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數據帝|啥專業是坑,高分考生選了啥:高考專業分數線的博弈

chenqin
2015-06-28 20:11
來源:澎湃新聞
? 市政廳 >
字號

        高考結束,招生開始,現在是考生們選擇學校、專業以及填寫志愿的日子。選了好專業,生怕不上線;選了穩妥專業,又怕浪費分數。這填寫志愿,在專業和分數之間,少不了一番糾結。

        正是這一番糾結,使得分數線這個數據顯得尤其有意思。

        填志愿就像是一種特殊的拍賣,主要特殊在兩點:

        1、每個出價人不僅不知道其他所有人的出價分布,有時連自己的出價都搞不清(雖然近年來絕大部分地區都改為出分后填志愿的方式,但仍然有考前填志愿的某直轄市)。

        2、出價人對標的物知之甚少。填志愿時你所知道的最真實的信息,竟然只有這個標的物在過去的成交價格,也就是過去數年的分數線,至于這個學校這個專業到底怎么樣,是不是適合考生前去就讀,未來前景如何,都并無十足把握。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的分數線一方面會表現出高度的連續性,去年比一本線高出100分的專業,今年不太可能會比一本線低100分。但另一方面,人們又會對不同的學校和專業產生“大小年”的先驗判斷,即一個專業的分數線如果今年特別高,明年就會沒人敢報,于是可能就會低一些。最后,由于很大程度上選擇專業相當于選擇未來職業道路,我們會發現,一些專業在一些年份很受歡迎,而在另一些年份變得不再受歡迎。

        今天我們可以使用一個獨特的分數線數據庫來完成這項考察工作。我收集了中國所有985、211學校(共112所,實際上由于軍事院校的分數線難以搜集,所以僅有108所學校)從2005年至2014年在各省、各專業的理科分數線數據,包括最高分、最低分與平均分,共有564399條數據,相當于每所學校每年在每個省招生17個專業。

        很可惜,這個數據庫中暫時沒有每個專業的計劃招生人數和實際招生人數,也不包括文科考生的分數線,但當前的數據量已經足夠我們進行有趣的分析了。

        一、高分學生喜歡哪些學校?

        我們首先將每個年度每個省的專業平均分排序,將平均分排名在該省當年前5%的專業抽出,將它們定義為每個年度的「前5%高分專業」。用一個學校的「前5%高分專業」的數量除以該校在每個省投放的專業總數,可以得到每一個學校的「前5%專業占比」。在一個學校內部招生專業人數大致相等的假設下,我們可以近似將「前5%專業占比」理解為「前5%學生占比」。當然要注意到,這個「前5%學生占比」指的是考取了985或211大學的考生的前5%,即50多萬高分考生的前5%,而不是近1000萬高考報名總人數的前5%。

        上表顯示了不同學校在兩個時間段的「前5%學生占比」。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在平行志愿下,高分考生由于志愿沒有填好而去了一個一般的學校的概率越來越低,這導致高分學生向優秀學校集中的趨勢正在提高。

        清華和北大的「前5%學生占比」原本就已很高,變動不大。但華東五校(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南大)加上人民大學的「前5%學生占比」就從35.1%至71.8%提高至74.3%至84.4%之間。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五年間上升勢頭最快的兩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與中央財經大學,它們的「前5%學生占比」都由原本的不足10%增加至30%左右。在2014年,上海財經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的「前5%學生占比」都超過了三分之一。

        將5%的比例縮小到1%,能算出一個能體現出最高分學生集中度的指標——「前1%學生占比」,見下表:

 
        

        從上表可以發現,北京三校(清北人)與上海二校(復旦交大)這5所學校的「前1%學生占比」在這五年間變得越來越高,而其他學校的「前1%學生占比」降低了。這張表與上表其實表達了相同的趨勢——好學校的掐尖非常成功,其他學校能招到的高分考生減少,原本次好學校用最好的專業來吸引最高分考生的手段已經不再起作用了。

        當然,我還可以把前1%的比例縮小到5‰甚至是1‰,但鑒于某兩校針對招生一事已經劍拔弩張,我就不火上澆油了。

        

        二、考生青睞哪些專業?

        一個學生如果已經擁有前5%的高考分數,他就有很高的概率能進入第一張表的十幾所高校中。在這些高校中,他會選擇什么專業呢?

