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億營收、12年經驗分享:如何跑贏老年賽道馬拉松?
編者按:
呂雙勇低調,這是他第一次公開接受業內訪問。
在約采前,另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AgeClub這么評價他——“應該是老年行業消費品領域最懂用戶、產品和渠道的人”。
他最近挺忙,創立了十多年的“銀發無憂”打贏疫情這場仗、實現逆勢增長,準備開始發力渠道、開放加盟、大展拳腳了。
“2021年極為特殊,是一個關鍵分水嶺。”他類比了日本市場:中國老年行業的未來十年,會和日本2000年之后的發展軌跡很像——
日本大量的老年細分消費品品牌,都是在2000-2005年冒出來的,到2010年,各市場基本趨向成熟,大部分傳統品牌悉數入場,格局劃定。

如此看來,未來十年,將是中國老年消費品發展的黃金十年!
而基于此前在老年行業近20年的深耕,他總結了在老年賽道這個慢行業跑贏馬拉松的幾個關鍵點。
01
中國老年行業踩坑、探索近二十年
1999年大學畢業后,呂雙勇的所有工作經歷均與老年人相關。
在上海金門、上海醫藥股份的幾年,做市場工作,幾乎每天與老年客戶打交道;
2004年創業,針對糖尿病老人創辦中國第一個糖尿病俱樂部“糖友薈”平臺。市場幾乎一片空白,直擊痛點、滿足需求、提供產品和服務。老年會員不斷累積,到2008年,達到百萬會員,同時也觸及到了天花板。
2009年,基于之前接觸的日本合作資源,轉型到老年用品方向,創立銀發無憂。最初代理日本老年用品引入中國市場,涵蓋老年鞋、護具等多個品類。后來逐漸開始洞察用戶需求、創新產品和品類、建立私域會員體系,一步步踏實運營12年。
專注在老年行業多年,呂雙勇對未來的思路一直清晰篤定——信心來自對市場的了解。
他算了筆賬:
化妝品巨頭嘉娜寶、資生堂都有老年化妝品子品牌,上市當年,一個新宿的普通化妝品專柜銷售就能打敗所有年輕品牌排第一;
內衣巨頭華歌爾也有老年服裝品牌,Asics也有Walking健步鞋品牌,當然還有很多跨界進來的創新老年品牌,比如老年鞋的快步主義、Pansy、愛由美等,加起來,日本老年鞋一年銷售就1000萬雙以上,就是差不多20-3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了;
日本零售巨頭永旺經過5-7年打磨,終于在2013年左右打造成功全球第一個老年商場——永旺葛西店,經營老年用品上萬個SKU,單店營收6000萬美金;未來在日本要開100家;
“這個市場很誘人,日本那么少人、那么小市場,人家都能做那么大,我們為什么不堅持呢?”
老年賽道是慢行業,預判是“市場空間很大,但需長期堅持”。
呂雙勇在創立銀發無憂之初,就做好了10年、20年持續埋頭苦干的打算。
剛開始缺乏經驗,也不了解中國老年人的需求,走彎路、踩坑是必然過程。
2009-2013年,銀發無憂處在投入摸索階段。
最初的銷售并不順遂,原因有二:產品由日本原裝進口,價格太貴,不符合那個階段中國的老人消費狀態(大多為30、40后,歷經物質匱乏年代,省吃儉用,一雙鞋可穿20年);中日文化存在差異、審美不一致,比如日本崇尚極簡主義,而中國老人喜歡顏色鮮艷花俏。
后來開始做自有品牌產品研發,也踩過無數坑,比如開發老人手機。
手機屬于高頻使用、低頻購買的產品,高投入、門檻高、迭代快,市場基本被大品牌覆蓋。當初即便銷售不差、一年能做到三五千萬銷售額,但也由于研發投入大、服務成本過高,最后選擇放棄。
雖然走了不少彎路,也自我調侃“踩過的坑比研發的成功結果多得多”,但后來復盤,呂雙勇仍然無比慶幸自己選擇了在上海創業。
上海是中國老齡化最嚴重的城市之一,老年人多、消費能力和意愿強,天然擁有良好的老年賽道創業土壤;而且,上海老人挑剔,對產品和服務要求更高,這練就銀發無憂的“高標準”和競爭力,之后服務其他的用戶、下沉市場,便是先難后易的過程了。
