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官方回應演員拉橫幅討薪:轉企后演員自由組隊,不來單位上班
央廣網衡陽7月18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一張圖片走紅網絡,并被大量轉發關注。從這張圖片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燈光閃耀的舞臺上身著戲服的演員門拉起兩條數米長的白色橫幅,橫幅上寫著“十八年不發我們一分錢,我們要生存,要吃飯”等標語。
這一幕就發生在7月9日下午由湖南省衡陽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文明創建美麗衡陽”戲曲匯演的現場。當時演出剛剛進行了30分鐘,20多名身著戲服的衡南縣花鼓戲團演員,突然從道具箱中扯出兩條橫幅維權討薪,稱18年未發工資。衡南縣相關部門則回應,“18年未發放工資”其實另有隱情,此說法并不妥當。雙方各執一詞,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7月9號下午,湖南省衡陽市專業劇團新創劇評比匯演第3場在衡陽市紅旗大劇院上演,表演內容是衡南縣花鼓戲劇團帶來的劇目《屋檐滴水》,衡陽市文化部門領導、評委以及市民共500多人到場觀摩。評比匯演主題為“文明創建美麗衡陽”,由衡陽市委宣傳部主辦,參加者為衡陽市數十個各色劇團。
然而,劇目演出結束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40多名身著戲服的演員突然從舞臺后方的道具箱中扯出了兩條長達十余米的白色橫幅,在舞臺上展開。
橫幅上寫著“天下第一團十八年不發一分錢,我們要生存、要吃飯?!比珗鏊查g一片騷動。
但對于網上流傳的罷演一說,劇團成員劉朝陽予以否認。
劉朝陽:我們拉了橫幅讓有關部門,有關領導知道我們18年沒發工資,當時有觀眾有老藝人都流眼淚了,真的。
劇團成員唐嘉國告訴記者,事發后,臺上的照明燈和演出燈在相關領導的授意下全部熄滅,隨后,多名領導陸續退場。
唐嘉國:幾分鐘后領導說把劇場的燈關掉了,文化局的人上來把我們的橫幅收起來了,我們也覺得反正這個意思表達清楚就可以了。
關于拉橫幅討薪的初衷,唐嘉國表示,由于此前曾多次討薪無果,無奈之下才想出這個辦法。
唐嘉國:文化局的領導出了面說,這個事情會解決,會解決,但是我們這個話聽得太多了,因為我們前幾次找縣委縣政府、宣傳部,也都找了很多次,敲鑼打鼓去的,整個衡南縣知道我們這個事情,書面材料寫了,但是沒有一個結果。
衡南縣花鼓戲劇團成員18年未發工資是否屬實?劇團主管部門——衡南縣文化局和宣傳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說另有隱情。
衡南縣宣傳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回應稱,不是不發,而是確實沒錢可發。
衡南縣宣傳部官員:我們財政每年對花鼓劇團的投入是每年447800,有80多個職工,養老保險等就要39萬多,剩下一些錢用于新劇種開發和管理人員的工資,它是一個差額單位,運作起來非常困難。
據官方回應,衡南縣原花鼓戲劇團屬于差額事業包干經費撥款單位,發放工資主要依靠演出收入,當地財政給予了部分補助,通過自收自支,演職人員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
1997年5月—2012年5月,由于當時演出市場需求旺盛,劇團演職人員陸續脫離單位,并與單位達成協議,采取“自由組隊、集股分紅”模式參加社會演出,演出收入不再上交單位,單位不再也無法負擔演職人員工資。
衡南縣宣傳部官員:18年以來為什么沒發工資?沒在單位上班了,有演出任務你就演出去了,沒事也不來單位了,掙了錢就是你自己的。這十多年沒有在單位上班,也沒有地方上班,就是一個牌子。他們和單位達成協議,打衡南縣花鼓戲劇團的牌子允許你到外面演出,演出有自己的收入。
該官員還表示,轉企改制后,單位也曾多次要求演職人員參與公司管理和運營,但因為原來的骨干演職人員都發展了自己的演出小分隊,或認為演藝公司給予的事業單位工資過低,加之沒有自己的演排場地、經費缺口巨大,演職人員真心愿意回歸公司參與經營的很少。
衡南縣宣傳部官員:文化體制改革以后,2012年,單位嘗試了要他們回來,單位統一組織,你們回來,我們發工資,納入統一管理。大部分都不同意。單位沒有經費來源,發什么錢給你? 如果單位發錢給你,你的錢要交到單位來,我才發錢給你啊。
針對主管部門的回應,劇團成員表示,他們確實組成小分隊外出演出,但是從1997年起劇團以財務困難等理由停發他們的工資,為了謀生他們才自己組建團隊,靠接婚喪嫁娶的商演賺錢養家。
近幾年戲曲演出市場不景氣,他們的生活越來越艱難,不得已才開始維權,要求政府補發工資。劇團成員劉朝陽說,雖然他們沒在劇團上班,但政府有組織的文藝匯演都積極參演,努力為劇團贏得榮譽。
劉朝陽:你說要我們去上班,又不發工資的話,這樣的班怎么上呢?我們自己創收,去哪里創收?你說我們沒有上班,那為什么我們還評為好劇團?不是我們在職的人盡自己的能力爭取來的嗎?每一次政治任務我們都是很出色的完成,現在你說我們沒去上班,我們無法理解。
記者:您說的政務任務,一年有多少次?
劉朝陽:正式演出大概有十多場吧。
記者:一年?
劉朝陽:對。
記者:有單獨給你們錢嗎?
劉朝陽:發一點補助。
記者:是不是跟你們出去演出的錢差不多?
劉朝陽:對,有時候還少哦。我們希望政府能補發我們18年的工資,我們真的很苦的。
面對各執一詞的說法,相關部門回應稱,在今后一段時間,他們先積極著手解決三大問題:首先是保障財政預算經費,用于該單位人員醫保、社保相關費用的繳納,確保退休人員基本工資發放;其次是加快衡南劇院建設,切實解決單位無辦公場地、無排練演出場地問題;再次是抓住文化體制深化改革契機,確保該縣花鼓戲演藝公司規范化、正常化、市場化運行。
演員這般維權是否有理,主管部門的回應是否說的通,孰是孰非自有評說。這件突發事件的發生看似偶然,但不能不說有著一定的必然性,綜合分析可以看出,這與其改制過程中的市場化不充分性有關。
但辯證地看,任何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文化體制改革也是這樣,尤其是目前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在深水區會有漩渦,有暗流,還會有礁石,也會泛起沉渣。作為改革者僅憑摸著石頭閉著眼睛亂游就很危險,漩渦、暗流、礁石要避開,沉渣要滌清。文化單位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徹底擺脫傳統事業體制的束縛,這些還需要科學的判斷與摸著石頭過河的經驗相結合,更需要頂層的設計。
昨天(17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中央財政支持優秀戲曲劇本創作、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基層戲曲院團給予資金支持、落實稅費優惠政策、通過政府購買組織院團到農村演出、鼓勵為戲曲院團免費或低價提供排練演出場所……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扶持政策,令戲曲界倍感振奮,也看到了希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