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上海化工區環評無PX項目,公眾可表達訴求但要理性

上海化工區新一輪規劃修編的環評公示,這幾天備受關注。化工區周邊地區居民以空前熱烈的方式,表達對這項環評的關切。
一區一地的規劃,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誰都希望自己身處一個美好的家園,誰都不愿規劃和發展中出現哪怕一點疏漏影響到生活的美好。也正因此,我們對任何一項可能影響環境的規劃和項目,都必須小心翼翼、綜合考量;也正因此,我們有了“環評”這項制度。
對一項規劃或項目進行環評,目的就是充分評估、權衡各方利弊,取得一個“最優解”。在這之中,公眾的意見不可替代。環評本身是一個開放參與、尊重民意的過程。讓公眾作為利益相關方,通過法定渠道充分表達民意、反映訴求,這是法律對環評的明確要求,也是任何一次環評應有的題中之義。
但正如規劃或項目的推行需要履行法定程序一樣,公眾參與和民意表達,也需要處于理性的軌道。唯有以理性對待理性,有效溝通才成為可能。
遺憾的是,在目前針對上海化工區規劃修編的環評中,我們多少看到了一些不甚理性、甚至不合法的表達方式。人同此心,個中的焦慮情緒,我們完全理解;但如果只是依賴一些簡單而激烈的方式,并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我們需要回過頭來看一看,針對這一次環評,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和參與渠道?
無疑,是有的。早在環評啟動伊始,上海化工區管委會、上海市環科院和金山區等方面就公布了多個官方意見收集渠道,包括現場咨詢點、網上意見征集平臺和6部熱線電話。這些渠道沒有門檻,無不向公眾開放。同時,環科院的專家還下沉至有關街鎮,在居民身邊設立咨詢點,傾聽各種意見和訴求。
根據例行的環評程序,接下來還將有專門的公眾座談會和問卷調查,進一步聽取周邊民眾意見。而金山區和上海化工區方面的負責人也已經接待民意代表,進行“程序外”的對話……
這樣的開放程度,并不遜于以往任何一次環評。事實上,也有不少市民通過這樣的渠道表達著他們的訴求——截至今天早晨的數據,相關方面收到570余條留言、20余封郵件;電話方面,環科院接到5個,化工區則接到10個。
但坦率地講,同這項環評引起的關注度相比,這個數字和它所占據的比重,還是顯得太少。
有一些激烈來自關切,有一些怨氣來自誤解,這些都應該抱以最大程度的理解。而如果仔細審視一下權威發布的信息,稍稍冷靜而不是意氣用事,很多誤解完全可以消除。
許多人矛頭指向的PX項目,官方已經作出明確回應:上海化工區本次規劃(修編)環評不涉具體項目,更沒有PX項目,且將來也不會有PX項目。權且不去討論PX項目本身的利弊,這樣的聲明,已經可以讓人放寬心。如果我們明白這項環評是針對一次“規劃修編”,而不是針對某個具體項目,就更不必因為某種“塵埃落定”而“義憤填膺”——針對規劃修編的環評,恰是要聽公眾的意見。沒有公眾的充分參與,何來“塵埃落定”?
所以,我們需要對環評表達充分的關切,卻無需抱有過多并不必要的擔心。我們需要把合法合理的渠道充分用足,而無需死守一些激烈而超越理性的方式,更不能讓任何表達突破法治底線。
對于這次環評,市、區和化工區方面已經明確表示,會敞開渠道聽意見,會根據意見作決策。在理性表達的框架下,公眾的每一條意見、每一項訴求,都會得到充分的傾聽和重視;政府的各項決策,根本上也會從人民的利益出發。這是一項莊重的承諾。而如果我們依然堅持非理性的表達方式,乃至不惜破壞當地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那最終受損的還是我們自己。
還是那句話,大家為的,都是一個美好的家園。為了這個美好的家園,請敞開心扉、充分表達,但是,一定要理性。(原文標題為《為了家園請敞開心扉,但一定理性》,由上海觀察發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