這一路走來,呂雙勇不斷總結經驗和規律。因為行業足夠大,呂雙勇確立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只聚焦65-75歲活力老人的消費品產業。

“這個賽道,必須專注、堅持去拼。”
“老年市場在中國處于早期階段,這么多年來也不乏競爭對手,但大量的人進進出出,很少有人持續地堅持。”多年來,呂雙勇見過一撥又一撥,比如想做老年電商平臺的人,每兩三年更替一撥;比如做老年用品的人,能堅持兩年以上的寥寥無幾。
但不堅持就不會有結果。老年人群本身也在快速發生代際變化。人群在變,需求在變,市場也在變。
而銀發無憂一點點扎根、不斷迭代、修正、積累,以時間換空間。“到達爆發的時間節點,一定會從量變走到質變。”
02
不斷突破,專注產品研發創新
從2009年創立到2014年銀發無憂建立自己的品牌,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這不僅是銀發無憂自身的開端,也幾乎是中國老年市場的開端。“市場太早期,我們連模仿參考的人都沒有,只能自己摸索創新。”
2013年以后,銀發無憂逐漸開始產品微創新,做適合用戶的產品,建立自己的品牌。銷售額也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可以說,早在2013年,我們已經證明了老年細分市場的存在。”呂雙勇坦承,一旦證明了一個品類存在,信心就更加堅定了。
那時,市場上雖沒有參照,銀發無憂卻早早有了用戶思維,根據基礎用戶的反饋做產品研發、改進,不斷滿足用戶需求。
自主研發也解決了性價比問題——用自己的供應鏈,銀發無憂的商品零售價格大幅降低,之前賣500元一雙的鞋,如今同樣的品質,甚至更舒適、尺寸更貼合,零售價格可以降到100多元,而且毛利潤還有所增長。
“后來不斷有競品出來,但大多曇花一現、很快消亡。”
呂雙勇認為,不重產品研發創新、花大力氣營銷,只為“收割”賺快錢的,大有人在,“這是中國市場的通病。”
“真正能夠在產品端原動力去做事情的人還是太少了。拿老人鞋市場來說,百億級市場,一個品牌能有兩個以上做研發設計的產品經理的,寥寥無幾。沒人愿意去做產品研究和用戶洞察,做苦活、累活,真正和老人泡在一起。”
“我們12年累計的幾十項專利都是發明或新型實用專利。很多營銷高手申請的哪怕幾百個,均是外觀專利,為的是營銷。”
“大家總是急于去摘果子,不管果子有沒有成熟,更不管果子是誰種的。這對行業來說,是毀滅性的”。
而銀發無憂自始至終都聚焦老年用戶的需求。品類肯定是要有人去教育的,??要投入,能支撐品類的基石是產品的研發和創新。
其市場反饋也證明了,只要沉下心來、研究透了,??把心思花下去了,一定會有巨額回報。投入回報是成正比的。
總結下來,歷經12年發展,銀發無憂沉淀了三個核心優勢:
1.產品創新是最核心的。
“目前中國老年用品許多品類的基礎的數據和研發都是我們做的。??比如,2015年我們就和陜西科技大學建立老人的腳型數據庫,和東華大學一起建立了老人的體型數據庫,包括工信部主導的老年橡塑鞋行業標準和老人鞋的團體標準等,我們都是主起草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這些推動行業發展的事情,總要有人去做。”
呂雙勇舉了一個“微創新”的例子。
銀發無憂研發生產的珍珠纖維養生衣,是其與東華大學聯合開發的,擁有多項專利。珍珠紡成紗線,里面加了甲殼素,??用它做成內衣貼身穿,能殺菌除臭、滋潤皮膚,一舉解決老年人皮膚干燥和“老人味”兩大痛點。
雖說微創新算不上護城河,但銀發無憂能基于不斷的微創新、持續的更替保持領先優勢,產品的迭代速度保持在6-8個月,“別人就算模仿都很難”。
此外,有了先發優勢,占領市場后,產品就可基于規模效應量產、攤平成本,在零售價格上就更加有空間和優勢,形成良性發展。
銀發無憂產學研一體,擁有好幾個設計中心,正在布局日本一所大學聯合建立老人機能研究中心,“我們的懂老人的產品經理,應該是業內最多的,高峰時期達到百人規模,我們的專利數量應該也是最多的。”
