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復旦新聞系“系規”和“黃金一代”

“很多人都說復旦新聞系的黃金時代是上個世紀80、90年代。其實抗戰前后也是復旦新聞系的黃金一代?!睆偷┐髮W新聞學院黨委書記、原復旦大學檔案館館長周桂發說,在這一代復旦新聞人中,謝六逸、陳望道、舒宗僑、趙敏恒、程滄波、杜紹文等人不應被遺忘。

謝六逸與一套“新聞系規范”
1929年9月,復旦大學按照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規程改科為系,原中國文學科分為中國文學系與新聞學系兩個獨立的教學單位,復旦大學新聞學系正式成立。而謝六逸,便是首屆系主任。
剛接手新聞系,謝六逸便創設了一套“新聞系規范”。什么規范呢?來看看當時復旦新聞系本科四年的必修課程:一年級有國文、英文、中國通史、自然科學、政治學、哲學概論、三民主義、新聞學概論、體育;二年級有新聞中文文選、新聞英文文選、中國修辭研究、中國近世史、西洋通史、倫理學、理則學、經濟學、新聞采訪;三年級為中文新聞寫作、英文新聞翻譯、西洋近世史、新聞編輯、速記學、報館實習;四年級為評論練習英文新聞寫作、時事研究、報館管理和畢業論文。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林溪聲說,現在看來當時謝六逸的課程設置已有了“通識教育”的味道。193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還聘請謝六逸編訂大學新聞系課程及設備標準,以指導全國的新聞教育。1935年9月,謝六逸還任上?!读蟆犯笨堆粤帧分骶?,他力主抗戰、針砭時弊,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言林體”評論。

陳望道與一座“天下記者家”的新聞館
陳望道也是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創建人之一,但他于1931年初辭去復旦大學教授一職,潛心撰寫《修辭學發凡》,“九一八”事變后又投身抗日救國活動。1940年秋天,他從上海取道香港轉至重慶北碚,再次應聘進入復旦大學擔任教授,當年9月繼程滄波主持復旦大學新聞系工作,1942年9月起正式擔任系主任。

陳望道的兒子陳振新分享了有關父親的故事。1944年復旦大學在重慶招生,湖南考生張嘯虎報考新聞系,數學考了零分,但兩篇作文(一篇白話文,一篇文言文)都考了一百分。按照規定,主科只要有一門吃了“零分”,就不能被錄取。時任新聞系主任的陳望道卻成為打破常規的第一人,破格錄取了這位后來成為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的“才子”。
不過,陳望道的嚴厲也是“出名”的。一次上課,他問道:“哪一位同學能告訴我,我們每天來上課要經過的那座橋兩邊的護欄桿有幾根?”同學們面面相視,沒有一個能舉手回答。陳望道對此嚴肅地說:“我們作為未來的新聞人,要隨時注意身邊的事情,要有敏感性?!?/p>
而陳望道最為人知曉的,其實是他創辦了中國高校的第一座新聞館——復旦大學新聞館。新聞館設有編輯室、會議室、印刷所、圖書室以及收音廣播室等,學生不僅可以在這里收聽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廣播,還能進行爭取自由的活動。而新聞館上的對聯,就是現在有名的那句“復旦新聞館,天下記者家”。
舒宗僑與一個“讀圖時代”
舒宗僑于1935年從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1942年,他在重慶創辦了《聯合畫報》。作為那時的戰時宣傳品,《聯合畫報》的第一面圖畫版由美國空軍作為“紙彈”(paper bomb)空投到國內淪陷區,為突破日本實施的信息封鎖起到了很大作用。待到抗戰勝利,舒宗僑更從多方收羅戰時照片,編輯出版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畫史》(1946年)、《中國抗戰畫史》(與曹聚仁合編,1947年)等攝影畫冊。

上海市社聯主席秦紹德對此感慨,這兩份畫冊是迄今為止我們能看到的、僅有的、真實全面記錄中國抗戰的史冊:“很多照片都是歷史性的,比如一·二八淞滬抗戰的照片,其他地方看不到?!笔孀趦S的女兒舒似茵也回憶說:“1945年父親從重慶回到上海,帶著兩三個皮箱,里面除了圖片、膠版,就沒有別的任何東西。從上海地攤到國外新聞機構,他會去尋找各種戰時照片。”

“在中國,早就有人做出了實實在在的、有目共睹的,而且在國際上也毫不遜色于同行的堪稱偉大的‘讀圖’文化的輝煌業績?!睆偷┐髮W新聞學院教授顧錚評價,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其實是一個被國人遺忘的曾經輝煌的“讀圖時代”,那些“讀圖時代”的文化先驅如戈公振、伍聯德、梁得所、馬國亮、邵洵美、舒宗僑等也被同時忘卻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