還可以,可以讓孩子側躺著,便于嘔吐時胃內容物的清除,同時及時撥打急救電話,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有很多溺水兒童家長在得到孩子無法救回的結果后不能接受,大聲哭喊:“我不信孩子沒了,我不認命,剛剛我還和他玩呀!”作為兒科醫生,我們看到這一幕內心也是五味雜陳,真的希望能為這些孩子做點什么。再多的科普文章也只是紙上談兵,對于孩子,更重要的是您的眼睛不能離開他/她,因為,您永遠不知道他/她下一秒會做出什么動作,更不知道有什么危險在哪里等著他/她!
專家簡介

徐靈敏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主任醫師、教研室主任,醫學博士;上海市醫學會及醫師協會兒科分會委員、科學普及分會委員、小兒心血管學組委員,中國科協科學辟謠專家;原創科普圖書《兒科常見病解惑》、《兒科急診急癥解惑》,解答大眾育兒困惑。榮獲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二等獎、大眾科學獎提名獎、優秀科普作家獎和優秀科普圖書獎等多項科普獎。
參考資料:
1.王衛平,孫錕,常立文.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2.徐靈敏.兒科常見病解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
3.徐靈敏.兒科急診急癥解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
4.江載芳、申昆玲、沈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5.劉湘云,陳榮華,趙正言.兒童保健學(第4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主任醫師 徐靈敏
責任編輯:CiCi
原標題:《知否?那些痛徹心扉的兒童溺水傷亡都是可以避免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