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人吃杏地圖
原創 風物菌 地道風物

▲ 猜一猜哪兒的杏子更好吃?攝影/luoluoivy,圖/圖蟲·創意
-風物君語-
是杏子味的夏天呀~
杏子,可能是最具北方氣質的地道水果了。
盡管遍布全國,但對北方來說,杏是春夏季缺不了的顏色——白色花海里的杏雨清明,夏收麥忙時的點點杏黃。杏點綴著尋常人家的房前屋后,也點綴著詩詞歌賦里的詩意中國。

▲ 杏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尤以“三北”居多。 制圖/莫奈
它是中國人最早培育、食用的水果之一,與桃、李、栗、棗并稱“五果”。如今,我國依然是產杏大國,擁有90%的杏種質資源。從新疆到吉林、從天山到泰山、從沙漠邊緣到黃河兩岸,杏子以其耐寒耐旱、耐瘠薄的個性,從西到東覆蓋中國西北、華北、東北,形成“三北”杏樹產業帶。它既有“杏花微雨”的浪漫,也有“治沙先鋒”的堅韌。
它也是最早成熟的核果類水果之一,初夏必嘗的時令美味。不僅是鮮果誘人的外觀,它還以吃法多樣傲視群雄:杏脯、杏罐頭、杏仁、杏醬、杏仁茶……總有一款吃法,讓你吃出妥妥的“杏”福感。

▲ 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優良杏果。 制圖/劉航
【西北杏】
沙漠風塵吹不散的甜意
西北是產杏大區,天賜的高強度日照與晝夜溫差,讓水果糖分肆意累積。新疆的小白杏、甘肅的大接杏,西北的杏不在乎大小,在乎的是還能甜出什么新的境界。
新疆 | 小白杏、木亞格杏
——6月中下旬,東經83°
新疆,是最懂杏味密碼的地方。這里生長著中國最優良的杏樹品種,伊犁等地還保存著大片的野生杏林;喀什、阿克蘇,發展出大規模的杏果產業。整個新疆擁有近200萬畝杏林,面積、產量均居全國首位。

▲ 伊犁山坡上絕美的杏花林。 攝影/王偉
在遍地都是“瓜果之鄉”的新疆,只有庫車、輪臺幾個縣敢稱是“白杏之鄉”。這里位于塔里木盆地邊緣,是被天山雪水灌溉出來的狹長綠洲。加上日曬充足、晝夜溫差大的優勢,小白杏得天時地利,也因此成為當地人最珍視的水果。
小白杏長得不太像普通的毛杏,它個小皮薄,果皮光潔無毛,吃著口感細膩、汁多肉甜。在維吾爾族的語言里,小白杏叫做“阿克其米西”,意為“白色蜂蜜”。一來是說成熟的小白杏口感像蜂蜜一樣甜蜜,二來是說小白杏像蜂蜜一樣珍貴。從6月中旬到下旬,小白杏的賞味期只有短短十幾天的時間。

▲ 汁多肉甜的“白色蜂蜜”。 攝影/吳學文
在新疆西南部,帕米爾高原東麓的疏附縣,則生長出了“杏中之王” 木亞格杏。它的個頭大,成熟后單個重量基本在60-75克,多汁肉厚、個大味甜的它,無愧王者稱號。疏附縣屬暖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資源豐富,溫差大,為木亞格杏的生長造就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 新疆的吊干杏,微微發黑的果肉是糖化程度高的標志。 攝影/吳學文
吃完鮮果,新疆的果脯杏同樣驚艷。北疆伊犁地區的吊干杏(“樹上干杏”),因其熟后不落,受干燥季風的吹拂,在樹上風干而得名。這里平均日照時長達到16小時以上,晝夜溫差非常大,所以吊干杏的鮮果本身就甜味四溢,被譽為“紅色蜂蜜“,果干則肥厚細膩,糖分和酸味剛剛好,難怪被稱為“果脯之王”。
甘肅 | 李廣杏、大接杏
——6月下旬-7月上旬,東經94°
在靠近新疆的敦煌,李廣杏是為數不多能媲美新疆水果的甘肅水果,甚至從眾瓜果中脫穎而出,被譽為敦煌的“水果之王”。它從新疆和田一帶引進,經過長期自然馴化和人工培養,在敦煌形成特殊品種。至于名稱,來源于飛將軍李廣的傳說。相傳李廣西征時,杏仙為解將士干渴而使此地長出杏果。

▲ 甘肅敦煌,鳴沙山下杏花綻放。 圖/視覺中國
第一次吃敦煌李廣杏,外地人往往會有“驚為天杏“的感觸。李廣杏雖然是毛杏培育而來,但吃起來更像是李子,初嘗有強烈的脆感,內里又是杏肉的綿軟之感。當然,巨大的晝夜溫差,使李廣杏的甜度沒有減弱半分。
如果覺得鮮食還不過癮,李廣杏的另一絕殺吃法——江杏皮干熬制成杏皮水,最適合在炎熱的夏季消暑潤喉。


