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璦琿”更名預示中俄關系生變?環球時報:你們想太多了
1858年5月28日,沙俄曾迫使清朝政府在璦琿這個地方簽訂了一個不平等條約,從而令中國完全失去了對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放棄領土所有權最多的條約。這個條約,便是《璦琿條約》。
而據黑龍江日報,日前,黑龍江省政府決定,將黑河市愛輝區愛輝鎮政區名稱,重新恢復為“璦琿”。這份黑龍江省的黨報稱,此舉可讓人永銘”慘痛歷史”,也能發揮古城文化,讓旅游資源轉為生產力,最終將“璦琿”打造成對俄開放的窗口城鎮,助推“一路一帶”發展戰略。
在中俄關系日趨緊密的今天,黑龍江政府的這一做法,很快就引起了許多網民的關注,甚至爭論。比如,一些唱衰中俄關系的人就認為,此舉預示這中俄關系可能發生了什么變故,并興奮地在微博上挑釁那些支持中俄合作的人,稱政府此舉打了他們的臉。
但不得不提醒這些唱衰中俄關系的人,你們似乎只看到了璦琿更名中“永銘慘痛歷史”的這半句,卻似乎選擇性地忽視掉了“將璦琿打造成對俄開放的窗口城鎮,助推‘一路一帶’發展戰略”的另半句。
只有將“銘記歷史”和“展望未來”這兩部分原因合起來看,才能看透璦琿更名這件事后真正的門道,那便是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的實質:不忘過去,但也要攜手邁向共同的未來。
換言之,在今天,中俄合作毫無疑問是主旋律。
沒錯,俄羅斯是在近代欺辱過中國,不論中俄關系再怎么緊密,那段屈辱的歷史,都不會被抹去。在當時那個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落后就是會挨打,不僅俄羅斯,英國、法國、意大利等等遠在歐洲的國家,都曾在那個時代瓜分過中國。得虧中國當時陸地只有一個俄羅斯接壤,如果把這些國家都放到那時中國邊上,那情景還真是不忍多想!
但面對今天的中國,從實力和國際現實,俄羅斯只能選擇和中國走向親密,不僅僅俄羅斯,當初八國聯軍里的大部分國家,包括美國的鐵哥們英國,都在向中國靠攏。如果我們把舊賬跟他們都算一遍再談感情,那才是一種唐吉可德式的迂腐想法。
我們必須尊重的現實是:現在的國際秩序,是以二戰結果為基礎建立,二戰結束時的那個中國,做出的犧牲和戰后所得是不成比例的,在強權劃定的框框內,我們才有跟戰敗國提一些要求的資格。在那個中國留下的混沌邊境線和舊條約中,我們能額外找回的利益,都要拜1949年以后新中國用實力對國際秩序的沖擊所賜。
所以,今天中國互聯網上盯著璦琿改一個名字就興奮或者沮喪的人,你們想太多了。
俄羅斯在5000盧布上印著逼迫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的穆拉維約夫,也只能標記俄羅斯過去的輝煌;中國恢復璦琿名稱,也就算無意間摩擦到年幼時的傷疤。
歷史終歸是歷史,今天俄羅斯對于中國崛起的價值,才是務實的中國人更看重的。中俄兩個經歷過足夠多殘酷的國家,現在有太多的理由走到一起,也有足夠的城府面對歷史。
而中國的崛起,也還有很長的路需要我們一步步去走。至于路途中選擇哪個伙伴搭車,終歸還是我們這個司機說了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