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土地出讓金審計結果披露,違規使用土地出讓收入7800多億

被稱為“史上最難產”的土地出讓金收支和耕地保護情況審計情況結果在推遲近7個月后露出“冰山一角”。
6月28日,審計署發布《國務院關于201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在重點專項資金審計情況中,第一次透露了此前備受關注的14萬億全國首次土地出讓金審計情況。
此次審計自2014年8月份開始,審計署對過去6年的地方土地出讓收支和耕地保護情況做了全面審計,被賦予摸清土地財政“家底”的意義。
據了解,此次審計了全國29個省本級、200個市本級和709個縣。從公布的結果來看,2008年至2013年,這些地區批準建設用地207.57萬公頃,取得土地出讓收入13.34萬億元,支出12.93萬億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和支持。這些地區至2013年底尚未供應或使用建設用地86.66萬公頃,土地出讓收入累計結余5908.96億元。
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對201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的解讀》中指出,這次土地審計發現的問題主要是土地出讓收支資金管理、建設用地管理、土地利用和耕地保護等不夠嚴格,由于時間跨度長(2008年至2013年)、空間跨度大(涉及29個省),累計起來問題金額和涉及土地面積就比較大。
一方面,在土地出讓收支方面少征規模較大,審計結果顯示,土地出讓收入少征3664.23億元,通過收入空轉等方式虛增1467.78億元;支出中違規用于彌補行政經費、對外出借、修建樓堂館所等7807.46億元;征地拆遷中,一些地方和單位少支付補償17.41億元,編造虛假資料等套取或騙取補償10.57億元。此外,一些地方土地出讓收支核算不夠規范,有8358.75億元滯留在財政專戶或直接坐支;有的地方為支持經濟發展,減免或返還土地出讓收入7218.11億元。
中國房地產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認為,對地方政府而言,土地出讓金收入是財稅收入之外很可觀的一部分,數額巨大,但是往往存在“沒有用到該用的地方”,通過全面的審計,地方政府進行清理、整改,中央政府監督的情況下,對存在的違規違法行為能夠得到制止。
但是審計署報告中指出,依靠土地優惠的招商引資項目基本都已落地,對解決就業、創造稅收、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另外,在建設用地方面,主要是違規超計劃或超規劃審批、越權或拆分審批、少批多征或未批先征等批地征地38.77萬公頃,違規協議出讓、虛假“招拍掛”或“毛地”出讓等供地14.43萬公頃,違規以租代征、改變規劃條件等用地21.86萬公頃。一些管理人員為特定關系人低價購地、非法倒賣牽線搭橋,造成國有權益損失。
“從虛假土地‘招拍掛’可以看到現在土地出讓市場信息不公開、不透明的問題比較嚴重,對后續土地招拍掛的體制以及個人行為取代市場行為等情況需要進一步整改。”易居智庫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道。
而在土地利用和耕地保護方面,抽查236個城市新區中,有88個突破土地或城市規劃,152個占用的12.21萬公頃(占規劃的8%)土地長期未用。
劉家義指出,此次審計還揭示和反映了重大違法違紀、重大損失浪費以及亂作為、不作為等問題,特別是對侵害人民群眾利益、官商勾結、中飽私囊、倒買倒賣土地獲得不正當利益等問題,堅決予以查處,絕不姑息。至2015年5月底,審計已移送有關地方及紀檢監察、司法機關等重大違法違紀問題397起,還有一些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審計正在進一步查證,將及時移交有關地方和部門。下一步,審計署將繼續加大對土地出讓收支管理、建設用地審批征收供應和耕地保護等情況的審計監督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土地出讓金審計結果的具體公布時間至今尚未有明確時間表。“此次工作報告中提到了有關土地出讓審計的一部分情況,但具體的土地出讓金審計報告還沒有公布,還有一部分情況需要明確,時間不會太久,近期會公布。” 審計署特約審計員、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說。
審計結果上報國務院后,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部署整改工作,要求對審計發現問題采取鐵腕措施,嚴肅問責,既要查處土地出讓收支違規管理等亂作為,又要糾正土地閑置中反映出的不作為等現象。
審計署報告中指出,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等部門和相關地方對審計指出的問題積極進行整改,效果明顯。至2015年5月底,各地已盤活閑置土地2.55萬公頃、閑置資金2600多億元,糾正違法用地2.4萬起,處理有關責任人2500多人,制定完善制度2800多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