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人摔倒多是因為肌肉流失,醫生推薦2招方法補回來
原創 京醫通 京醫通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里的鈣含量慢慢流失,肌肉也不例外,如果不注意還會發展成「肌少癥」...
肌少癥是什么?如何自測?如何預防?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骨骼肌為什么會流失?
JINGYITONG
人體大約有600多塊肌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骨骼肌」,廣泛分布于我們頭、頸、軀干、四肢;
我們日常的各種動作,主要靠的就是骨骼肌和骨骼相互配合來完成的。

骨骼肌由于供血程度不一樣,有兩種肌纖維:
● 紅肌纖維:也叫Ⅰ型肌纖維,是慢肌,耐力較好;
● 白肌纖維:就是我們所說的Ⅱ型肌纖維,與爆發力、速度等相關。
不過骨骼肌含量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其中Ⅱ型肌纖維的減少最明顯,從30歲開始,骨骼肌肌量達到峰值,此后每年減少1%~2%。

再加上缺少運動、遺傳因素、營養缺失等原因,「骨骼肌」含量流失會更嚴重。

什么是「肌少癥」?
JINGYITONG
當肌肉流失到一定程度,就會發展成「肌少癥」。

肌少癥
與增齡相關的進行性、全身肌量減少和/或肌強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減退;
●60~70歲的老年人:發病率為5%~13%
●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高達11%~50%
主要癥狀: 小腿腿圍減少、握力下降、步行速度減慢、活動力變差。
肌少癥不光是肌肉含量變少,還會對身體造成其他傷害:
? 吞咽功能受影響:肌少癥會讓我們身體里與負責吞咽的肌肉功能減退,會增加肺部感染的風險;
? 增加跌倒骨折風險:肌少癥和骨質疏松也有一定關系,當肌肉量減少、骨密度降低時跌倒風險也會增加。
? 增加感染風險:肌少癥也會一定程度導致營養不良和抵抗力下降,增加老年人發生流感、肺炎的風險。
專家提醒:一些年輕人過度節食、不運動等不健康的減肥方式也會出現肌少癥的情況。

3個方法自測肌肉量
JINGYITONG
01
量小腿圍
AWGS2019(亞洲肌少癥診斷及治療共識2019版)建議,小腿圍界值:男性<34 厘米、女性<33 厘米,對診斷肌少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替代量腿圍方法
▼
如果手邊沒有軟尺,可以用自己雙手的食指和拇指環繞圍住小腿最粗的部位。

如果指環圍度與小腿圍剛好合適或略大,則患肌少癥的風險就會增加。
02
測步速
用步速來衡量肌肉功能時比較全面的指標,用日常走路的正常速度走6米,同事計算時間:
如果步速<1m/s,就存在步速下降,則可能存在肌少癥。
01
測握力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用左右手分別使勁攥握力器,讀取握力器上的數值。
肌少癥的握力診斷界值為:男性<28.0kg,女性<18.0kg。

2招教你預防肌少癥
JINGYITONG
增加優質蛋白質攝入
蛋白質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原料,建議老年人每天攝入1.2~1.5g/kg的蛋白質,以優質蛋白為主,分3餐均勻攝入。

增加抗阻力運動
建議每周完成3~4次,每次持續20分鐘左右的力量訓練。
老年人運動方式因人而異,雖然俯臥撐、舉啞鈴都屬于抗阻訓練,但強度較大,不適合老年人,其實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件做一些動作,也可以達到鍛煉的效果,比如:舉礦泉水瓶、坐位抬腿、靜力靠墻蹲、拉彈力帶等。

對于老年人來說很容易因為肌肉流失而發生跌倒,所以要更要注意日常的蛋白質攝入并進行一些鍛煉。
擔心有跌倒風險怎么辦?
如果擔心有肌少癥和跌倒風險,建議到這兩個科室就診檢查:
● 老年病科 ()
老年病科可以對如肌少癥、三高、心腦血管病等常見老年疾病進行專業診治。
● 防跌倒門診 ()
防跌倒門診的醫生則會針對患者的肌力、跌倒風險等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預防訓練和防護指導。
本文為“京醫通”原創,如有內容轉載,請標明來源
審稿專家:馬麗娜 宣武醫院 老年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原標題:《老人摔倒多是因為肌肉流失!醫生推薦2招方法補回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