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最紅全真道士梁興揚:別讓漢服變成一種病

此前梁興揚已經因為高調對時事發言而走紅,《論中國南海造島對地球風水及太陽系和平的正面影響》針對的是美國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對“風水”的說法,從道教玄學角度分析了南海對周邊國家、世界格局的影響。非議接連不斷,有人笑話一個道士為何對南海造島發言。之后“萌系”風格和“神配圖”依舊,共同呈現出一個新時代道士的網絡形象。
此次引來非議的是梁興揚的一條長微博《別讓漢服成為一種病》,批評那些偏激的漢服捍衛者,言辭犀利:
道士住觀要蓄發的,這個是我們堅持的傳統,漢服堅持了沒?口口聲聲漢式衣冠,冠呢?剪個寸頭談衣冠寒磣不?
穿著美麗的漢服,三從四德哪里做到了?總不能之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自己可以作秀的方面吧?刺繡學的怎么樣了?
形制背后是文化,三妻四妾,你打算做的是妻還是妾?形制背后還有森嚴的等級制度,你打算穿士人貴族的還是奴婢勞工的?
形制背后是規則,按照規則,你們考取功名沒?你有登上廟堂的資格沒?很多看起來很炫麗大氣的衣服,在漢唐時代,你們要被殺頭的,甚至殺頭都不夠,要誅滅九族的!看到了漢服,就沒看到背后的文化嗎?就罔顧背后傳達的信息嗎?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使用嗎?
梁興揚稱反對的是漢服作秀:
道袍本來就是漢服的一種,我們平時日常穿著,不是用來作秀,漢服愛好者有多少人作為日常,多少人作為作秀呢?
我們對襟也穿,斜襟也穿,麻布也穿,化纖也穿;這就是生活,真的跟漢服圈的講究不起來,我們本來就不高尚,我們就是普通人而已。
澎湃新聞記者就此對梁興揚進行了專訪。

梁興揚:如果光注重形式,不注重里面包含的文化內容,那怎么行?我們道袍也是漢服的一種,不是說我穿道袍就高人一等,你給我打電話,我就可以說:不行我正在清修不能接受采訪。這有什么意義呢?
澎湃新聞:漢服擁護者最讓你反感的是哪點?
梁興揚:事情是這樣。昨天微博上有人發了要珍惜漢服,發了幾張圖片,其中有漢服和改良裝。然后我就轉發了,也沒想很多。然后有人說形制不對,讓我道歉,還罵我,逼得我把微博刪了。后來在長微博里我也說了,我不是反對漢服,而是反對說“我的標準是對的,你的標準是不對的,要遵循古制,我有我的古制,你有你的古制”,然后在那里吵架。都說漢唐衣冠,但真正的漢唐氣節在哪里?
我們道教,要穿道袍,但道袍是有道教文化做支撐的,我們是傳承下來了。清代要剃發易服,我們道教都沒有剃發易服。漢服的歷史已經隔斷了,他們是從廢棄的歷史上來進行恢復,這更難。難歸難,不意味著不符合他們規范的就是錯的,就要被攻擊。
我一開始轉發微博是為了支持他們的,結果他們說我的形制不對,規格不對,是誤導他人。如果我不支持,就罵我滿清遺民、蠻夷。這有什么意義呢?只會讓一些中間派、對漢服有一點好感的人離他們遠去。
服裝穿在人身上才是服裝,穿了之后,讓別人看不起你、離你很遠,那算什么服裝?
澎湃新聞:那道教的傳統服裝情況是怎樣的?
梁興揚:在傳統服裝中,道裝一直沒有斷層。我們有對襟,也有斜襟,也不排斥改良倒裝,為的是方便。做漢服,也要與時俱進。
我們穿道裝的同時,穿法衣,穿道袍,穿便裝,都是有規范的。再對比一下那些漢服的擁護者。按理說,平民穿的最多的是灰色、黑色、藍色,很多人復興漢服,卻要穿的花花綠綠,這在古代可能嗎?都不尊重傳統。有的在古代是官服,有的在古代是書生服。你考取了功名沒有?是不是舉人是不是狀元?你是不是皇帝?敢穿這樣的服裝。平時我們是不穿明黃色的衣服的,只有上壇做法才穿。
復古不能只挑對你有利的復古吧,那以前的丫鬟、奴婢服裝,你怎么不穿出來讓大家看一下,都挑好看的。中國古代什么職業都有,那什么標準才是漢服啊?
