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政廳|交通安全:城市需重視道路交叉口的隱患
任何一個道路交叉口,都可謂城市交通系統的要塞。它是城市道路交通中各種交通參與方式的交匯點,也是交通行為的沖突點和交通事故的多發點。據世界范圍內的統計,城市道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中,道路交叉口事故的占比高達30%-80%。我國近年來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中,道路交叉口交通事故有逐漸上升的態勢。
不妨回顧一下近年來發生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幾起重大惡性交通事故:
2012年7月27日,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學大道和金梭路交叉口,一輛水泥罐車和一輛滿載著工人的機動農用車相撞,當場造成7人死亡。
2014年9月16日,張家口市橋東區一輛失控的貨車闖過五一路和林園路交叉口撞上一輛黑色速騰轎車后,橫掃了路北邊的公交站臺,導致14人死亡。
2014年10月19日,杭州市蕭山區寧圍鎮錢江世紀城豐二村一村道與飛虹路交叉口,一輛包括司機在內載有9名乘客的微型面包車發生了重大交通事故,車子一頭撞向路口的紅綠燈與路燈柱子,事故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傷。
2015年6月20日,南京市石楊路與友誼河路交叉口發生一起震驚中國的惡性交通事故,一輛寶馬轎車將一輛馬自達轎車撞擊成碎片后多車相撞,2人死亡,多人受傷。
從我國城市道路交叉口發生的交通事故中,可見一些當下普遍的交通安全隱患特征。
其一,城市道路交叉口為機動車駕駛員提供了快速通過的條件,習慣性快速通過交叉口,是導致交通事故的罪魁禍首。從“620南京車禍”可以看出,一輛速度過快的車輛正面撞向另一輛速度較快的車輛側面,導致瞬間車輛解體并碎片飛散。
十次事故九次快,交叉口交通事故死傷慘重,原因之一也是速度過快。觀察中國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設施的組織,可以發現其共同的特點是,標志標線、信號燈的設計和設置,是為機動車的快速通行效率而服務的。其大體結構是:筆直的道路前方,是寬闊而規則的交叉口,或單一,或缺乏必要的危險警示類標志,幾條斑馬線垂直于車輛停止線,長長橫臂的信號燈挑掛于半空。機動車駕駛員在這樣的交叉口,通常以“綠燈”為通行原則,為“綠燈”馬首是瞻,加油門快速通過。更有些城市,在信號燈設置的同時,增加了頗受爭議的倒計時器,為駕駛員提供了分秒必爭的所謂高效率服務。日積月累,快速通過交叉口成為司機的一種駕駛習慣,可謂惡習。
其二,城市道路交叉口,淪為各種交通參與者混行的場所,險象環生的混亂秩序為交通安全埋下隱患。在很多交叉口交通事故中,由于秩序混亂,導致事故成為必然,甚至因秩序擁擠而產生連環碰撞,波及更多受害者。
以服務小汽車為理念的交叉口交通組織設計中,行人和非機動車的通行權利往往沒有被考慮。諸如:行人在路口缺乏寬敞的停留空間,在通過路口時沒有充足的通過時間;非機動車在路口失去連續通道,只能在本應僅限行人通行的斑馬線上騎行;本就狹窄的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在交叉口與機動車道平面交織,缺乏慢行交通語言的提示告知。在這樣的交叉口,各類交通參與者經常爭先恐后地競爭通行權,把安全拋到九霄云外,顯現交通素質的低下。
其三,城市道路交叉口,缺乏必要合理的安全防護設施,將弱勢交通群體暴露于可能發生的交通事故中。上述案例中,張家口市和杭州市發生的交通事故,均因車輛失控的偶然性事故,導致慘重的人員傷亡。在安全管理理論中,安全是相對的,事故是絕對的——在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之下,其它偶然情況一旦發生,就可能演變為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和事故的關系亦然。
在一些城市道路路口,可能發現這樣的情況: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的隔離設施斷斷續續設置,或根本沒有;行人過街前和二次過街的等待區沒有防護設施;距路口較近的公交站臺,隨意設置在路邊,且沒有任何候車防護設施;綠化帶或護欄的端頭沒有醒目的標志設施;交通或電力設施的桿件設置于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通行區域里;交通標線模糊不清,交通標志和信號燈視認不清;路口掉頭、路口坡道、路口轉彎等交通行為,沒有配套警示防護設施,等等。設計與設置生命安全防護設施,主動預防交通事故,并減輕交通事故發生時的傷害,是交通參與者對道路交叉口環境的要求。

梳理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隱患的特征,我們能清晰認識到,在交叉口運行系統中,安全是交通參與者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權利,也是交通秩序的依附,更是交通效率的抓手。
交通行為的沖突點和交通事故的多發點,復雜狀態下的交叉口交通組織,必須具備基于安全的精細化設計、基于品質的防護性設置。在道路建設“三同時”安全評價體系中,交叉口的安全評價應是關健點。
首先是,法定的交通信號(包括交通標志、標線、信號燈),根據道路交叉口在區域交通系統中的位置和功能,統籌兼顧各類不同交通參與者,尤其是使機動車駕駛員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謹慎通行,養成向弱勢交通參與群體讓行的良好習慣。
其次是,要充分調研道路交叉口各類交通參與者的真實通行需求,匹配道路資源,讓使用通道連續無障礙,以維持長期秩序,提高交通行為素養。
最后是,要創新應用于道路交叉口安全防護設施的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新方法,以最大可能保護生命為理念,以事故發生前主動預防避免、事故發生時被動防護減輕傷害、事故發生后快速安全撤離為原則,設計和設置科學合理的防護設施。
近年來,我國交通管理和設計領域出現了新風向,較多的管理者和學者提出了綠色城市交通的理念和目標,并開始付諸計劃和行動。先進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安全化、品質化、精細化的設計和管理方法得到重視,這些需要逐步引進,并結合中國各城市的實際情況吸收利用。
道路交叉口是保障城市密集路網通暢運行的節點。無論交通事故如何多樣,具有何種不確定因素,向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的交叉口交通環境,都是實現城市交通目標的基石。

(作者系江蘇省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綜合交通專業委員會委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