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什么我們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
原創 ChineseInNY 紐約時間
《紐約時間》出品
歡迎轉載,請規范署名,添加公眾號名片
音頻專欄 | E聞美政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紐約時間》立場。
第 190 篇
為什么我們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

以斯拉·凱恩(Ezra Klein)
By | Eric
本期音頻內容主要來自 Ezra Klein Show 6 月29 日的訪談內容。以斯拉·凱恩(Ezra Klein)是美國的青年才俊,今年才 37 歲,畢業于加州大學,是美國如今炙手可熱的新聞評論員,專欄作家,和政治分析家。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MSNBC、布隆伯格等媒體都有他的專欄,他也是 VOX 新聞的奠基人之一。
在去年 2 月 1 日和 2 月 2 日兩期的“今日美政”中,我連續兩期介紹了 Ezra Klein 的新書 “為什么我們兩極化了” Why we're ploarized。Klein 是最早提出身份政治導致美國兩黨制運轉艱難的人之一。此書出版之后,Klein 的名聲大噪,他現在也擁有自己的podcast頻道,邀請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就一些尖端的話題進行探討。今天這一期內容,就是談一個我們非常困惑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的科技越發達,生產力水平越高,我們卻越來越忙了呢?
1930 年代,著名的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男爵曾經預言過,說 100 年之后,也就是 2030 年人類將解決稀缺問題,人人富裕,科技發達,文明進步,每個人每周只需要工作 15 個小時,也就是一天工作 5 小時,一個禮拜工作三天。到時候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那么多假期我們拿來做什么?
有趣的是,凱恩斯對了一半,錯了一半。我們今天的物資豐富程度,甚至超過了凱恩斯的想象。但他的另一半預言卻錯得離譜,我們的工作時間不但沒有縮短,事實上還延長了。一般的趨勢是:我們單位時間里掙錢越多,我們的工作時間就相對越長。“哈佛商業評論” 的調查中發現,62% 的高收入人士每周工作時間超過 50 小時,30% 的人超過 60 小時,10% 的人超過 80 小時。為此,Klein 找來了人類學家 James Suzman。Suzman 很尷尬地告訴我們,事實上,人類在早期的捕獵采集社會時,確實是一個禮拜工作 15 個小時。
Suzman 的新書名叫“工作的歷史,從石器時代到機器人時代” (Work, A Deep History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Age of Robots)。其中最主要的觀點是:在原始部落社會,我們為什么要工作?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要剛需,我們必須打獵采集而生存。另一方面,我們的生物本能決定我們會享受自己的工作,我們某種程度上是主動去工作的。但進入農業社會之后,我們對于工作的態度改變了,這某種程度上和我們對時間的感受改變了有關。后來,尤其是進入工業社會之后,我們的社會決定了我們必須擴大需求,否則我們的企業無法生存。于是,我們變得并非是因為我們有生存的需求而工作,而是因為社會制造了一大堆虛擬的需求。事實上,我們工作的內容,一部分就是去制造這些需求(比如說廣告)。實際上,我們生產的速度,趕不上我們制造的需求增長的速度,這是我們必須持續延長工作時間的一個最根本原因。
凱恩斯的錯誤在于,他只看到了稀缺問題的解決。他和當時很多學者都認為,一旦人們解決了自己的基本需求問題,他們就不會繼續在日復一日像一個機器零件一般的工作日子中浪費自己的生命。他們會去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過自己希望的生活。但是凱恩斯沒有看到欲望增長的速度更高,這實際上使得人的主觀感受上的稀缺并沒有解決。不但沒有解決,而且會越來越嚴重。一般來說,我們越是生活富裕,就越覺得自己需要更多的物資。但這個奇怪的邏輯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
在 Suzman 考察的非洲原始部落社會中,部落成員是沒有時間概念的,他們不會為明天去著想。這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食物本身無法儲存,第二是非洲的自然環境沒有季節改變。他們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當天的生活需要。在非洲原始部落中,平均主義是一種道德要求,他們沒有私有財產的觀念。現代人有強烈的私有財產觀念,但在原始部落人中沒有。誰如果拒絕分享,將自己勞動成果占為己有,則會被部落鄙視。共享是一種道德要求。Suzman 發現,部落成員之間的這種強制共享,并沒有造成成員之間的關系緊張。更有趣的是,當一個獵人捕殺了一頭特別大的獵物時,整個部落不會贊揚和崇拜他,而會嘲笑他是一個傻瓜。據 Suzman 的觀察,這樣做的原因,是整個部落不愿意看到一個能力特別突出的人破壞了整個部落相對平均主義的權力結構,而這名優秀的獵人則必須在這種嘲諷中表現的非常謙遜。這和現代人的道德觀念完全相反,這說明人類對不同文化的適應能力,是驚人的。
