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網文出海二十年:從北美到東南亞,從武俠到霸總文
原創 彭慧 志象網

本文共4183字,預計閱讀10分鐘 /
1980年代,還是孩童的寶劍鋒就常常光顧圖書館,在某個角落,他會捧起最愛的連環畫;到青春期,他又沉迷港臺武俠小說。不過,他閱讀速度驚人,精神糧倉很快耗盡——還好有互聯網。
正值上世紀末,對岸的“痞子蔡”開始在網上連載《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首開本土漢語網絡文學類型化、言情化、青春化、娛樂化先河。很快,基于互聯網這種傳播介質,網絡文學逐漸成為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排頭兵。
“看了那么多東西的人,很多都有創作欲望,到了沒書可看的時候,就自己去寫。”于是寶劍鋒開始在網上連載小說。2002年,他的玄幻網文作品《魔法騎士英雄傳說》在中國臺灣出版,成為最早出海的網文作品之一。他回憶,當年,東南亞和歐洲市場上,就已經出現他的網文作品。
后來,寶劍鋒成為起點中文網最早發起人,江湖賜名“寶爺”,寶爺從此開啟中國網絡文學商業化運作并向海外開拓之路。現如今,閱文集團高級副總裁林庭鋒的名號,遠不及“寶劍鋒”在網文圈更具知名度。
近兩年,疫情又成了新的催化劑。中國作家協會日前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下稱《藍皮書》)顯示,中國網絡文學共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萬余部,網站訂閱和閱讀App用戶超億,覆蓋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從最早的翻譯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到如今開始挖掘和培養本地作家;從英語到西班牙語甚至印尼語;從北美到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國網文出海的觸角。
中國網文出海,正走向更深的“海域”。
不再只是翻譯
中國網文出海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紀初的2002年。然而若論及中國網文翻譯產品開始在世界傳播,還要再等12個年頭——2014年12月,翻譯網站Wuxiaworld(武俠世界)建立,開啟了中國網絡文學在英語世界的傳播,某種程度上拓寬了中國網文用戶群體,創造出全新的文學景觀。
看到了西方世界對中國網文的旺盛需求,2017年開始,起點國際各渠道客戶端正式上線。
Alexa數據顯示,武俠世界在2021年4月的日均獨立訪問量約12萬,起點國際的日均獨立訪問量約15萬,目前全球累計訪問用戶達5400萬。此外,移動應用端已占據較大用戶比重,武俠世界的流量表現雖然不及起點國際,但依然在市場中占據不小的份額。

來源:Unsplash
網文出海的產品形態當然不囿于武俠世界、起點國際等以網站為主基地的平臺,手機端的應用也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在從業者張文(化名)看來,漫畫、網文、有聲書等內容,都是故事的表現形式,雖然有的是圖文,有的是聲音,有的是視頻,但核心都離不開劇情。
App Growing Global發布的《2021 Q1 泛娛樂&社交應用買量分析報告》顯示,小說出海買量急劇增加,在全球小說推廣應用榜單前20款產品中,有11款是中國出海產品,而其中又以Dreame最為矚目,旗下Dreame、Yugto、Innovel三款產品在列。持續地買量,為Dreame帶來了不俗的營收,其4月流水超過 500 萬美元。與此同時,中文在線旗下互動小說游戲應用Chapters不甘示弱,4 月下載量 100 萬,收入 600 萬美元。
