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抬出蔡元培評“北大清華掐架”:透出一股沒出息的味道
北大和清華,兩家互為“隔壁”的高校,年年為了高分生源不惜傷和氣互掐,今年更是惡化到了微博互撕、將矛盾公開化的地步。有網友譏笑兩家百年學府透出“一股沒出息的味道”。雖為揶揄,卻也道出很多人的觀感。
酒香也怕巷子深。招生是高校展示實力的重要機會,為了優質生源而做點宣傳、給些優惠,理所應當也情有可原。像推出校園開放日、展示學生研究成果、免費提供外語培訓之類,就是文明和理性的競爭方式。
但為搶生源而掐架,真是超出了競爭應有的尺度,反而讓人覺得失了風度、沒了氣度。為什么矗立在高等教育塔尖上的北清兩校,非要將生源競爭進行到頭破血流、臉面涂地的地步呢?在缺少起碼規則的情況下,招生老師和招生辦為了獎金和政績“蠻拼的”,必然陷入到你死我活的叢林之爭中。而這背后,又是學校之間的暗中較量。
其實,狀元和榜眼能有多少差距?第一名和第一百名又能有多大區別?不過寥寥數分而已。明面上是搶生源,實際是搶狀元,是搶名次,是搶背后的面子和虛榮。在校方的思維邏輯里,錄取考生的名次越靠前,學校才更顯得高大上;搶到的狀元越多,學校才更具競爭力和吸引力。殊不知,這種自我捏造出來的虛榮幻象,到頭來只會淪為一場鬧劇,讓學校掉價,讓高等教育失色。且不說,動用巨額資金和物力招徠考生,有沒有涉嫌挪用公共經費、違規濫用職權的嫌疑?
即便要搶優質生源,與其刺刀見紅,何不攤開牌,讓學生自主選擇?與其兄弟鬩于墻,何不外御其辱,到國際上搶世界名校碗里的肉? 這才是對考生應有的尊重,也是作為中國頂級高校應有的氣量。
說到底,既是百年名校,就當堅守師道尊嚴和文化道統,有更高更遠的追求和抱負,而不是陷入到虛榮做作、世俗功利的泥淖中;既然意識到了學校的榮譽和社會地位,就更應倍加珍惜、嚴格愛護,而不該淪落到饑不擇食的地步。
北清兩校間流傳著一個類似的段子:“北大距離世界名校有多遠?”“出東門左轉直行200米即是。”“清華距離世界名校有多遠?”答案同樣是“出西門左轉直行200米。”段子歸段子,學校的競爭卻也可見一斑。存在競爭是好事,但關鍵是,競爭到底該在什么層次上進行,到底該怎樣進行?競爭不能是無原則的不擇手段,如果不能在研究成果、就業去向等高精尖層次進行,而是落入到考生名次的拉鋸中,顯然跑偏了方向。
在這里,不妨溫習下那兩句耳熟能詳的名言:
“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語出清華大學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梅貽琦。
“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語出開兼容并包之風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