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區分對象和意圖,中國外交話語至少應有一套硬話、一套軟話

目前的討論似乎都遵循著同樣一個原則,即我們的外交話語只有一套,而且只能是一套話語。其實這是一個認識誤區。
筆者認為,我們的外交話語應該至少有兩套,一套軟話語,另一套硬話語。什么時候什么場合說什么話語要看對方是誰和懷有什么意圖。俗話說得好,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要看人說話,看菜下飯;怎么到了外交場合就忘記了這個原則呢?
如果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處處跟中國作對,處心積慮要損害我們國家利益的國家,那我們還需要天天不厭其煩地跟它講“合作共贏”,“和平共處”,“雙贏”等外交話語嗎?的確,如果在這種場合我們還繼續這樣的軟話語,對方的確會困惑,糊涂和被誤導。對方會認為我們軟弱可欺,打不還手和罵不還口,這樣只能讓對方的氣焰更加囂張,進一步侵犯我們的國家利益。這樣的場合講這樣的外交話語的確需要改革。
對付這樣的國家,我們只有和只應該有一套話語,用古語說那就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當然今天我們不必說得這么硬邦邦,但是核心意思我們應該表達清楚,那就是:你不尊重我們的核心利益,跨越了我們的紅線,那我們也不會尊重你的核心利益,我們是會反擊的。
如果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對華友好的國家,愿意跟我們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國家,那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把外交話語說得清楚和友好呢?尊重我們國家核心利益的就是我們的朋友,就應該得到我們的美酒招待。對待朋友我們的態度要清晰,要友好,當然就不適合搬出“犯我強漢者”那種話語。
總而言之,筆者贊同張鋒的總體意見,那就是我們的外交話語應該改革。但是改革的方向不應該是努力迎合那些侵害我們國家核心利益的國家,不應該讓這些國家故意混淆曲解我們的外交話語。對付它們,我們的外交話語應該簡潔明了,即,你跟我合作,我才跟你合作。你要是跟我們作對,我們也毫不客氣。
同時,筆者也不贊同某些學者的建議,認為我們外交話語應該讓其他國家難懂,甚至不懂裝懂。我們沒有必要弄那些玄乎騙人的玩意;我們就應該坦坦蕩蕩地表明自己的立場。
外交不是請客吃飯,外交的首要目的是區分敵友。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外交的核心任務。 同時,清晰有力地表達我們的立場是維護我們戰略利益和戰略信譽最好的保證。如果有些特別場合不適合公開表達,但是私下里我們應該向我們的朋友和對手們明確表達: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作者系澳門大學助理教授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