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復旦玖園蘇步青舊居、談家楨舊居開放,舊居展品多為首次展出
7月3日,修繕一新后的蘇步青舊居、談家楨(陳建功)舊居正式開放。早在2018年5月,望道舊居修繕完成,以“信仰之源”為主題辟建為《共產黨宣言》展示館,迄今已接待參觀者7.5萬多人次。至此,“玖園愛國主義教育建筑群”正式落成。
“玖園”是復旦大學第九宿舍的雅稱。這里曾居住過多位大師,包括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復旦老校長陳望道,數學家蘇步青、陳建功及谷超豪、胡和生夫婦,新中國遺傳科學的主要奠基人談家楨,經濟學家蔣學模、張薰華,“中國電光源之父”蔡祖泉,《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等。

蘇步青舊居內還原場景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 圖
20世紀50年代初,隨著全國高校大規模的院系調整,一批知名教授齊聚復旦。1956年9月,由中央特批的兩棟教授別墅開始動工興建。這兩幢住宅建筑面積皆為197平方米,空間形制相同。建筑采用紅色平瓦坡式屋頂,黃色水泥拉毛外墻。樓前有一片綠茵草坪,四周栽種水杉、桂花等樹木。

65號樓二層還原的陳建功書房
蘇步青入住61號教授別墅,直到病逝前,在此居住近半個世紀。65號成為陳建功先生的居所。他是第一位在日本取得理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畢業后他謝絕導師挽留,毅然回國。他撰寫了《三角級數論》,對三角函數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并與蘇步青共同開創“陳蘇學派”。在65號小樓里,年過花甲的陳建功曾每天不知疲倦地從事著教學與科研工作,培養出許多優秀數學人才,推動了中國近現代數學事業的發展。

談家楨舊居內展陳
65號樓的第二位入住者,是國際著名遺傳學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現代遺傳科學奠基人之一談家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談家楨在復旦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創建了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組建了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

蘇步青舊居內展陳
走進舊居,墻上的標語,陳列的著作,屋前的藤蘿,無不訴說著大師精神,以及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情。
蘇步青信奉一句話,嚴師出高徒,高徒出名師。舊居墻上可見他說過的話,“在長期的培養人才實踐中,我積累了一些經驗,主要有三條:一是先勉勵他們盡快趕上自己;二是不要擋住他們的成才之路,要讓他們超過自己繼續前進;三是決不能一勞永逸,還要抓緊時間學習和研究,用自己的行動,在背后趕他們,推他們一把,使中青年人戒驕戒躁,勇往直前?!?/p>
蘇步青興趣愛好廣泛,他的一生,與詩為伴,與詩結友,數詩交融,曾于1994年出版由他本人手寫影印的《蘇步青業余詩詞鈔》。他也愛侍弄花草,在居所邊開辟了一個小花圃,栽種月季、蘭花、美人蕉等。他還在墻邊栽種了一顆藤蘿,幾年后,長長的藤蘿就遮蓋了半面外墻。他風趣地將自己的住所稱之為“蘿屋”,自稱“蘿屋疇人”。正值盛夏,舊居前的藤蘿被完整保留,翠綠茂盛。

陳建功舊居內展板上的“雞孵鴨”
走進65號舊居,展板上的“雞孵鴨”三個字最引人關注。舊居主人陳建功曾說:“國家現在需要扁嘴巴的,我卻是個尖嘴巴的,但尖嘴巴也可以孵扁嘴巴的嘛!”
這源于一段往事,20世紀50年代,為使新中國的數學教育和數學研究水平能盡快提高,推陳出新,陳建功曾經對研究生教育提出“老母雞孵小鴨”的想法。他身體力行,帶領青年教師和研究生不斷開拓新的研究方向,努力探索前沿課題,縮短了國內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填補了諸多空白,并培養了許多人才。
舊居展品多為首次展出,配以豐富多樣的聲光燈效、生動直觀的多媒體形式,展現大師追求真理、克難攻堅、科學報國、淡泊名利的精神與風范。蘇步青后人先后捐贈了蘇老手稿、院士銘牌等47件,以及蘇步青星銅匾、國際命名公報、命名證書等5件。揭幕當天,大師家屬又捐出一批珍貴的實物檔案。蘇步青后人捐贈了蘇老寫給女兒的237封家書。談家楨后人捐贈了談老使用過的書籍、衣物等,特別是旅行箱,見證了談老多次赴美,為學校籌措科研經費,動員青年學者學成回國的場景。陳建功家屬捐贈了陳先生使用過的文具、書籍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