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媒:大量中國媽媽選擇配方奶粉而不是母乳,因商家營銷誤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4日發表文章稱,雖然中國政府一直提倡對低于半歲大的嬰兒進行純母乳喂養,然而大量年輕媽媽仍選擇給新生兒喝配方奶。
“2008年食品安全丑聞爆發,超過5萬名嬰兒因毒奶粉入院,3名幼兒死亡,即便如此,中國的母乳喂養率是世界最低的。”報道稱。
消費者權益活動家、健康倡導者和其他評論家將其歸咎于中國配方奶產業的市場營銷、游說以及醫務人員長期存在的偏見。
許多年輕母親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王女士在孩子出生后開始找尋營養方面的建議,然而她不太信任國內的信息。
“我咨詢了一位產科醫生,但是大部分信息都來自像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網站和美國的寶寶中心這樣的網站。”王女士說,“美國和英國的網站信息來源比中國的更加可靠。”
王女士從海外網站中了解到,世界衛生組織近20年一直提倡母親在嬰兒6個月大之前只用母乳喂養。雖然她想要遵循這些建議,但是她還是給3個月大的兒子喝配方奶以作為母乳的補充。王女士坦白道:“我不知道我的母乳是否足夠。”
報道稱,中國衛生部一直呼吁提升國家母乳喂養率,計劃在2020前完成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健康專家稱母乳對于新生兒來說至關重要,可以減少尤其是傳染病等造成的兒童死亡。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4年的報告稱,中國兒童死亡率位居世界前列。據估計,去年有23.6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主要死因為肺炎等可預防的疾病。
在中國貧窮地區,傳染性疾病發病率很高,5歲以下孩子的死亡率比大城市高六倍。
2010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研究中國純母乳喂養對減少傳染性疾病發病率的影響,發現配方奶在醫院的推廣攻勢很猛,弱化了母乳的宣傳,而母乳更有可能“防止因傳染病引起的死亡和健康問題”。
報道稱,雖然中國政府一直提倡用母乳喂養,然而如果配方奶產業仍對公眾觀念影響如此巨大,那么母乳喂養不可能得到推廣。
懷孕女士面臨的最大壓力來自非專業人士。”上海的哺乳期顧問和產婦陪護羅伊(Louise Roy)說,“廣告常常充斥錯誤信息,稱配方奶和母乳‘一樣好’甚至比后者‘更好’。”
除了王女士,旅居中國的美國母親納德森(Cariane Knudsen)在上海生了兩個兒子,她說在中國公立和私立醫院中,人們仍然質疑母乳喂養的優勢。
“我在醫院的一位朋友告訴我,配方奶治療黃疸的效果比母乳好,用母乳喂養一年后嬰兒會中毒。” 納德森說,“我只在中國聽過這種論斷。”
羅伊認為正是這種消息導致中國消費者對于母乳有諸多誤解,從而選擇配方奶。
“女性聽到的都是因為污染所以母乳有毒。”羅伊說,“即使母乳營養價值最高,她們也會擔心自己的母乳可能不足或者營養不夠,其實這些情況是很罕見的。”
塔朗特(Marie Tarrant)是香港護士大學研究嬰兒膳食的副教授,她同意羅伊的說法。“如果環境遭到污染,那么要用來攪拌奶粉的水實際上會對嬰兒造成更不好的影響。”她說,“在污染的環境中,嬰兒也會受到其他污染。而母乳可能是污染最少的了。”

外國配方奶公司則利用中國顧客對國內污染的擔憂紛紛投資進入中國市場。塔朗特說:“過去十年,尤其是‘毒奶粉’事件后,國際配方奶生產商在中國大肆推廣其產品。”
誘人的配方奶廣告以其安全健康的宣傳標題獲得很多消費者青睞。比如惠氏BabyNes智能奶粉沖調器,母親只要一鍵就能沖泡奶粉,就像雀巢咖啡機一樣方便。而該機器還可以連接無線網絡,媽媽可以“跟進孩子的營養攝入與成長情況”。
配方奶公司還加大投資以擴大其影響力。據公司年度報告,行業領袖美贊臣占據了中國40%的嬰幼兒營養市場,并且在云南省資助“合理喂養家庭中孩子”的教育活動。
去年云南發生6.5級的大地震,美贊臣派遣救護人員趕往災區,并提供價值500萬元的美贊臣嬰幼兒營養產品。
報道稱,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歐睿國際,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產業市值接近180億美元,據估計2017年會上漲至300億美元。
中國的確對配方奶廣告進行了限制。此外,中國簽訂的世界衛生組織規范包含限制配方奶公司宣傳范圍的內容。然而批評家認為這些規定并未得到有效施行,并且很容易被商家操縱以誤導消費者。
(編譯 徐詩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