不同產品形態之間的碰撞,引發了行業更多的想象。志象網了解,疫情之后,由于入局者眾多,網文出海領域相關的產品形態越來越豐富。掌閱科技、中文在線、閱文集團、Dreame、以及星閱科技等甚至已經圍繞移動端,在搭建完整的生態,其中不乏漫畫、有聲書、互動游戲等產品,以及針對特定市場推出特定產品。
而疫情也是個重要的分水嶺。張文介紹,之前網絡平臺其實并不像今天這么繁多,近兩年,幾家大平臺北美市場業績亮眼,尤其是疫情帶動了居家休閑游戲、閱讀類產品的需求和消費,有的平臺每個月的營收能到幾百萬美金,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國內網文出海熱。
另一位從業者李哲(化名)對志象網表示,網文最近幾年發生了很多變化,主要變化是生意模式開始變得多元化。早年間出海最常做的兩件事,第一,是把中文版權內容直接翻譯成英文,第二,把簡體中文直接轉成繁體中文去推廣。現在,一是區域性更多樣化,比如很多出海人都開始做東南亞的越南、印尼等市場,歐洲市場也在做,包括南美、墨西哥、西班牙等地,語種也更多元了。
另一個角度來看,現在的商業模式,除了翻譯或直接把簡體中文轉換成繁體中文以外,也有很多做出海的會去簽約當地作家,真正做到版圖化。這些出海的主力平臺傳遞出了樂觀的預期,于是吸引了一批出海玩家。加速買量,意味著網文出海已經從最初的入局,慢慢因為用戶需求的擴大而在當地市場越做越大。
慢生意,好生意
在商業化模式的探索方面,《藍皮書》顯示,近年來,中國“網文出海”從作品傳播走向更深層次的機制輸出,建立起海外付費機制,為海外讀者量身打造了本土化付費閱讀體系,建立起付費訂閱、打賞、月票等機制。
追溯到2017年,起點國際使出渾身解數來獲客,在這一時期,為了吸引讀者,免費閱讀很有必要。2018年,網站用戶達到一定規模后,讀者的閱讀習慣也逐步養成,起點國際才開始推付費機制。
網文出海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三種,包括訂閱、內購跟廣告變現。李哲指出,相比前幾年出海,現在的變現模式其實變化不大,可能更多變化發生在產品本身,包括其書籍類型的變化。
李還表示,三種主流變現模式雖然沒變,但比例可能有些小變化,比如東南亞的廣告變現有一些起色,不像早年間僅僅靠內購,但如果從訂閱的角度,其實整個閱讀市場訂閱比例都不高,大概只在10%左右。
而且,跟其他出海品類相比,網文出海的變現周期相對更長。“比如游戲,可能從發行后兩個月左右,基本就能回本,做網文其實是能賺的,只是相對其他比較慢一些。”李哲指出。
做網文雖然回款比較慢,但跟出海賺快錢的行當相比,它是一個長久的生意,而且閱讀群體中,付費人群的閱讀習慣養成之后,對單個APP的粘性高。李哲進一步解釋:“如果平臺內容可以跟得上,我們可以把閱讀平臺類比成電商渠道,平臺作為一個品牌,聚合了很多內容,那么不斷補充上架的版權書籍、漫畫等就是在填充內容,這就構成了一個消費的正循環。
而且,在他看來,這個市場還在擴張中,它并不像社交產品一樣,已經是成熟的市場,進入的壁壘也沒那么高。當前,閱讀的受眾還比較小,只占到約10%,但這個群體在不斷增長,越早進去占領市場,等到用戶閱讀和付費習慣被培養起來之后,早入局者就能吃到越多紅利。
雖然前景看好,但出海卻不是沒有走過彎路,激烈的市場爭斗曾在北美發生。
從北美到東南亞,從武俠到爽文
“單從市場的大小來看,美國跟中國,是全球閱讀最大的兩個市場,所以如果你想讓你的 App或者生意做得足夠大,美國一定是不能放棄的,所以美國還是出海方面一定不能夠錯失的市場。”李哲告訴志象網。

閱文旗下出海產品Webnovel頁面/Google Play 截圖
但是,也有人指出,早些年,北美可能還是藍海,這里英語人口基數大、付費習慣好、內容需求存在、用戶獲取成本也不高。不過,北美市場如今漸趨飽和,新品再入無非就是搶量。
