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和友難挑“市井經濟”大梁

或許有人從未到過長沙,但有關長沙這座文化市場的一舉一動都盡數活在短視頻里,這其中,除了奶茶頂流茶顏悅色,一心想做餐飲界“迪士尼”的文和友自然也功不可沒。
6月份,文和友不斷傳出好消息。顯示,獲得B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為5億人民幣,據悉,文和友目前的估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隨后有一則招聘信息隱隱透露出文和友欲沖刺IPO的苗頭,盡管文和友對此否認,但很明顯的一點是,這家十年前成立的路邊攤,早已脫胎換骨,一躍成為資本寵兒。
文和友的故事說來總是傳奇,還帶著一些悲傷的浪漫主義色彩。曾經有報道稱,創始人文賓是因為感情挫折而奮發創業,從初始的5000塊啟動資金,到如今動輒百億的估值,快速成長的背后,對于市井經濟生命力的質疑也紛沓而來。
文和友的出圈要追溯到2015年的某期《天天向上》,隨后靠著無數明星站臺光顧而獲得了更多的流量,鼎盛時期甚至留下了“一個文和友,半壁娛樂圈”的傳說。時至今日,長沙80年代的筒子樓外站滿了排隊打卡的網紅們,熱鬧的另一面,或許也是網感在逐漸被透支。
文和友賣不了一輩子“文化”
2012年到2016年,文和友先后孵化出老長沙龍蝦館與老長沙大香腸。二者間接為往后文和友的地域爆款埋下伏筆,據悉當時1400平米的龍蝦館,年銷售額能達到1億元?!袄祥L沙”三個字一度品牌的文化名片,并迅速來自唐人神的700萬戰略融資。
誠然,長沙這座城市天然跟娛樂消費密不可分。
有段時間,文和友在明星的朋友圈里格外有存在感。周杰倫在長沙超級文和友建成時直接在ins上夸地方有趣、張藝興的新歌MV到此取過景、《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時,李斯丹妮與王智的文和友蹦迪引起無數網紅爭相模仿、就連馬云都曾搖著蒲扇與文賓談笑風生。
在多場社交內容誕生后,不少人對這座復古韻味十足的小吃城翹首以待。
2020年,長沙超級文和友在“兩微一抖自媒體”的曝光量,累計高達60億次,僅在抖音上的文和友話題就有1.6億播放量,小紅書上有關文和友的筆記超過6萬多篇。有數據顯示,2019年,超級文和友到店消費人次有800多萬。
這個數據說明什么?根據2019年的人口數據,同年長沙的常住人口也不過只有839萬人。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文和友的隊伍排到7000多號,次日變成了16000人,在熱搜上掛了一整天,深圳文和友開業排隊更是突破4萬多號。
值得一提的是,長龍般的隊伍中真正意義上的食客卻寥寥無幾,因為對于著急拍照曬圖的打卡大軍而言,文和友最大的價值其實在于氛圍出圈,點燃了流量對地域網紅經濟的巨大熱情。
在超級文和友建成之前,餐飲界裝修有三大“法寶”:墻掛二八自行車、搪瓷杯子鋁飯盒、還有單曲循環的老情歌,這些年代感十足的因子可以輕易堆砌出一個情感記憶場景,文和友將這種玩法發揮到極致。
有消息稱,文和友團隊在街道拆遷過程中持續收集著被丟棄的物品,并整理編號,光在超級文和友的內部街景里,就有將近10萬件建筑舊物與生活用品。坦白來講,文和友將氛圍消費奉為圭臬并非沒有道理。
根據艾瑞咨詢的《2020年中國95后外出餐飲習慣研究》顯示,吸引私域流量,建立情感關聯,跨界合作,自制IP爆熱點,不一樣的氛圍,打造獨特記憶等餐飲趨勢更受年輕人喜愛。就連創始人文賓在面試湖畔大學時候,張口就介紹自己是做“文化”的,而不是做餐飲。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這種模式的地域偶然性極強。一來長沙自帶網紅基因,二來創始人深諳本土文化,據悉,文和友為了保持地域文化濃度,高層管理中有一半的人都要求是長沙本地人。
為此,長沙成了牽動品牌情懷因子躍動的催熟劑。但從長沙換到別的地方,文和友就多少顯得有幾分被動。文和友入駐深圳時,特意將小龍蝦換成了更有深圳特色的生蠔,但對于非戶籍人口占比超過6成的深圳而言,生蠔的排異程度可想而知。
無獨有偶,廣州文和友剛開業時,荔枝腸粉每天的營收能有五六萬元,日平均排隊3000號,等位4小時。但新鮮感過去后,客流量大幅度減少,荔銀腸粉的日流水也降到了2萬元左右。文和友賣不了一輩子文化,至少在出了長沙后就盡顯憊態。
文和友出圈,市井經濟有“春天”嗎?