道教也很重視傳統,但不意味著我們固步自封。
澎湃新聞:道教還有一套儀軌,還作為宗教存在,但漢服的擁護者在生活方式上已經脫離了古代。
梁興揚:對,他們的生活狀態已經脫離了古代的氛圍,所以要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造。你穿著拖地的漢服走在大街上,是在替清潔工人掃大街嗎?人不能活著老看過去,要看現在。不能把我們道觀的電都掐了,晚上只點煤油燈,甚至煤油燈都不行要點蠟燭。如果我食古不化,你給我打電話都不可能。
澎湃新聞:你的風格非常適合新媒體時代。
梁興揚:怎么讓年輕人更好地接觸道教?是不是你來了,我給你念段經文,就算弘揚道教了?我要以你能理解的方式跟你交流,你才會對道教有一點點好感。
澎湃新聞:道教的服裝規范有哪些變化發展?
梁興揚:短袖對襟我們會用上紐扣、按扣。法衣沒有大的變動,但不是說只能用手繡的,不能用機繡的。不是說機繡的法衣就是不正宗的,我們就不用了。
澎湃新聞:生活方式上呢?
梁興揚:跟其他人也差不多,微博、微信我都用。一開始還被人笑話,說你一個道士開什么微博微信?新的媒體手段和生活方式進入我們,我們去適應它。我們也需要交流,也需要關心國家大事。我們也要吃喝拉撒,不是生活在天上,我們也是凡人。
前段時間關于南海造島的事,人們都說道士為什么對這個發言?我說,美國人談風水、談《道德經》,我們道士不出來發言,誰出來發言啊?道教不是就在深山里念經。
澎湃新聞:身邊的人支持你這樣嗎?
梁興揚:開始肯定有不理解,我跟徒弟、朋友說:無論如何,我們就這樣走下去。我也不知道對和錯。包括現在,我也不知道對和錯??隙〞莵矸亲h,現在非議很多。如果我走對了,可能闖出一條路來;如果錯了,告訴別人不要往這條路走就行了。
澎湃新聞:您心目的漢唐氣節是什么?
梁興揚:漢唐氣節就是別自輕自賤,也不能因為反對而攻擊辱罵。侮辱人就是侮辱自己。我在qq上,不管爭論多激烈,我也不會罵人。
澎湃新聞:會有大量的時間用于qq爭論嗎?
梁興揚:對,我們要交流。一天里好幾個小時用來交流,畢竟還要做廟里的事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能多幫到一個人,就多幫一個人。
澎湃新聞:你的典型的一天是怎樣的?
梁興揚:早上6點到7點起床,7點半之前吃好早餐,開始進行道教的早課,結束時差不多是8點多,就忙下自己的事情,來了朋友接待下,想看書就看看書。中午12點到12點半吃飯,吃完飯午休,或做些自己的事情。下午3點到5點晚課,6點到6點半吃飯,晚上9點到10點就可以休息了。
我們的生活非常傳統,非常簡約化,聽起來很平淡,但不是特別單調。因為穿插著很多事情,對朋友和客人的接待穿插在固定的生活模式上。
澎湃新聞:你會拿著手機隨時刷社交網絡?
梁興揚:啥時候空了啥時候刷一下。
澎湃新聞:沒覺得非議和過量的信息讓你困擾?
梁興揚:困擾啥,過了就過了。我不能整天愁眉苦臉來面對,包括現在,我也是笑著跟你說的,我不能因為有爭吵就影響到心情。人家說你在微博上語氣很激烈,我過了就過了,激動過就完了。他罵我一頓,我總不能三天不開心,用不了十年我就會成為一個老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