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開國大典軍樂隊隊長、95歲羅浪病逝,曾創作《哀樂》

1949年9月30日下午5時,新中國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閉幕,隨后在天安門前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當毛澤東神情肅穆地走過林中小徑持锨為紀念碑基石落下第一锨黃土時,由四十余人組成的軍樂隊吹奏出《哀樂》深沉凝重的第一個音符。這是《哀樂》首次在國家典禮儀式上被采用,自此一直沿用至今。毛主席、周恩來、鄧小平等偉人去世舉行葬禮時,都使用了這首曲子。
曾經伴著無數人走完“最后一程”的《哀樂》,其作者羅浪于7月1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5歲。羅浪曾為《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東方紅》等經典樂曲改編和配曲。
羅浪192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化雷峰潘祠村蓋云岐。曾祖父、祖父皆為村塾教師。父親羅信爾為愛國歸僑知識分子,早年畢業于德化縣立師范講習所,先后在多個國家任小學、中學教師,之后做過新加坡《南洋商報》新聞記者、援英抗日后援會常委。羅浪幼年曾隨父南渡馬來亞,少年時期回國求學。其母鄭金鳳和兩個8歲以下的小妹,后來皆于馬來亞慘死在法西斯日軍的槍彈屠刀之下。
毛澤東:軍樂隊萬歲!
帶著國恨家仇,羅浪于1938年秋奔赴延安,進入延安陜北公學。之后進入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受到冼星海、呂驥、向隅、李煥之等民族音家指導。從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畢業后,羅浪任晉察冀一分區戰線劇社音樂教員和指揮。
之后隨革命隊伍一路輾轉,奉命組建晉察冀抗敵劇社音樂隊、華北軍區軍樂隊、聯合軍樂隊等的軍樂隊,并擔任隊長兼指揮,成為我國最早的軍樂事業奠基人。
1949年10月1日下午,伴著毛澤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莊嚴宣告,29歲的羅浪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團長、沉著地指揮200名隊員奏響了雄渾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那是他一生難忘的光榮時刻。
在開國大典中,羅浪所指揮的聯合軍樂團先后奏響了《東方紅》、《國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軍政大學校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解放區的天》等曲目。
1950年國慶,當聯合軍樂團走過天安門接受檢閱時,毛主席揮臂高呼:“軍樂隊萬歲!”接著,毛澤東主席還指示說:“我們國家這么大,要有一支千人軍樂團嘛!”1951年,有關部門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派羅浪和王建中等人籌建一個千人樂團。聶榮臻從有限的經費中撥出舊人民幣80億元(相當于現在的80萬人民幣)用于建設軍樂團。軍樂團用40億元向捷克斯洛伐克訂購了1000件樂器,余下的40億用于擴建營房。
1952年樂器全部到齊,同年7月10日,軍樂團以晉察冀軍區樂團為基礎,擴編為1000人的大型軍樂團,羅浪擔任團長兼總指揮。

曾作為“軍代表”接管上海交響樂團
經費解決后,樂團人才的問題讓羅浪想到了上海,想到了黃貽鈞等專家。
上海交響樂團老一輩宣傳人員靳益延說,提起羅浪,就不能不提他與上交的一段關系。1949年上海解放后,各行各業均有許多軍代表進駐,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也派出軍代表前往上交接收管理,當時的接管者之一,正是文藝處音樂室主任羅浪。
“羅浪進上交后,很是尊重黃貽鈞、韓中杰等團內音樂家,也以平易近人的態度對待團內所有演職人員,從不以軍代表和副主任的高傲面孔出現?!苯嫜诱f,羅浪在上交雖然時間不長,但工作認真,辦事公允,獲得了團里好評。
“他趕到上海,與黃貽鈞等商量在上海創辦‘軍樂訓練班’。黃貽鈞等對此當然非常支持,很樂意在訓練班上授課,為國家培養軍樂團急需的管樂人才,還向初創時期的軍樂團贈送了一批團里舊有的管樂樂譜?!苯嫜诱f。
羅浪請到了黃貽鈞、秦鵬章、韓中杰、夏之秋、洪潘、陸洪恩等專家為訓練班學員上樂理課,教他們學小號、圓號、長號、單簧管、雙簧管、長笛、鋼琴、打擊樂器,造就了軍樂團一批中堅力量,“圓號演奏家和教育家孫大方,后來擔任軍樂團指揮的呂蜀中,都曾是上海軍樂訓練班的學員?!?/p>
羅浪對與中國軍樂事業的發展還在于教育。1954年,羅浪被任命為軍樂團團長,同時被任命為訓練總監部軍樂處長;1956年他兼任我國第一批軍樂學校的校長,培養了一批批軍樂演奏員,使軍樂團人數達到了1500名。
“羅浪將軍是解放軍軍樂團第一任團長,他是新中國軍樂事業的從組織、建立、訓練、教學、創作到演奏的全部工作的領導人,他本人也是作曲家之一。新中國的軍樂事業,從1949年建立并在1959年的十年大慶而從幼稚達到成熟,他是第一位功勛卓著的奠基人,是真正名副其實的元勛。” 著名作曲家王西麟曾在回憶羅浪的文章中寫道。
王西麟在考入上音之前,曾在軍樂隊效力:“當時的軍樂團還建有管弦樂隊。我常常有意或無意的從各種樂器的練習中,漸漸熟悉了許多古典名作,我知道這全是在羅浪主辦下的事業,我是他的事業的最深厚的受惠者之一?!?/p>
音樂創作方面,羅浪從自抗日戰爭時期開始創作的歌曲、大合唱及歌劇歌曲等累計200余首。《狼牙山謠》《五壯士之歌》《從軍曲》《英雄贊》《子弟兵進行曲》《沖破黎明的黑暗》《一分區進行曲》《保衛一分區》《七月小唱》《保衛勝利果實》《再接再厲殲滅敵人》《李常勝捉俘虜》《生活在晉察冀真快活》《獻花曲》《四十一號橋》……這些歌曲,是當時鼓舞人民、打擊敵人的銳利武器,其中部分選輯于《抗日戰爭歌曲集》,1950年已錄制成唱片。
新中國成立后,羅浪先后擔任上海市文化局音樂室主任,華北軍區軍樂團團長、解放軍軍樂團、首都聯合軍樂團團長兼總指揮,訓練總監部軍樂處處長,中央廣播樂團團長,八一電影制片廠顧問。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編配創作典禮、儀式用曲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分列式進行曲》、《哀樂》,最后的作品《獻花曲》曾在紀念汶川地震的儀式上采用。還曾任中國文代會第一、二、三、四次會議部隊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一、二、三、四屆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2002年榮獲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中國音樂最高榮譽獎。
“我一生中就是兩句話:一是聽黨的話,我是聽黨指引走上革命道路的;二是做好工作,作曲、指揮都是革命工作。是革命工作就要認真做好?!?013年羅浪接受家鄉福建德化一家媒體采訪時這樣總結過自己的人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