2014年,一張拍攝于成都寬窄巷子的照片在網絡上意外走紅,街頭巷尾極具原生態的煙火氣息在短時間內勾起網友的向往之心。2018年,紀錄片《人生一串》大火,深夜路邊燒烤配啤酒的快意市井生活,成為都市人最直接的解壓方式。
根據《生活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年輕人偏愛臭豆腐、烤冷面、炸云吞等街頭快餐食品,以廣州文和友劉福記云吞面為例,僅靠一碟炸云吞營業額就增長了30%。在互聯網壟斷衣食住行的時代,市井消費在很多人看來,具有撕裂現實的生命張力。
文和友的出現側面印證了這一點,有市場數據顯示,在文和友的消費用戶的意向中,有超過80%的消費意向是來自文化情懷以及市井文化帶來的消費。誠然,被資本刻意喂養出來的市井消費場景有超乎我們想象的商業價值。
除了文和友,成都東門市井文化街區也是一個不錯的例子,數據顯示,成都項目開街后,日線上交易流水超過600萬。市井場景最講究的“復古、情懷、接地氣”頻繁被資本復制,從一類文化注腳過渡到流量高地,也只差一群拍照打卡的網紅。
種種跡象表明,市井經濟欣欣向榮,但這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其實還有待商榷。文和友們可能忽略了一點,在廣袤的消費市場中站著無數撒豆成兵的小商小販,它們的戰斗力不可估量。
2020年6月份,支付寶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全國已有1200萬小店和路邊攤收入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支持支付寶消費券核銷的小店,收入流水比發消費券前一周環比增長73.4%。
不完全統計,中國流動商販至少有3000萬,從數量上看,它們才是構成真正市井經濟的創業群體。去年甚至出現了相關的地攤概念股,一共21只地攤概念股中,有19只在6月份漲超5%。
文和友成功出圈,背后高度集中的市井文化符號功不可沒。但建筑物里刻板裝修出來的消費場景也恰恰消融了市井生活本身的煙火氣。何況作為一家企業,文和友自然不能永遠只囿于長沙,一旦在全國快速復制,地域稀缺性必然大打折扣。
網紅打卡風潮也會隨之熄火,坦白來講,文和友在將市井文化提煉變成一種特殊的消費場景的時候,也抹去了街頭巷尾的人情味,這或許也就注定了這種商業模式只能活在“濾鏡”里,廣州文和友遇冷未嘗不是一個鮮明的教訓。
不管怎么說,文和友重塑不了市井經濟,它甚至已與真正的市井文化背道而馳。
最后的贏家只能是長沙?
“拳打大理,腳踢廈門”,這是長沙成為城市頂流后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句調侃。
無論是人山人海的岳麓山、詩情畫意的橘子洲頭,還是永遠都在排隊的茶顏悅色、分分鐘時尚大片的文和友,任何一個地方的流量線都在短視頻里無限拉長,也進一步固化了長沙的網紅地位。
湖南米粉、長沙臭豆腐、糖油粑粑、小龍蝦……也俘獲著無數吃貨們的心,起碼從表面上看無可厚非,2019年的國慶假期,長沙全市共接待游客955.5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7.62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20%;根據2020年《中國潮經濟·2020網紅城市百強榜單》顯示,長沙的“網紅指數”排在第6位。
2020年國慶,長沙地鐵單日客流量創下200萬乘次歷史新高,橘子洲不得不限流,太平街接待人數高達165萬人次,岳麓山景區累計接待游客39.64萬人次。小紅書上,“600元吃遍長沙”的旅游攻略收藏高達9萬次。
抖音上最熱門的長沙攻略點贊超過了5萬,城市話題瀏覽量為140億,“長沙熱”愈演愈烈,逐漸成為某些產業繁榮的關鍵契機。
以酒店行業為例,截止2021年4月份,長沙的酒店預定量位列全國第四,五一期間酒店均價達到422元,較2019年同期每晚均價還增長122元,增幅超過40%,其中高星酒店占比達到28%。
據悉,五一廣場、長沙站、海信廣場、高鐵南站是預訂量最高的區域。僅僅是五一廣場周邊1公里的酒店均價就高達600元以上,有些星級酒店甚至能達到3000元,至少是平時價格的兩倍。

另一方面,茶顏悅色與文和友出圈后,長沙本土的新消費品牌諸如三頓半、興盛優選也聞風而出,曾經有創業者這樣感嘆:“不管PE、VC,買方、賣方,感覺不是在長沙,就是在去長沙的路上?!毙孪M攜帶著變革基因,填補了長沙的互聯網商業空白。
夜幕降臨,光怪陸離的街頭聚集中成群結隊買醉的年輕人,每個攤子前的霓虹招牌從天黑閃爍到天亮,這是長沙曾引以為傲的網紅底色。但也正是如此,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也愈發凸顯。
如今再提到長沙,普遍的第一反應從快本變成文和友與茶顏悅色,似乎遺忘了這座城市刻在骨子里的歷史底蘊,湘系文化源頭是長沙,紅色精神也是長沙,時隔多少年,打卡狂潮終究將這些淹沒,無論如何,這應該都不是長沙想要看到的。
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daotmt)。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