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式走出去|拉美小國的中國新力量:投資巴哈馬模式可復制
飛抵巴哈馬前,填寫入境卡,“您來巴哈馬的目的”選項居然只有“婚禮、度假、博彩、海水運動或其他”。
從飛機上俯瞰,巴哈馬是一串嵌在澄澈海面上的綠洲。紅粉海灘、大洋之眼“藍洞”和世界第三大堡礁等等旖旎景觀吸引著無數游客慕名而來。

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從美國邁阿密直飛巴哈馬首都拿騷僅需30分鐘,從佛羅里達開出的游輪也只消一個夜晚。度假旅游和離岸金融成為巴哈馬高速發展的兩大引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逾2.4萬美元,在西半球國家中僅次于美國和加拿大。
1492年哥倫布首航美洲,登陸巴哈馬,繼而發現新大陸。巴哈馬的國徽上,一艘三桅黃色帆船在大西洋里乘風破浪,是為紀念。
而今,中國將為世界第二次“發現”巴哈馬。

國家名片居然是一家酒店
巴哈馬是個名副其實的拉美小國,轄下700多座島嶼和珊瑚礁大多并無人居住,總人口尚不及北京天通苑住宅區。首都拿騷聚集了全國80%的居民,一條主路由東至西串起琳瑯酒店、餐廳和免稅商店。這在中國頂多算是個縣城規模,卻萬不能小瞧:拿騷每年接待游客近400萬人,拿騷的國際機場更是位居世界十大私人飛機飛行目的地之列。
很多人來巴哈馬,就是為著坐落在拿騷北面天堂島上的亞特蘭蒂斯酒店而來。這是巴哈馬最耀眼的明星,也的確成為了國家名片。

亞特蘭蒂斯最成功之處,在于顛覆性創造了島嶼酒店建設新模式,即包羅眾“非酒店”元素——冠絕加勒比的天然海灘和礁湖瀑布,世界最大的室外水族館,加勒比最大的賭場、游艇碼頭和商業街區等各類設施一應俱全,還力邀美國“探索·發現”頻道來此開辟兒童營地。島嶼周圍海域棲息著大量海洋生物,渾然一個自然生態與人類文明和諧一統的“世外桃源”。酒店即是島,島即是酒店。
因為亞特蘭蒂斯,人們記住了巴哈馬。但亞特蘭蒂斯的主人并非巴哈馬人,而是年過八旬的南非科茲納集團老板索爾·科茲納。
1994年,當亞特蘭蒂斯項目陷入銀行融資危機、瀕臨爛尾,這位在南非獲得酒店投資成功的俄羅斯移民后代,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果斷接盤,高調擴大營建規模,最終出人意料地鑄就了世界酒店業的奇跡。2008年,巴哈馬亞特蘭蒂斯的“姊妹店”——外觀如出一轍的迪拜亞特蘭蒂斯酒店在金融危機的負面風暴中逆風起航,于業界看衰中收獲不凡業績。
兩年前,科茲納集團宣布將在中國三亞復制第三座亞特蘭蒂斯。科茲納的擴張步伐雖略顯緩慢,卻步步為營,在奢華酒店領域奠定了不容小視的地位。
巴哈瑪度假村:中國新力量
在巴哈瑪度假村出現之前,亞特蘭蒂斯的霸主地位無可撼動,然而這一切或將隨著中國人的到來而改變。
汽車從拿騷國際機場開往市區的路上,大約十分鐘車程,一片簇新的酒店建筑群現身碧藍海畔。初來乍到,不要錯以為這就是名聲在外的亞特蘭蒂斯酒店,這片淺黃色的宮殿是由中國建筑(CSCEC)開發承建的巴哈瑪度假村項目。度假村中文名有意與巴哈馬國名同音,英文名則將國名一拆為二,“Baha Mar”,壯志雄心,入目了然。
車再開近些,項目周圈圍墻高掛“大干120天,再上一臺階”等中國特色醒目標語,時有結伴而行的中國工人出入。粗看,度假村外觀幾乎翻版亞特蘭蒂斯,只不過把西式尖頂改換成了中式傳統四角攢尖頂而已。

