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照爆炸石化廠明火已滅,泄漏原因不明兩月前曾排除重大隱患

7月17日上午,山東省日照市官方通報,該市石化企業發生的爆燃明火已熄滅。
17日上午9時24分,日照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日照發布 通報稱,7月16日7時40分左右,該市嵐山區石大科技有限公司1000立方米液化烴球罐在倒罐作業中發生泄漏爆燃。經消防官兵連夜施救,截至17日7時24分,明火全部熄燃,除兩名消防官兵受輕傷外,無人員傷亡。
通報稱,指揮部及時安全疏散轉移周邊居民群眾5000余人,設立了4處居民集中安置點,并在周邊酒店、村居分散安置,群眾食宿得到保障。截止目前,監測數據顯示,周邊空氣質量已正常。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官方通報未提及此次泄漏燃爆的詳情。
網傳還有兩個甲烷罐沒爆炸,官方辟謠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16日爆炸發生后,日照市環保局辦公室崔姓值班人員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爆炸罐內的液化氣無毒,遇火燃燒較充分,燃燒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燃燒不充分條件下產生少量非甲烷總烴和碳、一氧化碳,殘留少,但污染在可控范圍之內。
17日上午,日照市環境監測站官方微博“日照環境監測”發布的消息稱,下風向距事故現場1公里的小村點位,7月17日11點00分空氣監測質量達標。7月17日上午鳳凰河沿海路橋斷面水質pH監測結果為6.87,石油類為0.065mg/L,均達標。16日23點采樣監測結果顯示,下風向距事故現場2公里的松樹園、1.5公里的董家湖、1公里的小村3個敏感點非甲烷總烴監測結果分別為0.6、0.6、0.6毫克每立方米,均達標。
事件發生后,網傳發生爆炸的液化烴球罐旁還有兩個甲醛罐,可能發生爆炸。對此,日照市嵐山區環保局官方微博“嵐山環境”發布消息稱,嵐山環保分局進行了認真排查,確認廠內無甲醛罐。
“山東環境”也回復稱,針對少數網友懷疑有甲醛罐的猜測和傳言,當地環保部門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確認該企業沒有甲醛罐,“建議大家不要輕信傳言,防止以訛傳訛”。
據央視新聞報道,事故發生后,當地環保部門趕赴現場,并在下風向3個敏感點開展特征污染物非甲烷總烴和空氣常規指標的應急監測。監測結果表明,下風向敏感點非甲烷總烴超標,超標倍數在1到2.5倍之間,其他指標不超標。目前,當地環保部門正在進行跟蹤監測,污染物濃度已經恢復正常。
事發企業近兩月前曾排除一起隱患
澎湃新聞注意到,官方的最新通報中,未提及發生此次泄漏的原因。
山東大眾網5月18日一篇題為《日照質監局嚴把質量關,獲得企業好評》的報道稱,近日,日照市質監局特檢分院收到山東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送來的一面錦旗,該企業以此感謝特檢分院為其成功解除一起重大安全隱患。日照質監局特種設備檢驗人員在對該企業一臺1000立方液化石油氣球形儲罐進行定期檢驗時,發現該球罐球殼板母材表面存在一處裂紋,并幫助企業將隱患解除。該缺陷如不及時發現進行修理,很有可能發生液化石油氣泄露甚至爆炸事故。
有著38年執業經驗的化工業內人士張波告訴澎湃新聞,球罐球殼板母材表面的裂紋處理“難度非常大”,可通過焊接工藝進行處理。但如果處理不當,在內因力作用下,裂紋焊接處會產生向兩側延伸的裂紋,或者壓力釋放過程中,焊接部門本身也會重復產生裂紋。
張波分析,一旦發生泄漏,如果工人在現場,肯定會知道,因為高壓下氣體泄漏 “聲音很響”,“就是害怕當時沒有操作工,或者安全巡檢不到位,沒人發現,等到發現(泄漏)又晚了”。
張波分析稱,正常情況下,烴罐不會發生泄漏,只有在操作不當、超壓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出現泄漏,在泄漏發生時,氣體產生的氣壓較大,會產生熱能自動燃燒,這種燃燒通過對氣體的緊急排空等操作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就怕人員一緊張把程序弄顛倒或者不知道怎么處理,火越著越大,人控制不了了那就沒辦法解決了。”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公開報道顯示,山東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是山東省化學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的重點項目,也是日照市重點扶持項目。項目總投資30多億元,規劃建設500萬噸/年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項目自2010年開始動工,2012年10月竣工驗收。
據山東環保廳官方網站2013年12月6日發布信息顯示,山東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曾在2013年第3季度環保專項行動檢查中被查出建設項目未經環保部門批準,擅自進行試生產,并被環保廳責令掛牌督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