2.多年累積的用戶洞察。
12年來,銀發無憂累積了200萬會員規模,其中,有5%與其保持緊密聯系,能基于核心訴求給予積極回饋、建議,為產品不斷完善出謀劃策。這正是銀發無憂的寶貴資產。
每次產品開發,銀發無憂都會先小范圍測試,收到用戶反饋后不斷更新迭代完善。“開發一個產品的周期基本保持在6個月,中間會根據用戶反饋做3-5次調整修正。”
3.人才優勢。
用戶洞察、產品創新,都需要人才去執行。
呂雙勇透露,在銀發無憂工作8年以上的員工非常多,大部分都是核心崗位,“他們是最懂老人那一批人,??包括踩過的坑、犯過的錯誤、交過的學費,都是寶貴的財富”。
03
服務至上,建立會員體系
最初四五年,在產品和品類上不斷探索的同時,銀發無憂也一步一步加深對用戶需求的洞察。
在此過程中,秉持“交朋友”的原則服務客戶,累積了一批忠實種子用戶。后續研發過程中,也圍繞種子用戶的需求和反饋來聚焦、創新,相輔相成,良性循環。
“那個年代,他們有消費能力,但買不到好的產品。發現我們這個團隊認真想要為他們解決需求痛點,也積極支持鼓勵我們,遇到他們覺得好的產品會推薦給我們,讓我們研究;對我們研發的產品也積極提出建議。”
到2014年左右,銀發無憂的銷售額一年能做到1億,用戶累計了十幾萬規模,核心用戶有上萬人。這群用戶,直至現在也是銀發無憂的忠實用戶,未曾流失。

基于老年行業的“長尾效應”和“重服務”的特點,呂雙勇認為,做老年消費板塊的生意,會員制非常適合,且必要。
“老年消費的生命周期很長,而且他們一旦認定一個品牌就不容易改變,是典型的長尾市場。如果從60歲開始服務,他活到100歲就是40年的服務周期。可能暫時的單年消費價值看起來不高,但拉長時間,一個老年消費者,幾十年的消費,就是一個大生意。”
持續不斷地去服務,把用戶沉淀下來,用會員制這種紐帶長期穩定關聯下來,便是銀發無憂一直在做的長期、復購的“慢生意”。在此過程中,也建立了與老人之間的高信任度和高粘度。
老人從60歲到100歲,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里,需求也是在不斷變化的。需要與他們緊密關聯,精準捕捉不同時期的需求,長期密切互動。“而會員制,可以讓你和客戶一年高頻接觸甚至高達四五十次,有助于及時捕捉需求”。
有了會員制做紐帶,那么,對于老年消費者而言,什么是“好服務”?
基于銀發無憂的多年實踐,呂雙勇總結為四點:
1.快速被找到,快速解決問題。
老年人是弱勢群體、反應慢、怕上當受騙,所以,要能夠讓他迅速找到你,找到以后,你能迅速幫他解決問題,越快越好。
2.讓老人感覺到“占了便宜”,超出他們的期望值。
基礎的服務,要給老人開辟綠色服務通道,保修期要無條件延長。
有時候,有些老人會提出無理要求,銀發無憂都盡可能去滿足。甚至碰到過一個客戶,一雙鞋穿過兩年了還要來換新,因為他是鉆石客戶,也就給他換了。
銀發無憂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統計,發現:有過售后服務記錄的用戶,復購率是沒有售后記錄的1倍以上。
客戶挑剔,但及時給予好的服務,反而這類客戶的回報是驚人的。
另外,一年大概有3-5次,給會員送“驚喜”,比如節假日送定制紀念品禮物,生日送長壽面、刻有長壽祝福的雞翅木筷子,端午節送低糖低鹽的粽子,中秋節送無糖月餅,提供無償關懷。
好吃又健康,且外面買不到,獨家定制,附贈卡片,讓他們感受到用心,以及對他們的重視和尊重。
3.一對一用心友善服務,注重“人”的符號。
老人可能記不住品牌名稱,但卻能記住服務他的人。所以,銀發無憂一直都是一對一專人服務,不斷打造服務體系的核心。
友善服務是其堅持了十多年的核心,結合孝文化,要求員工把用戶當成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用心服務。
“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個電話打了一個小時、或者一句話需要重復三四遍的時候,能理解老人、沒有怨言、耐心工作。”