然而巴哈瑪度假村的眼界絕不止于亞特蘭蒂斯,而是要看齊美國拉斯維加斯。這是迄今中國在海外最大的商用地產投資項目,占地400多萬平方米,總投資超過35億美元,目前規劃有君悅、瑰麗、喜來登等四家豪華精品酒店,建成后擁有客房逾2300間,并配備9千多平方米的娛樂場、豪華公寓、大型購物中心和高爾夫球場等設施。
無獨有偶,與索爾·科茲納當年接手亞特蘭蒂斯的境況相仿,項目原業主亞美尼亞裔瑞士人伊茲米爾利安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刻厄于資金困頓,而正在謀篇國際業務的中國企業中建出面接盤,希望借此一舉打開加勒比乃至北美市場。最終,中建如愿成為項目總承包商兼實際投資方。
經過數年建設,原本計劃在2014年底開張的度假村兩次通報項目延期,一度蒙陷違約風波。在巴哈馬央行行長看來,這無疑使巴本已滯緩的經濟雪上加霜。中方給出的最新交付時間是2015年的夏天。
然而,此前已與該項目簽署20年協議、承包經營300間客房的摩根酒店集團,近日突然宣布退出,項目或再落資金困境。據稱,摩根退出的原因是中方突然要求其為項目投資1000萬美元,消息雖未獲證實,但項目負債率攀高、投資方資金鏈趨于緊張,恐怕不是空穴來風。
此外,外媒披露了中國工人與中建之間的勞資糾紛,部分工人甚至前往中國駐巴哈馬使館尋求幫助。當地民眾則抱怨來到拿騷的4000多名中國工人“住在工地、吃在工地,幾乎與外界隔絕,并未給當地帶來任何消費”。事實上,為免于類似指責,中建已經踐行了不少本土化建設方法,比如將項目分包給當地公司,盡可能多地招募當地工人——盡管這些舉措令成本大幅攀升。
然而,項目及時竣工、順利交付運營關系著中巴雙邊關系的未來,何況度假村項目有中國進出口銀行的25億美元貸款,伊茲米爾利安家族亦投入不小。項目資金固然有周期性的緊張,但料想年內開張迎客應不是問題,支付寶旗下的娛樂寶甚至已經推出了巴哈瑪度假村預訂促銷宣傳。
中巴雙方多次指出,度假村將為巴哈馬創造不下8000個就業崗位和每年至少11億美元消費支出及稅收,新增年均200萬人次以上的客房住宿,為國民經濟帶來10%的GDP增加值。兩國官方均對度假村項目寄予厚望,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和時任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等中方高層先后視察項目,巴哈馬總理克里斯蒂更是不遺余力地頻頻為項目站臺,甚至連中建為中國工人舉行的迎春節聯歡活動也親臨助興,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對借此提振國民經濟、再次引領加勒比旅游業充滿希望。
中國游客推動旅游外交
強勢進入的中國項目的確值得亞特蘭蒂斯警惕——2014年下半年,中建斥巨資收購了歷史底蘊頗濃的拿騷希爾頓酒店及其周邊地塊,稱將投資開發集酒店、公寓、商場、游艇碼頭、娛樂設施、海濱走廊于一身的城市綜合體,而這片地塊與亞特蘭蒂斯僅隔淺灣,咫尺相望。
據《拿騷衛報》等報道,亞特蘭蒂斯酒店于2014年7月與萬豪國際集團(Marriott International)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宣布酒店正式引進萬豪管理。亞特蘭蒂斯主動求變,舍棄十余年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轉同巨頭萬豪結盟,是為面對即將到來的中國挑戰做出迎戰姿態。
歐美歷經金融危機,而度假旅游市場始終不衰,況乎中國海外旅游市場的需求遠未飽和,巴哈馬的旅游資源又獨一無二,這些給巴哈瑪度假村和亞特蘭蒂斯的共存共贏更添可能。兩強相遇,如能免于惡性競爭的消耗,則有望成為巴哈馬永久繁榮的雙動力,共同續寫加勒比的旅游經濟神話。而度假村更會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落地生根本土化的榜樣。
2014年2月,中國巴哈馬互免簽證協議正式實施,巴方允許中國公民在巴停留30天,推廣中國游客來巴哈馬旅游度假,正當其時。
當下,來巴哈馬的華人游客大部分是學習或居住在美加兩國的中國人,要實現中國本土游客的大規模“登陸”,尚須提升巴哈馬在國人中的知名度,尚須創造更為便利的交通條件。目前,從京滬轉道美加再飛拿騷,需要20多個小時,開辟直航或效仿大洋洲島國開通旅游包機,迫在眉睫。不久前,兩國政府已簽署直航意向書,雙邊民航部門將就此展開可行性研究。另一個好消息是近鄰古巴將在年內迎來加勒比與中國首條直航航線,亦將惠及巴哈馬。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重創巴哈馬,危機余波至今未絕。但如今,很多巴哈馬人深信中國的到來將為巴哈馬注入新的發展動力。毫無疑問,巴哈馬的“中國經驗”顯現了中國企業和中國游客在中國與小國交往中能夠發揮的潛在推動力。
巴哈馬在小國中具有代表性,總督平德林夫人和總理克里斯蒂等巴領導人曾多次訪華,但巴哈馬人民至今沒有迎來中國國家主席或總理的訪問。指望中國領導人遍訪所有小國辦外交、推合作并不現實。但中國以中企直接投資為方式,順勢發揮當地優勢,以惠及對象國經濟和人民生活為戰略考量,建立中方自營管理模式,同樣能夠達成互惠共贏的外交目的。這為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大戰略中提出的“如何實現惠及民眾的合作發展”提供了答案,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于海外彰顯中國發展、擴大有效外需、共創世界財富提供了捷徑,也為新常態下中國與小國的務實友好交往提供了可以復制的范式。
2015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包括巴哈馬總理克里斯蒂在內的4位拉美國家元首不遠萬里而來,力挺“中國拉美整體合作外交戰略”。這位中國領導人的老朋友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巴哈馬和加勒比,更是中國與小國交往的典范。
(作者系外事工作者 )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