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屆畢業季,各大高校的畢業演講都說了什么?
首批大學錄取通知書已寄出,結業的學生正走出校園。一年一度的交替時刻又到了。
與準新生相比,畢業生的心境或許更復雜。踏出大學校園,意味著得適應著成為一名“大人”了。時間表是新的,挑戰是陌生的。正因如此,叮嚀與鼓勵,總不嫌多。每年各大高校的畢業演講,是供給勇氣與信心的重要來處。
最新的畢業演講,都說了什么?
我們搜集了“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于2021年7月1日前舉辦完成的夏季畢業典禮信息。能查找到全文的畢業演講共58篇,盡管演講者的學科及職業背景各異,但均反復提及了一些關鍵詞。

數十個高頻詞中,與“個人發展”相關的占比最高。細看其中的一些關鍵詞,不難借其想象年輕人可能懷有的人生抱負與困惑,比如“選擇”、“成長”、“事業”、“成功”、“挑戰”、“機會”、“命運”、“方向”和“困難”。
那么,究竟應當如何迎接人生的新階段呢?
我們設想了七個疑問,在最新的演講文稿中找到了有參考價值的解答。盡管知易行難,但這些殷切的建議多少能撫平一些焦慮。不知該如何選擇或害怕選錯,實屬正常。如山東大學校友李天馳所說,“任何事物都有兩面,但正確的反面可能也是正確”。初出校園最應調整的,是試圖尋找標準答案的心態。

最近五年,畢業典禮上的演講者都有誰?
畢業典禮上的演講者,可以粗分為兩類——“過來人”與“同行者”。前者主要由校領導、教師代表和校友組成,后者均是學生代表。
將時間跨度拉長至五年,對比這兩組榜樣群體的性別及在校時的學科分布,可以發現一些變化。
合并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夏季畢業典禮中邀請的演講嘉賓,可以發現,“過來人”大多是50后和60后。他們的大學時代,正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流行的時期,因而“理工科”出身的演講者占絕對的優勢,比例高達77%。
學生代表基本出生于90年代末或2000年初,時過境遷,專業選擇也發生了改變。理工科人數盡管依然過半(占比為56%),但其他學科的占比有明顯提高——文學在“過來人”群體中排名倒數,但在新一代的學生代表中,位居第三。相似的變化在性別分布上也不難看出。

不同演講嘉賓在學科選擇與性別分布上的差異,意味著變化在不斷發生。變化的存在,意味著評價好與壞的標準并非固定。即將面對各類現實選擇的年輕人,與其用現行評價機制打磨自我,不如放手一試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