向新的市場走,也不失為另一種求生之策,東南亞正吸引著出海廠商。其中,印尼存量非常大,張文表示,從長遠來看,擁有海量用戶的印尼和越南很可能也是未來的潛力市場,可以提前去布局。
不過,張文坦言,同北美相比,東南亞的付費模式還不明朗,目前市場還在探索中,無法確定最終的生態,因此應該推出更多元化的付費方式,而且國家不同打法也不盡相同。
此外,越來越多的出海者選擇開拓更陌生的市場。譬如,掌閱科技已推出西班牙語的產品。在非洲,手機企業傳音與閱文合作,推出針對非洲讀者的閱讀應用Ficool。
而網文出海面臨的另一個老大難,則是題材的同質化。
業內人士分析,中青年女性的內容,是清一色的霸總題材,暫時沒有打出差異化路線的產品,這就導致了一種情形,即到了新的市場還是同一批人做同樣的內容,市場越來越紅海,流量成本也越來越貴。霸總題材之外,市場也在探索,試圖走出另一條路線。
李哲也介紹,“屌絲逆襲”和“麻雀變鳳凰”一類的爽文,是大部分人共通的喜好,這類題材比較通吃,不太會分國界。YY文(特指通過想像達到對某種現實需求的滿足,從而產生愉悅感的網文)全世界都愛看,無論地區還是性別。
另外,李哲介紹,玄幻在歐洲比較吃香;而以白人文化為主導的美國接受度就比較一般,他們更青睞吸血鬼一類的題材,或者《流浪地球》《三體》等科幻題材小說;而中國古裝劇在東南亞,尤其是印尼會更受歡迎。而表現在性別層面的差異卻并不大。
如何突破既有的格局?張文觀察到三種趨勢,一是本地化的內容生產,不僅是出海當地文化素材的增多、作者隊伍的壯大,而且要不斷加深,逐步嵌入當地的生產體系;第二,全球化趨勢下,中國文化輸出肯定要優化,不管是針對語種還是地區;第三,在閱文等巨頭之外,如果其他廠商能夠做好本地化,執行好內容策略、用戶策略等,那么慢慢地會出現更多優秀的內容廠商。
IP化起步
2020年下半年,由于閱文進一步推行免費內容戰略,自有平臺(起點中文網)的MAU大幅下降至1.09億(20年上半年為1.34億,19年下半年為1.23億)。平臺和自有渠道上的平均MPU(平均月付費用戶)也從20年上半年的1060萬下降至980萬。
閱文免費策略的背后,在張文看來,是為其大IP生態戰略而服務,這是一個相對長遠的考量,即通過免費閱讀,把平臺內容做成全民流行的產品,這樣,IP化就有了基礎,然后通過IP化來增收。
不過業內也有質疑的聲音,即IP是需要時間來推廣和沉淀的,這一戰略變相拉長了整個內容變現周期,會有更多不可預知的變化出現。
而出海的網文,是否可以模仿國內的策略?
志象網了解,網文出海IP化,還處在早期階段。在談及出海網文IP打造時,業界更多指向國內網文IP改編而成的影視劇、游戲等衍生產品向海外的輸出。包括在東南亞大火的《陳情令》《贅婿》等,都是如此。當然,版權輸出的作品也不是沒有,囧囧有妖的作品《許你萬丈光芒好》改編版權和電子版權,曾向越南進行了授權。
另外,相比電影、動畫、游戲等,網文的門檻相對更高,但是彼此之間的聯動可以助力IP的打造,一個IP帶動著多種文化形式走向海外,構建完整的網絡文學 IP 產業鏈。比如網文IP《全職高手》,已經改編成漫畫、動畫、舞臺劇、電視劇等,在線下的漫展和青少年的社群活動中也有很多粉絲自發地 cosplay 小說中的角色。
閱文集團起點國際業務負責人陳姍姍就曾對媒體表示,很多海外市場小說閱讀習慣并不是特別健全,可能需要比較長時間去培養。因此如果將影視或者動畫等其他的傳播形式與網文結合推廣,對于整個閱讀習慣和市場的培育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不過,開發電影、動畫等形式對中小企業來說成本太高,對此中小企業可以探索互動游戲這種成本比較低的形式。
張文告訴志象網,網文某種程度上可以借鑒奈飛、迪士尼這類平臺的模式,根據當地文化和傳統去做本地化生產,直接打造當地的IP,這才是更深入的出海。
原標題:《網文出海二十年:從北美到東南亞,從武俠到霸總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