▲ 果肉綿軟的李廣杏,果農剛摘下,還帶著太陽的溫度。 圖/視覺中國
出了河西,杏以抗旱抗寒個還大的新品種大接杏為主。比如6月下旬成熟的蘭州大接杏,顆大肉軟;稍晚些落地的臨夏市東鄉唐汪川大接杏,細嫩多汁,"天水的蘋果安寧的桃,唐汪川大接杏是一寶",甘肅人最懂去哪嘗好吃的本地水果,唐汪川略含鹽堿的紅砂土,最適宜杏樹生長。

▲ 東鄉唐汪川的大接杏。攝影/趙峰旅行攝影 圖/圖蟲·創意
吃了平涼狀如“牛心”的牛心杏,再往東到慶陽,這里算是吃杏愛好者的另一處“天堂”。慶陽是甘肅省最大的杏產區,占全省杏樹栽培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并形成了寧縣鮮食、鎮原加工的格局。大如乒乓的寧縣曹杏,是甘肅唯一可與李廣杏相媲美的優良杏品種;鎮原縣是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杏鄉”,酸甜爽口的鎮原甘草杏,是很多甘肅娃兒念念不忘的童年零食。

▲ 寧縣曹杏。GIF/侯立冬
甘肅人愛吃杏,除了吃鮮果、杏脯,還喜歡喝杏茶。呱呱+黃饃+杏茶,是天水人早餐的標配,呱呱下肚,再來一碗杏茶,清甜醇厚。蘭州的“三泡臺”以料豐富著稱,也不能少了杏干。此外,甜杏仁也可以加到饃饃里,蒸熟后麥香杏香齊聚,聞著就讓人滿嘴生津。
【華中杏】
披仙衣,納古史
華中,中國文化的深厚之地,也是杏與中國人聯系最緊密的地方。眾多杏詩杏詞在這里寫就,成全了中國文人的一腔田園情懷。
河南 | 仰韶黃杏、貴妃杏
——5月下旬-6月,東經111°
河南澠池縣是仰韶文化的發祥地,這里位于秦嶺余脈,豫西丘陵山區,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色澤鮮艷、入口香甜的仰韶黃杏,是不得不吃的河南名果。

▲ 河南鄭州慈云寺前的杏花林。圖/視覺中國
因為個大似雞蛋,仰韶黃杏又稱為雞蛋杏。它還是遠近聞名的“響鈴杏”,杏子怎么會響呢?原來,這杏成熟后核肉分離,所以搖起來有響聲。仰韶黃杏的品質出眾,因此在2011年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在靈寶,黃河沿岸的沙土地帶,貴妃杏的美味傳承了千年。相傳,唐代貴妃楊玉環幼時生活在靈寶,長得并不十分好看。她家院中杏樹結的杏子大如鴨蛋,芳香濃郁,玉環年年食之,長大后變得如花似玉。于是人們在楊玉環入宮之后,便把這種杏稱為“貴妃杏”。

▲ 黃燦燦的貴妃杏。 攝影/盧舍那的微笑 圖/匯圖網
“二月紅杏鬧枝頭”,紅杏也能鬧出春意,因此二月也被稱為杏月。而楊貴妃與杏之緣不止于貴妃杏,安史之亂平息后,唐玄宗想移葬楊貴妃,看見馬嵬坡下有一林杏花,所以后人稱楊玉環是“杏花花神”、“二月花神”。
【華北杏】
全身是寶,致富一方
西北的杏以“甜”獨占鰲頭,而在華北,杏則以龐大的產業規模撐起中國吃杏版圖。在產杏大區,有句俗語說:“家有幾顆好杏樹,不愁柴米油鹽醋”。這里的每顆杏,都蘊藏著致富密碼。
山西 | 沙金紅杏
——6月下旬-7月上旬,東經112°
在山西太原清徐縣的西北部丘陵旱地,一株株沙金紅杏樹顯得格外亮眼。沙枝紅杏是山西三大名杏之一,2013年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

▲ 每年開春之際,山西運城等地杏花盛開,春意濃濃。 圖/視覺中國
沙金紅杏個大形圓、皮薄肉厚、甜酸適口,之所以能成為優質名果,離不開清徐縣地理、氣候、農人的細心照拂。這里溝壑密布,山巒逶迤,除了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這些甜杏的必備條件以外,清徐縣還有獨特的沙質土壤,以及來自山泉與地下的優質水源。

▲ 大步邁向國際市場的陽高京杏。GIF/大同虎哥
除了沙枝紅杏,陽高京杏也是山西人鐘愛的杏果,果實肥厚,酸甜可口,色、香、味、形俱佳,如今已成為名牌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北京 | 駱駝黃杏
——5月下旬-6月,東經115°
北京偏北的山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區,春季干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果樹生長與糖分積累。每年5月下旬到6月初,駱駝黃杏就已上市。這是北京地區成熟最早的杏樹品種。它原產于門頭溝區,外形漂亮,口感酸甜,除了極早熟的特點,它還以豐產著稱。

