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果然是個看臉的社會!浙大一研究發現女性顏值影響男性決策

這果然是個看臉的社會!浙江大學一個科研團隊進行的關于女性容貌與男性決策關系的研究發現:面對同樣不公平的分配方案,如果是“美女”提出來的,男性接受的幾率大大增加。
這項研究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神經管理學實驗室主任馬慶國團隊“影響決策要素的科學依據”系列研究之一,實驗去年開始,其論文成果今年3月發表在國際知名開放科學平臺“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上。
“我們的系列研究考察容貌、情緒、偏見等要素與決策的關系,這個實驗以科學的證據佐證了‘顏值可以影響決策’,但我們不是為了助推‘看臉’現象,而是提醒各行各業的決策人注意避免這些因素的干擾,使自己的決策更科學。”7月14日,馬慶國教授告訴澎湃新聞。
同樣的不平等要求,美女提出來更易被接受
“在設計影響決策的系列研究時,我們就將‘容貌’選為一個選項,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以貌取人’的情況是存在的。但是,究竟容貌對決策有沒有影響、影響有多大?我們還是希望通過科學實驗和神經科學數據來證明。”馬慶國說。
為此,他的團隊從“大規模中國人臉圖像數據庫”中選取了一批年輕女性的圖片,讓24名浙江大學在校男生各自逐一打分,篩選出得分高的150張形成“高顏值組”,另外150張進入“低顏值組”。
“只讓男生來進行容貌評定,是考慮到如果由女性評價容貌,可能會受到嫉妒等心理的影響。”團隊成員之一、浙江大學博士生孟亮告訴澎湃新聞。
隨后,另選取21名浙大男生,逐個與兩組圖片中的每位女性進行“最后通牒博弈”。
第一步,所有女性頭像給出的分配方案都是9元∶1元、8元∶2元、7元∶3元、6元∶4元、5元∶5元這5種中的一種,這5種分配方案均勻分布。
其次,團隊專門編寫了“最后通牒博弈”程序,每個參加實驗者(稱為“被試”)將看到女性圖片及其分配方案,通過敲擊鍵盤確認是否接受。同時,被試的頭上戴著進行腦電波采集的電極帽,同步記錄腦電波波動情況。
對實驗采集到的腦電波分析結果顯示:面對5元∶5元的方案,男生對兩組女性的反應類似,都迅速做出了同意的判斷。
但面對其它分配方案時,差異產生了。
在“高顏值”組,面對“美女”提出的6元∶4元方案,94%的男生同意,平均用時0.899秒;7元∶3元分配時,73%的人同意,平均用時1.238秒;9元∶1元分配,22.9%的男生同意,平均用時1.216秒。
“低顏值”組中,對6元∶4元方案,83%的男生同意,平均用時1.107秒;7元∶3元分配,52%的人同意,平均用時1.084秒;9元∶1元分配,12.2%的男生同意,平均用時0.979秒。
從實驗數據不難發現,對同一個不公平的分配方案,男生在面對“美女”時愿意接受的比例高出一大截,且決策的時間較短。
同時,面對“高顏值組”的對手,男性的腦電波整體向正的方向偏移,表明高顏值對其決策的影響。即使面對同一個不公平的分配方案,男生面對“高顏值組”時呈現的腦電波成分,相比面對“低顏值組”時同樣向正方向偏移,表明他們愿意接受。
更有意思的是,面對“高顏值組”給出的不公平分配方案和公平方案兩種情況的腦電波沒有明顯差異,而對“低顏值組”的公平和不公平方案,腦電波有明顯差異。馬慶國表示,實驗結果顯示,女性的容貌影響了男性決策,“高顏值”使男性降低了對公平點的把握。不過,女性容貌對男性決策影響的效用,隨著不公平程度的加劇而減弱。
還將進行“男性顏值對女性決策影響”實驗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這項研究中,參與容貌評定和“最后通牒博弈”實驗的男生都只有二十幾人,這樣的樣本數量是否能支持結論?
孟亮表示,實驗人數、實驗對象的選擇是根據神經科學的學科特性決定的,國際慣例是選擇20個左右的樣本。他們在選擇受試學生時,要求專業廣泛,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受試者絕對專注。同時,學生實驗前必須先洗頭后、涂上導電膏,以便電極帽的數據采集;且電極帽部分元件屬于耗材,有使用次數限定,因此,單個學生的實驗成本超過200元。
據了解,馬慶國團隊接下來還會進行一輪對照實驗,研究男性顏值對女性決策的影響。也是選擇20名左右的女性受試,除了“最后通牒博弈”,還會增加其他博弈。
浙江大學神經管理學實驗室是國內成立最早的管理科學與腦認知科學交叉研究平臺,聚焦于決策科學的腦認知、神經計算機理及仿腦決策系統的實現。
“我們的研究方向是管理與神經科學的結合,目前還處于基礎研究階段。”馬慶國說,“影響決策要素的科學依據”研究已涉及情緒、偏見、表達方式等20多項因素,“希望研究成果能運用到現實中,避免決策時被這些因素干擾,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校正、糾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