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地圖湃 | 你試過在地鐵里和動物捉迷藏嗎?
在地鐵這個話題上,誰都早不過倫敦。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線“大都會鐵路”在倫敦正式運營;幾十年后,其線路發展已基本定調。
地下王國交通繁忙、人潮涌動。1988年的某一天,設計師Paul Middlewick在通勤時突發奇想,從倫敦的地鐵線路圖里“拽出”了一只大象。此后,英國民眾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人們從地鐵里找出了各種動物,齊齊收錄在了名為Animals on the Underground的網站上。

和動物們在地鐵里捉迷藏
然而,地鐵作為城市化的標志之一,在中國的擴張速度是非常驚人的。譬如北京,在2020年前計劃擁有30條線路和將近450個車站。上圖里倫敦市民玩的游戲,不久后也許就不再新鮮。
小編發揮了奇(you)妙(xian)的想象力,在地鐵線路眾多的北京和上海嘗試了一把。
于是,帝都的地鐵里,有只狗在等待主人。


以廣大人民群眾雪亮的眼神,相信你們一定可以找出更多。
為什么在圖里能找出動物?
我們能有機會“玩壞”地鐵線路圖,多數歸功于一個叫哈里?貝克(Harry Beck)的英國人。
地鐵出現之初,線路圖遠不是如今整齊劃一的形象,一張1908年的倫敦地鐵圖印證了這點。

1931年,受電路圖啟發,貝克利用業余時間重新設計了倫敦地鐵圖。他的理念在當時非常新穎,即簡化站點的地理信息,更強調可讀性。貝克地圖用顏色區分地鐵線路,以水平、直角和45度角來設定線路走向,且兩點之間的距離不再對應實際距離,因而并沒有普通地圖上會標明的比例尺。

1933年,經過貝克的爭取,他的地圖雛形正式改良為倫敦地鐵官方圖,大受歡迎。這種設計理念隨后被全世界廣泛接受和應用,于是就有了今天我們已司空見慣的交通示意圖,以及其中“暗藏”著的各種動物。令人遺憾的是,盡管貝克把半生精力獻給了倫敦地鐵圖,他生前卻深陷與交通局的設計之爭,直到死后二十多年才得到官方遲來的認可。
人們更需要地理信息還是可讀性?
對于一個闖入陌生城市的游客來說,公共交通線路圖常常與迷宮無異。如果碰到復雜的支線交纏,就更加頭疼。貝克式地圖簡潔清晰,但是對于短期逗留的游客來說也有缺點,例如從圖上無法判斷交通時間、出站不知道身處何地等。
那么,人們到底需要多少信息才能玩轉城市呢?
為了提供更多地理信息,許多地鐵站里會設有一幅更“真實”的線路圖。而某些城市采取了混合式設計,如龐大的紐約地鐵系統。

而東京地鐵則設計了兩版地圖,其中簡易版突出了重要地名,幫助乘客建立分區地理概念。

城市地鐵圖往往歷經迭代,一直保持著更新。有一些經典設計,盡管因實用性不佳而被舍棄,卻依然流傳至今。其中最著名的要數1972年版的紐約地鐵圖,由米蘭大師Massimo Vignelli設計,在字體選擇、色彩搭配和構圖上都極富美感。

地鐵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對城市的認知與定位。正因如此,有許多人選擇由自己設計和定義它。畢竟,實用與美感是非常私人的事情,你說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