4. 讓用戶參與產品開發。
新品會先給核心用戶發試用裝,參與試用,提建議,根據建議不斷改善、改良,然后正式上市。
正是因為會員體系和私域流量,銀發無憂順利度過疫情,還實現了逆勢增長。
疫情期間,老年人的消費需求被壓抑了,他們的花費減少。“這時候,關鍵就在于,如何成為他們花得更少的其中一部分。”
04
加盟,開啟老年用品數字化零售新品類
呂雙勇認為,要想做成功一個消費品品牌,離不開品牌、產品和供應鏈、渠道、服務。
銀發無憂通過12年的沉淀和積累,在產品端和服務端修煉內功,打下堅實的“地基”,如同竹子在瘋狂生長之前先默默扎穩根系。
2021年開始,其品牌端和央視達成戰略合作,還在5月份入選了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加大頭部媒體的品牌投放,同時進行品牌升級和品牌年輕化。
“補上短板,剩下就是渠道這塊。我們基本以每月10-15家的速度在開加盟店,今年預計開150家以上。”
銀發無憂在此節點大規模往3-5線市場下沉,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產品:在2019年之前,老年消費品行業一直還處在比較早期,銀發無憂“還沒真正把這盤貨給組好”;而經歷疫情歷練,現在的產品儲備已經準備完成,可以放開手腳干了。
市場:中國市場的多層次結構,一二線、三四五線是不一樣的。之前銀發無憂一直在一二線城市打樣板,且認為三線城市不成熟,所以一直沒有考慮下沉市場。但通過近幾年老人鞋市場的教育,消費者需求覺醒了,同時,3-5線城市的渠道商也被培育成熟,他們在老人鞋的生意上掙到了錢,也積累了服務經驗,對老人市場有了信心。
渠道:疫情對線下渠道的打擊后,租金降低,線下的老人流量更加精準——整體來說,線下的流量成本大幅下降,反而用戶群沒有減少,因疫情無法出門旅游的老人,更有可能將精力和消費力放在周圍三公里。
時機:疫情導致的市場空窗期。老人鞋品類進入低谷,供需兩端都希望找到新的“替代”。二線以下城市很多文娛內容、社區養老運營、老年大學的創業團隊,他們自帶老年流量(自帶流量的小B端),受疫情影響,旅游變現出現很大問題,非常需要完整、多品類產品線的品牌合作——做過一些試點,印證了巨大空間。
在這樣的好時機,品牌升級、多品類產品線、3-5線城市的渠道補充、門店的盈利模式、基于會員制的服務體系等,銀發無憂都已準備好了,整裝待發。
“我們有一整套體系,讓原來一些有單品類經驗的經銷商,獲得更好的盈利模式、更科學持續健康的生意。”
“這個時候,3-5線城市的渠道可以大膽往下鋪,這是我們的判斷。”
現在,機會已經到了。
呂雙勇透露,加盟要成功,有幾個必要的關鍵點:
第一,選址很重要,要找準流量的精準定位。
在菜場、廣場、賣場這三大老人聚集的高頻“場域”,銀發無憂選擇了“賣場”、商超周邊。賣的是生活用品,這個場景符合用戶需求,也符合店鋪定位。目前看來,也是老年行業企業存活率最高的渠道。
第二,品類選擇和消費頻次很重要。
加盟店要成功,要在3-5線城市打開市場,需要持續的盈利能力。要用多品類的方式,解決復購頻次的問題。
單品類的老年鞋肯定支撐不了這樣一個大的渠道。比如老年鞋的購買頻次,一年半買一雙,很難支撐一個線下店鋪持續不斷的盈利。這也是老人鞋從高峰跌下的一個必然原因。(市場逐漸飽和,消費頻次不夠)
因此,老年消費品店的加盟模式,第一,要多品類;第二,要打造會員制;第三,私域流量要做起來。這都是銀發無憂這些年積累、擅長的。
第三,商業模式和分配機制很重要。
品牌商和加盟商之間本質是合作關系,一個有空中優勢,一個有地面優勢,聯合起來服務好老人,要有一套好的服務體系,要實現品牌方、加盟方、用戶的“三贏”,才能持續。
銀發無憂創新了“老年用品數字化零售新品類”,覆蓋圍繞好吃、好看、好用、好玩這四大老年需求,聚焦5-6大品類,覆蓋400-500個SKU。以會員制為核心,與加盟商市場共建、會員共享。