那么原始人為什么還要爭當好的獵手呢?Suzman 認為這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需要應用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能力得不到發揮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焦躁不安。這種能力的發揮是我們自身的一種需求,而并非是為了換回自己的生存物資。拿我自己做例子:我哪天不寫“今日美政” 就會感覺到難受,這一工作對于我來說,不是負擔,而是享受。另外,有一些飛行員的工資很不錯,但我知道絕大多數飛行員的收入都很低,支持他們飛行的,是享受飛行這個過程。
但是,為什么原始部落這種文化沒有持續下去,而在生物進化中基本被淘汰了呢?Suzman 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農業的發展。人類進入農業社會的原因其實并不清楚,事實上狩獵采集的部落會獲得更好的營養和更強壯的體魄。Suzman 認為農業的產生可能是一種偶然因素,比如某段時間農業產出特別高,使得人們開始對這種有高回報的固定收入的生產方式產生了依賴。一旦形成依賴,就難以擺脫了。而這個時候,人類開始走出非洲,在有四季變更的溫帶地區生活,這使得人們開始對時間有了不同的理解。我今天的工作,是為了未來的收成和回報。因為這一回報在未來并不確定,因此我必須更加努力地工作來增加未來收獲的安全性。這種對時間感知的改變,改變了我們對工作的態度。延申到今天,就是我必須更加努力地工作,賺更多的錢,我的未來才更加保險。
更重要的是,農業生產的產品可以儲存。一旦產品可以儲存,私有財產就變得可能了。但這里我認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戰爭。古代的農業生產需要大量的荒地來輪耕,部落對于土地的要求會導致頻繁出現戰爭。戰爭則會分化出一部分不必從事生產而專職于戰斗和組織戰斗的階層,這就是最早的統治階級。這類似于獅子社會中的雄獅,螞蟻社會中的兵蟻。私有制的產生促進了城市的產生,城市中的人們不從事生產,但創造了更精細的文明。反過來,從事能量生產的人的工作時間,就被延長了,因為我需要養活更多的人。
等到進入了工業化時代之后,巨大的生產力導致我們需要無窮無盡的市場來消化這些產品。這就出現了我前面說的,很多人的工作本身,就在于創造新的需求。需求越來越多,我們也就越來越閑不下來。
這里存在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無法抵御這種人為創造的需求的誘惑?你說“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我為什么就必須為自己未婚妻買一顆呢?事實上我們今天的所謂需求,絕大多數都是虛擬的,并非必須的,我們能不能抗拒掉呢?對不起,不能。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本能之一:基因的競爭。這部分內容是我的思考。
作為動物,在滿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基因開枝散葉,廣為流傳。這是我們的本能,如果沒有這個本能,人類這個物種就存活不到今天。作為一個男性,阻止我基因大范圍擴散的,是其他男性。作為女性也基本上一樣。所以我們本能地更重視自己的競爭者,換句話說,我們自己過得怎么樣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必須比我的競爭者過得更好。我只有將競爭者比下去,我的基因才有更好的機會遺傳下去。請注意,這是一種本能,有時候我們并不一定會意識到。這體現在每一次下棋或者踢球輸掉之后的沮喪之中,這是一種本能的情緒,而并不一定要和現實中我到底有沒有配偶,到底有多少孩子有關。
所以一旦擺脫了原始部落社會的平均主義之后,我們就會迅速地積累私有財產,快速地兩極分化。生產力發展越快,這種比拼財產的欲望就越強烈。在古代的等級社會中,這種比拼還僅限于同一等級中(農民不會去和貴族比,他們承認后者高人一等,新婚妻子的初夜權都可以是貴族的)。但到了現代社會之后,實際上比拼的范圍更大了。古代農民很少有人會真的去想“皇帝有什么了不起,彼可取而代之”,而現代的大學生卻真的可能認為自己會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促進我們的欲望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的根源,就是這種最原始的生殖本能。
所以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我們拼命地工作,即有自身創造性勞動的需求,也有生殖競爭中不得不要去和其他人比拼的沖動。我們的工作時間能降下來嗎?我的看法是,能,但不是在如今的社會里。但限于篇幅,今天無法再深入了。我只能說說我的看法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全面替代人工之后,我們很可能會將這種創造性勞動的本能和物質比拼的欲望都轉換進虛擬世界。也就是說我會在打游戲中滿足自己的創造性和社會地位雙重的要求。那個時候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打游戲,我們人生的意義就在于獲得某個裝備,或者進入某個游戲的世界百強名單。我們未來的歷史也許會濃墨重彩地渲染一位玩家的艱難奮斗歷程,如同我們如今會去渲染偉大的華盛頓將軍一樣。今天這聽起來很荒謬,但也許將會是一個真實的未來。
原標題:《為什么我們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 | E聞美政(附音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