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呂鳳子藏品“抗戰勝利壺”復制拍賣,抗戰文物欲仿故宮文創

壺鈕為拳頭造型,壺嘴下端刻有“勝利”二字。這把“抗戰勝利壺”是上世紀40年代“瓷都”景德鎮特別制作的一批特型紀念瓷壺之一。
在1997年由民間收藏家捐獻給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后,它又默默“沉睡”了近20年。
6月12日,上海寶山區與江西景德鎮兩地民革組織聯手,邀請兩地書畫藝術家聯袂創作繪制一批“抗戰勝利壺”,除收藏外還將公開拍賣。同時,有關方面希望,抗戰文物也能借鑒故宮經驗,通過一定程度的市場化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文化創意產品。
存世極少的“抗戰勝利壺”在上海發現
70年前,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作為中國“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制作了一批特型紀念瓷壺。此壺造型古樸小巧,壺鈕有一個象征勝利的拳頭,壺把為鐮刀,壺嘴下端有“勝利”二字。
但隨著時間流逝,“抗戰勝利壺”已難覓蹤跡。
1979年,上海民間收藏人士唐余安在淮海中路華亭路舊貨攤上,看到一把造型奇特的壺。
“這壺很別致的,上面有一個拳頭,捏得很緊,我蠻感興趣的。‘勝利’兩個字我也沒仔細看,就從攤主手里買下來了。當時價錢不貴,我就多了一個藏品,放在家里把玩。”唐余安回憶說,他的藏品林林總總不下千余件,但這把“勝利壺”卻引起了他特別的注意。
當時文革剛結束,唐余安注意到,或許是為免遭麻煩,有人把壺上一些字跡磨去了,細看可辨認出是:“鳳子先生請玩”、“戊子之夏”等字樣。
1997年,唐余安向淞滬抗戰紀念館捐贈了這把“抗戰勝利壺”。
淞滬抗戰紀念館在征集部查閱了大量資料、請教有關專家后確認,在景德鎮歷史檔案中尋覓到勝利茶壺的歷史真實性:民國35年(1946年),景德鎮勝利瓷業公司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趕制了一批勝利字樣的茶壺,引得當時民眾爭相購買。但由于瓷器在民間一般都被作為器具使用,易損壞,因此這樣的抗戰紀念壺存世極少,而淞滬抗戰紀念館的這把壺應該曾被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呂鳳子先生收藏。

“萌萌噠”故宮文物創意產品引發思考
2015年年初,為進一步彰顯這一珍貴文物的歷史警示意義,經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授權,民革上海市委會聯合民革寶山區委會共同限量復制了一批“抗戰勝利壺”,并借“一·二八”淞滬抗戰紀念日之契機,將編號為“NO.128”、“NO.813”的兩把特制壺捐贈給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作為館藏,同時也作為拉開上海民革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動的序幕。
6月12日,民革上海市委會聯合民革寶山區委會,又共同限量復制70把彩繪瓷壺版的“抗戰勝利壺”,由上海和江西景德鎮的數十位著名書畫家一同拿起畫筆,在一把把“抗戰勝利壺”的復制版白坯瓷壺上,寫字繪圖,賦予其生機活力。
新創作繪制的“抗戰勝利壺”總共限量70把,寓意抗戰勝利70周年。
一部分由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收藏,一部分將贈予臺灣有關部門收藏,剩余的將向社會公開拍賣,所得款項將捐獻給抗戰老兵。
“故宮在‘故宮淘寶’微信平臺推出了的‘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被轉發了80萬次,此外,故宮還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創意產品,都受到了大家的喜愛。”江西景德鎮市副市長、民革景德鎮市委主任熊皓認為,“抗戰勝利壺”得到好的復制,也可以成為年輕人喜歡的商品,抗戰文物不應當只是在博物館中等公眾來關注,可以借鑒故宮經驗,以文物創意產品的形式走入公眾視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