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年“三伏天”比去年多10天,專家稱時間長但不一定更熱

6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夏至三庚數頭伏”,專家提示說,今年的“三伏天”共計40天,比去年多10天。
而對于長40天的三伏天,會不會比往年更熱,專家認為不一定。
夏至不僅是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還決定著當年伏天的長度。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說,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
“由于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史志成進一步介紹說,“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這是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為10天,有時為20天。
具體到今年的“三伏天”來說,7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共計40天。
“伏天和整個夏季究竟有多熱,是由多種氣象因素造成的,因此,40天的伏天的夏季不一定比30天的伏天的夏季要熱。”史志成提示說,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是三伏天的顯著特點,“隨著三伏天的日益臨近,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
“不過夏至不熱”。在申城,隨著連續兩場大范圍降水告一段落,從今天(6月23日)起,氣溫將有明顯回升,其中明后兩天最高溫將重回30℃上方。
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計,今天本市為陰到多云的天氣,可能會有短時陣雨,市民出行還需備好雨具。今天的氣溫較昨天有明顯回升,預計最低氣溫23℃,最高氣溫將升至28℃左右。周三、周四的最高氣溫將再次突破30℃,升至32℃~33℃。從周五開始,最高氣溫又將降至30℃以下,周五、周六分別為28℃、26℃。
不過由于仍處梅雨季,自今天起至本月底(23日-30日),梅雨帶在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之間南北擺動,本市仍多雷陣雨天氣。未來五天,上海都將有雷雨或陣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