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自貿區離岸業務稅改前景:最極端情況是海外收入不用交稅

上海自貿區致力于發展的離岸業務,短板之一是稅收政策。
6月27日,上海市稅務局副局長劉新利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采訪時表示,對于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稅收政策,一定要有特殊考慮,“(所得稅)抵扣就是其中之一,最極端的情況就是:海外收入回來不用交稅。”
當天,在上海財經大學主辦的第一屆中國自貿區政府職能轉變與治理創新論壇上,劉新利表示,相關政策儲備上海方面早已做好,但目前中央還沒有批復。
去年10月,澎湃新聞就已經披露過,上海有關促進自貿區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稅收政策,已經形成了建議方案并上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8個月過后的今年6月,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綜合協調局局長張紅透露,財政部和稅局總局正在研究對外投資所得抵免方式的實施細則。
多名相關官員均強調,關于發展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財政部的想法還是“不能減少稅收收入”。這一思路也被寫入自貿區總體方案。
但對離岸業務而言,低稅負卻是個繞不過去的門檻。【編注:離岸業務涵蓋離岸貿易、離岸金融、離岸投資和離岸服務等。關于離岸業務的定義不一,以離岸貿易為例,在傳統離岸貿易模式下,貨物并未實際從國內進口,而是由出口國直接發往進口國,但訂單流、單證流、資金流經過離岸區域(譬如上海自貿區)。】
“否則這塊業務就不存在了。”劉新利舉了個例子,如果上海自貿區內某項離岸業務的稅負比新加坡高,那自貿區內的銀行分支機構就會這筆業務讓它在新加坡的分支機構操作,“我們就什么也拿不到,如果(稅率)降到和新加坡一樣,那就可以由我們做,也就是把稅收拿下來。”
境外股權投資也應有類似安排。劉新利說,香港對于境外投資所得收入不收稅,如果上海沒有類似的制度安排,那企業就會直接注冊到香港,所以必須要有特殊考慮。
以企業所得稅為例,安永稅務與商務咨詢合伙人吳俊曾告訴自貿區郵報,自貿區企業均需就離岸業務產生的利潤,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而香港的理論所得稅率是16.5%,新加坡理論所得稅是17%,如果符合特定條件的話,就相關離岸業務收入,香港還可以免稅,新加坡也可以免稅或者享受低稅率。
受益于領先的稅收政策、寬松的貨幣管制,以及規范法治的貿易環境,中國香港、新加坡的離岸貿易均獲得了快速發展。早在2006年,香港的離岸貿易貨值就已經高于轉口貨值,2011年離岸貿易貨值更是已經達到4.5萬億港元,相當于同期香港轉口貿易貨值的1.4倍。
眼下,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深入推進,貿易便利化措施漸次落地,稅收政策漸成離岸業務突破的一塊短板。
劉新利認為,這類政策不是簡單的優惠政策,而是體現了政府智慧的政策設計,“假如沒有相應的低稅負政策,那生意就不存在了。”
怎么辦?
滬上一名官員透露,上海曾以科研項目的方式列出多種稅收方案,所得抵扣是其中之一,“你在那邊交了所得稅,這邊給你抵扣,這是認不認,認多少的問題。”但該官員也強調,對于稅收政策,上海沒有權力設計,還是要等財政部的方案。
這個時間可能不會短。滬上一名稅收專業人士認為,關于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的稅收政策改革,目前還是處于很早期的階段,稅務和財政部門沒有動力來做出優惠,因為對他們來說,提供稅收優惠不是首要任務,除非有一個動因讓他們這么來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