前端加盟店只精選一小部分SKU,高性價比的產品打造流量入口——第一次購買就是服務的開始。
后臺400多個SKU通過會員制,由總部的養老管家“一對一”服務會員,進一步服務轉化。由此減輕前端加盟商“庫存壓力”,提升運營效率,總部還能和加盟商共享收益。
對加盟店,銀發無憂會同步為其開通一家線上微小店,打通商品流、信息流、營銷流,打造一套完整的全域流量服務。
據透露,銀發無憂已經在2-5線城市打造樣板3年了,數據驚人——線上復購占比50%。
05
下一個市場機會點
“我認為,2015年之前,中國是沒有老年消費行業的。規模小、做的人也少。但其實,在2015年之前,我們已經培育市場很久了。”
2015-2018年之間,所有流量、媒體廣告都在打老人鞋,可能百億級的廣告費投進去。足夠多的市場投入,把老人鞋這個品類教育出來了。
市場爆發以后,快速到達峰值,1800多個品牌,百億級市場,無序市場發展到最后,進入惡性循環,打價格戰,品牌過剩、庫存過剩。老人一雙鞋要穿好久,發展到一個階段,斷崖式下跌是必然。
因此,接下來,大家都在找,如何在后老人鞋時代,尋一個新的突破點。
行業快速向前,誰能把握住這個時間機遇,誰就能跑出來。
“中國的萬億級老年市場,不可能大家一說起來就只是賣老人鞋的,那是我們從業者的恥辱,也是這個行業的悲哀。我們需要往前走——除了老人鞋,還有什么東西能夠激發老人的消費興趣?誰去進一步教育市場?”
尋找下一個“老人鞋品類”,如何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進行品類教育和渠道拓展,這將是未來5年的機會。
呂雙勇預測:
在消費端,個護美妝、鞋服、功能食品、??居家日用?品等領域,老年服裝、老年化妝品……市場需求被教育、被激發出來以后,多品類機會的時間點到來,細分2-3億的品牌將大規模出現;
在文娛方面,基于興趣的線上小而美平臺大有機會。
06
對老年行業從業者的幾點建議
“12年前,我們團隊就堅定的把老年賽道看成一個能跑30年以上的馬拉松賽道。如果跑道上有兩種選手,是龜兔賽跑的話,我們相信自己就是那只慢慢爬的烏龜。
這12年來,我們看到,賽道上涌進來無數只兔子,“大師”輩出,各領風騷三五年。然而,大部分出局,成為了過客。
既然我們選擇了長跑,就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看誰跑得久。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全馬的完賽率不足60%,這意味著,你只要跑完全程馬拉松,你就能戰勝40%的競爭對手。養老是重服務的慢市場,不是跑得越快越好,確保能跑完全程,才有資格拿到最后的冠軍。”
老年賽道是“慢行業”,就像一場馬拉松賽跑。呂雙勇對老年行業從業者有幾點建議:
微利即大利,先活下來,掙小錢,慢慢積累、做起來。不要投機。不能脫離市場規律,要敬畏市場和用戶。??
盡量把公司做輕一點,市場已經分工非常明確,干得越少越好。??跟你合作的人越多,掙的錢越多,你就能做得越大,??否則全是競爭對手。而且市場變化非常快,行業處在早期階段,變數很大,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公司去做,學會資源整合。
創業開始的時候,選擇窄細分的市場??,越窄越好。??哪怕是聚焦一個人群、一個品類、一個區域、聚焦所有的資源干一件事情,一根針先扎進去,扎得越深越好。因為??老年人的細分市場非常散,但市場的??人數是足夠多的,??你可能做好一個產品,一年就賣到兩三個億了。??
40、50后老年人的錢是比較難掙的。但是通過拉長服務周期,長期跑下來,這筆賬還是能算得回來。??不要太著急,??耐心一點。等60后新老人進來,市場會逐步變大,要堅持到“富人變老”、“老人變富”那個時刻,爆發的機會就來了。
-END-
作者/何辰
排版/Mico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