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境內段開工,計劃2018年建成投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6月29日在北京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通過視頻連線,共同出席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境內段開工儀式并致辭。
張高麗表示,東線天然氣項目中國境內段管道開工修建,標志著聯結中俄陸上能源通道全線啟動建設。中方愿同俄方共同努力,確保管道按計劃于2018年建成投產。
梅德韋杰夫表示,俄中東線天然氣項目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合作項目之一,有利于帶動雙方境內管道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俄方愿進一步擴大與中方在能源等各領域的全方位務實合作。
開工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設主會場,在莫斯科和黑龍江省黑河市施工現場設分會場,通過三地視頻連線方式舉行。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境內段起自黑龍江省黑河市中俄邊境,止于上海市,途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等9省區市,擬新建管道3170公里,并行利用已建管道1800公里,并配套建設地下儲氣庫。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俄羅斯境內段“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已于2014年9月1日開工建設。
2014年5月2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簽署了《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合同》,合同期30年。雙方約定,2018年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東線向中國供氣,供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2014年8月和2015年5月,經中俄兩國政府批準,購銷合同正式生效。
記者從中石油了解到,中國境內段開工后,計劃2015年12月完成1422毫米管道試驗段工程,2018年完成黑河-長嶺段干線和長嶺-長春聯絡線建設并投產進氣。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是中國口徑最大(1422毫米)、壓力最高(12兆帕)的長距離天然氣輸送管道。
根據市場初步調研結果,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將向東北、環渤海和長三角區域供氣,將有效緩解東北地區天然氣短缺,改善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現狀,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能源結構調整。
中俄東線天然氣的引進對提升中國清潔能源供應量,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每年引進380億立方米天然氣,與用煤相比,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37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6萬噸、減少粉塵排放量84萬噸。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認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開工建設,對于中俄在其他線路上的合作有促進作用。
2014年底,中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簽署框架協議,確定未來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的供氣規模為300億立方米,供氣期限為30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馮玉軍認為,西線天然氣管道能否最終步入實質性層面,取決于中俄雙方談判進展,更取決于市場格局變化,“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的合作取決于雙方的智慧,也取決于未來雙方利益能否達到更好的平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