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報告:中國企業在美大范圍投資創造8萬崗位,但關鍵選區少
“2015年,中國企業在美國創造了8萬多個就業崗位,5年前,這一數字僅僅是不到1.5萬,15年前,這個數字幾乎為零。”
這一數據來自一份最新的中國企業在美投資情況分析報告。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企業赴美直接投資增長迅猛。2000-2014年,中國企業赴美建立機構或實現并購投資額達到460億美元,其中大多數是在最近5年完成的。截至2014年底,中國企業在美設立派出機構共有1583個,遍布全美各地。

《紐約時報》指出,這是一份專門研究中國在美國國會選區投資情況的研究報告,也是首份詳細披露中國在美國國會選區投資情況的文件。
報告預測,如這一增長勢頭持續,未來10年,中國赴美直接投資額有望達到1000-2000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20到40萬個。不過,中國赴美直接投資目前還處于起步期,與英國、日本、德國、法國和加拿大相比其規模仍舊較小。
中企投資資金散布各地
該報告由美國經濟政策咨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于5月20日發布,榮鼎集團受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所托編制了這份報告,后者是一家以促進中美雙方之間互相諒解的非營利機構。
“在紐約,中國商人買下了地標性的房地產;在中西部地區,中國公司建了很多制造廠;在加利福尼亞州,中國人在爭購互聯網公司。”《紐約時報》的文章稱。
研究報告作者、榮鼎集團研究部門主任蒂洛?哈尼曼(Thilo Hanemann)表示,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并不集中于像舊金山、紐約等大城市的房地產行業,而是覆蓋美國廣大地區,比如明尼蘇達州就有中國投資的飛機零部件廠,類似的美國中西部地區也都有中國企業直接投資的身影。
報告認為,中國對美直接投資收益地區不僅僅局限在高收入地區。中企在美投資尤其考慮到了人均收入相對較低地區的就業和制造業發展狀況。
報告列舉了自2000年以來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獲益最大的5個州,依次為加州(59億美元)、德克薩斯州(56億美元)、北卡羅來納州(55億美元)、伊利諾伊州(40億美元)和紐約州(38億美元)。
就業方面,北卡羅來納州排在第一位,該州有1.5萬名美國人受雇于中國企業。北卡羅來納州的第一大雇主是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這家公司已經在兩年以前被一家中國食品公司收購。第二大雇主是聯想。2005年,聯想收購了IBM旗下個人電腦業務,其中包括后者旗下位于該州“研究三角園”(Research Triangle)的業務運營。當時,這項交易令美國人大吃一驚,因為那是第一樁由一家中國公司收購一家美國公司的大規模交易,促使美國的投資社區意識到中國已經崛起,不再只是一個制造大國。
在加利福尼亞州,中國企業聘用8300余名員工,其中主要分布在舊金山和洛杉磯地區。中國企業對該州進行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科技、制造、企業服務和不動產等領域。百度、華為、阿里巴巴集團和基因組測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的美國辦事處都設在加利福尼亞州。
中企投資多出于商業決策而非政府主導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首次將中國對美直接投資情況具體到了國會選區級別。
報告顯示,中國企業主要投資地區很少有國會領袖所在選區,關鍵議員所在選區與中國投資之間缺少相關性。眾議院5名共和黨領袖各自所代表的選區,無一進入中國投資最多(用美元或中資企業雇員數量衡量)的前15個選區之列。
眾議院內,民主黨的4名領導人中,只有一位所在選區進入了中國在美投資地區的前15名——加利福尼亞州的代表南希·佩洛西,她曾是眾議院議長,現任眾議院少數派領導人。她所代表的的是一個位于舊金山的選區,該地區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是亞裔美國人,并且當地許多企業家已經形成了跨太平洋貿易網絡。
針對這一問題,哈尼曼認為,這反映出中國企業在美直接投資行為主要出于商業策略考慮,他表示,這一問題的討論一般都是基于日本企業的經驗。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政府鼓勵本國汽車制造商和其他大型制造企業到美國的關鍵國會選區開廠,試圖以此減弱美方立法限制進口的壓力,在之后10年,日本這一政策似乎奏效。
“許多日本企業會選擇與華盛頓政治關聯緊密的地區進行直接投資,中國企業對美直接投資則沒有這樣的特點,這說明中國企業在美直接投資并不是由政府主導的,而是企業的商業活動決策。”哈尼曼表示。
《紐約時報》評論稱,中國對美投資方式難以效仿日本。因為投資美國的中資企業規模和種類參差不齊,有些是國企,可能緊隨政府決策指令,但許多是中型公司,企業主常把利潤放在首位。
對此,貿易政策學者何偉文表示,該研究結果讓人意外,這表明中國政府有必要更加努力引導企業向美國中心選區投資。
中美貿易關系向善發展有助于緩和中美分歧
報告分析稱,中國企業投資一般會帶動當地企業發展,并購后企業萎縮的情況極為少見,
此外,中國企業對美直接投資還對美國科研創新和國際競爭力提高做出了貢獻。報告顯示,中國企業每年在美國當地研發投入數億美元,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在內的中國企業為當地初創企業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報告由此認為,中國赴美直接投資可能成為美國企業對華出口的催化劑。
報告最后指出,強勁的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將有助于形成新型的中美貿易關系,在更廣闊層面使雙方受益。報告呼吁美國政商各界認識到吸引中國直接投資對當地經濟發展的意義,使之在同包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巴西等地區在吸引投資領域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紐約時報》分析稱,當中美的地緣政治出現緊張時,中美貿易關系的向善發展有助于緩和中美在這一方面的分歧。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斯蒂芬?奧林斯(Stephen A. Orlins)表示,中國企業投資穩步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國會對中國的批評,“若有三四千自己的人在給中國人工作,那就意味著養活了很多選民。”負責中國事務的榮鼎集團合伙人丹尼爾?羅森(Daniel Rosen)則認為:“地緣安全緊張會惡化,所以經濟上的積極面最好能強到抵消負面影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