▲ 每年4月,杏林春晚,花漾長城。圖為北京延慶八達嶺長城。 圖/視覺中國
吃完駱駝黃杏,再晚些時間到6月末,就可以去有“中國紅杏第一村”之稱的平谷北寨村,吃北寨紅杏啦。 北寨紅杏果大形圓、色澤艷麗、味美汁多,甜酸可口。2004年北京市名杏品評會上,北寨紅杏被評為第一名,2007年更是獲“中華名果”稱號。北寨村多年連續舉辦紅杏文化節,紅杏收入已成為當地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

▲ 北京平谷北寨村的果子已下樹,一筐筐歲月靜好,互不打擾。 圖/視覺中國
河北 | 香白杏、串枝紅杏
——6月中旬-下旬,東經117°
河北是名副其實的產杏大省,杏產量、規模僅次于新疆,11 個地級市均有杏樹種植。這里有味道出眾的鮮食杏,比如豐潤、遵化的香白杏,汁多味甜,曾在河北杏品種測定中位列第一名;也有更加耐旱的仁用杏,表現出更加出彩的經濟效益。

▲ 河北承德潘家口長城隔著水庫與杏花遙遙相望。 圖/視覺中國
承德,用一個小小的杏仁征服世界。有 “中國山杏之鄉”之稱的承德平泉縣,把山杏“玩”到極致,山杏不易鮮食,它的杏仁卻可以制成杏仁粉、杏仁油,承德杏仁露,不知道溫潤了多少中國人的心。山杏的杏殼可以用于制作活性炭,還可以開發活性炭工藝品,杏肉可以制作果脯,山杏葉可以提取醫藥原料,杏樹可以用于加工高密度板……


▲ 黃杏罐頭的加工過程。 圖/視覺中國
在“河北杏之鄉”巨鹿縣,串枝紅杏則是一枝獨秀。 現下6月底,正是串枝紅杏成熟的季節。和它的名字一樣,串枝紅杏結果是枝頭串成一串,像手鏈一樣格外好看。產量高,是它最大的優勢。巨鹿縣發展了以杏加工為龍頭的杏產業,杏脯、糖水罐頭、杏茶、杏漿等等,依靠一顆小小的果子,就富裕了一方山區農人。

▲ 串枝紅杏。口感酸甜型,杏仁飽滿脂肪含量高,可制成食用油。攝影/邢臺攝影白云 圖/圖蟲·創意
【華東杏、東北杏】
不輸西北的甜蜜
從山東到東北,不論是本土優良品種,還是引進品種,抑或是經過選育的新品種,這里杏的香甜,不輸西北的“瓜果之鄉”。
山東 | 嶗山蜜杏、珍珠油杏
——6月上旬-7月,東經120°
6月上旬,青島的嶗山蜜杏飄然“下凡”。嶗山被稱為“海外第一仙山”,溫帶海洋性氣候,山海相間的獨特地形,再加上較大的晝夜溫差,都為杏樹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環境。 讓嶗山蜜杏出彩的,還有這里優良的水質。嶗山杏林緊鄰嶗山水庫上游,這里是一級水源保護區,喝嶗山泉水長大的嶗山杏自然鮮甜多汁,它還有“水蜜杏”的美譽。

▲ 隱藏在杏花花海中的嶗山小村莊。圖/視覺中國
到了6月中旬,泰山腳下,帶有迷人桂花香的泰安珍珠油杏可千萬不要錯過。7月上旬,招遠市柔軟多汁的紅金榛也值得一嘗。
在東北,除了香白杏、駱駝黃杏這些引種的杏樹身影以外,這里還有孤山杏梅,產于遼寧東港市大孤山鎮,大如鴨蛋,柔韌多肉,既好看也好吃。科學家還研究出抗寒能力更好的龍園杏,在7月中下旬的東北,也能吃到酸甜可口的杏子。

▲ 生長在水庫邊上的嶗山蜜杏,個大色澤紅潤。攝影/墨汐家 圖/圖蟲·創意
中國是杏的老家,中國人自古對杏也有著深厚的感情。杏花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青杏有“花褪殘紅青杏小”,紅杏有“行度竹林風,單衫杏子紅“。唐玄宗“羯鼓催花”,杏花競相開放;董奉行醫救人,身旁杏林春暖。詩詞里,它色彩繽紛,典故里,它暗含深情。如今,杏既可以是西北甜心,也可以是治沙榜樣、致富先鋒,在紛繁的瓜果世界閃閃發光。
無論在哪,故鄉田間或是家門口,總能見到散發著香味的杏樹。杏黃與黃土地最是親切,思鄉之人的腦海里,一縷杏香總是無法磨滅的記憶。

▲ 那么,小白杏、大紅杏還有吊干杏,你要翻誰的牌子?圖/視覺中國
- END -
文丨李亦
圖片編輯 | 朱夢菲
封圖 | 視覺中國
本文系微信公眾號【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中國人吃杏地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