        為了排除排名靠前學校的影響,我們首先計算每個專業在每個學校內部的排序,之后保留總排序在前5%的專業,再去掉一些只有少部分高校會開設的專業,最后計算每種專業的校內排序平均值(如果不計算校內排序的平均值,那么專業的排序就會完全反映出清華北大的專業結構),可以得到下表(點開看大圖):

        可以看到,金融和會計穩穩占據了前5%考生的選擇前兩名。理科試驗班的排名從2005年的第一名開始逐年下降,最終穩定在7-8名左右。生物科學在2005年時曾處于第4名的位置上,然而在2006年排名第9之后,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前十名。出現類似下降情況的還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令人稍微有些驚訝的是,在醫生的處境日益艱難的今天,臨床醫學專業反而在2013與2014年進入了前5%考生的前十名選擇中。

        考慮所有考生所有專業的情況,可以計算出每一個專業的平均校內排序水平。我選取了25個招生最多的專業,做出下圖。每一張小圖的橫軸表示年份,縱軸表示該年份中這個專業在每個學校內部的平均排序情況。        

        
        從總體排序里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內容,比如:

        1、金融學始終排在接近1的位置,即幾乎在每個學校金融學都排名第一;

        2、數學專業、理科試驗班等原本排名較高,但近來排名有所下降;

        3、生物科學的下降更是顯著,原本分數只低于16%的專業,2014年時分數低于44%的專業。

        4、計算機專業走了一個深V,逆勢反彈,在2010年之后重新成為最受歡迎的專業。

        5、能源動力和工程學專業的排序快速上升。

        如果不同的專業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未來職業,又如果考生會充分考慮到這樣的影響,那么這些不同專業的走勢則反映中國不同專業的勞動力情況:到底是供大于求還是供不應求。例如,生物和數理基礎專業的排位下降,工程類、能源動力類專業的排位上升,都能體現中國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某些側面。

        三、大年和小年存在嗎?

        所謂大年和小年,就是在去除高考分數本身的漲落之后,一個專業今年的排序偏高可能導致下一年的考生不敢填報而排序偏低。將每個學校每個專業進行排序,并且將相鄰兩年的排序情況畫一個散點圖:

        
        圖中橫軸為某專業的去年排序,縱軸為某專業的今年排序,排序在0-1之間,越接近1表示排名越高。首先可以看到,相鄰兩年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排序的高度相關性。但同時也可以注意到,這樣的相關性對不同排序的專業似乎有一些不同。將上圖的兩個紅色方框分別作圖:
        從右圖可知,如果一個專業去年的分數線在中等水平,我們將無法在一個較小的區間內斷言該專業今年的排序位置;但由左圖可知,去年排位較高的專業,今年也幾乎不會變動多少位置。為了檢驗大年和小年的存在,我們簡單地做一個回歸:
        
        如果我們以每個專業在這10年的平均值作為一個該專業的「正常排序」,那么如果該專業在去年的排序比這個「正常排序」高1%,今年的期望排序就會比「正常排序」高α%。

        如果大小年情況存在,那么α應當小于零;如果大小年情況非常明顯,那么α應當接近-1左右甚至更小。按照5%一個區間,我們對不同分數段的專業計算20次α,結果如下:

        
        其中縱軸是前面所要計算的α,藍色區間是5%置信區間,橫軸為專業分位點。可以看到:

        1、分數最低的專業的大小年現象為-0.2左右;

        2、中等專業的大小年現象高達-0.35以上。也就是說,如果去年是某中等專業大年的話,其排序偏高的情況會在今年以反方向三分之一左右的幅度體現出來,變成一個明顯的小年。

        3、最高5%專業幾乎不存在大小年現象,兩年間的排序幾乎沒有關系,去年偏高于平均值的高分專業,今年有可能偏低,但幅度會非常小,隨機因素為主。

        要記住的是,這條規律建立在對每個專業以往分數線的充分研究上,才能算出某個專業到底是偏高還是偏低了。而且,如果人人都會對分數線有如此深入的研究,都明白大小年現象存在時,大小年反而就應該消失了。

        結語

        高考分數線對大多數考生來說,仍然意味著「一考定終身」的功能。它是人們高度復雜的博弈的一項結果,存在一些可以摸清的規律;它本身的變動也可以反映一些隱藏于數據之下的社會經濟狀況。

        希望以上幾點粗淺分析能為填寫志愿的家長們提供一些簡單的參考。同時,也歡迎告訴我,你們對高考分數線數據的有趣想法。

        (作者注:未經允許一律不得轉載,否則將出動維權使者)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南宫市| 云浮市| 郑州市| 东平县| 巩留县| 钦州市| 洛南县| 济宁市| 安平县| 婺源县| 渭南市| 塔河县| 茂名市| 万盛区| 梧州市| 田林县| 井研县| 通江县| 陆良县| 威信县| 阜阳市| 周宁县| 五常市| 大兴区| 嘉峪关市| 江城| 林芝县| 临高县| 上饶市| 抚顺县| 新疆| 万载县| 伊春市| 务川| 屯昌县| 石林| 漳浦县| 旅游| 兴宁市| 侯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