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歷史上的喵星人︱黑貓、女巫與黑死病:基督教世界的屠貓記
從中世紀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歐大陸上的喵星人遭受了極為慘重的打擊。
對貓的大肆虐殺在歐洲諸多地區(qū)(尤其是法國)成為全城狂歡的一種運動。甚至有人認為,正是對貓的大肆屠殺導致了西歐地區(qū)鼠疫的蔓延,使中世紀文化在黑死病的陰影下蹣跚落幕。對貓的屠殺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加速了黑死病的蔓延。由于野貓數(shù)量的大幅度下降,使得老鼠爆發(fā)性增長。老鼠攜帶著致命的跳蚤在城市各個角度游蕩,而它們在偷吃糧食的時候也會使食物受到污染,使黑死病的傳播更為惡化。
然而,在黑死病肆虐的時代,人們卻認為貓是瘟疫的傳播者。如果窗外出現(xiàn)一只正在窺伺的貓,就證明瘟神即將降臨這個家庭,而趕走瘟神的最佳辦法就是立刻殺死這只貓。因此,對貓的大肆屠殺、公開焚燒不僅造成了動物性疫病的急速蔓延,也加劇了人們對貓的恐懼和厭惡。那為什么在13世紀之前待遇還算不錯的喵星人,到了中古后期和近代早期就成了人類唯恐除之不及的邪靈呢?

黑貓與魔鬼崇拜
在中世紀的很多動物寓言故事集中,貓常常以反面角色出現(xiàn)。在英國影響深遠的亞瑟王傳奇故事中,貓被描繪成以怨報德的“中山狼”。話說一位漁夫發(fā)現(xiàn)一只小奶貓纏在了他的漁網(wǎng)上,出于好心便把這只小貓帶回家中喂養(yǎng)。突然有一天,長大后的貓掐死了漁夫和他的妻兒。在把他們吃掉之后,那只貓變得無比巨大,并在逃往深山的道路上摧毀了它所遇到的一切房屋田宅,直到亞瑟王出山才將之制服。
另外,由于貓對人的不服從,常常使人有被出賣之感,在中世紀的手稿畫中,常常會將貓畫在猶大的身邊。

很多人都認為,中世紀天主教會對黑貓有過官方的譴責,證據(jù)就是教宗格里高利九世的一封信——《羅馬之聲》(Vox in Rama)。這封信寫于1232-1234年,針對的是德國路西弗派異端。
在教宗筆下,那些異端者首先會在一只神秘的大蟾蜍帶領下,進入他們的秘密會堂。之后會出現(xiàn)一個面色蒼白的人,象征著魔鬼和死神。在親吻了這個人之后,人們就會忘記所有教會的正統(tǒng)信仰。聚餐后,邪惡崇拜的高潮是供奉一尊黑貓的塑像。這座塑像會逐漸變活,豎著尾巴倒退著走在人群中,而人們就會匍匐在地上親吻黑貓的肛門和尾巴。之后,密室中的燈火全部熄滅,狂熱的人群在黑暗中開始各種違反倫理和自然法的性行為。當燈火再次點燃,角落中會出現(xiàn)一個半人半貓的怪物,同教派會眾進行神秘的交流。最后,異端們將天主教堂領到的圣體扔到廁所或扔到地上踐踏,以褻瀆圣體的方式來完成惡魔崇拜的禮儀。
其實,這份文件的核心并非針對黑貓,而是描述當時所知的秘密邪惡崇拜。天主教會確實從未在官方文件中宣布所有黑貓都必須處死。但是,由于黑貓的形象在這種邪惡儀式中占據(jù)著重要位置,普通民眾對黑貓的恐懼也就日益加強,最終形成了基督教世界對黑貓及其他貓的大肆屠殺。在很多教區(qū)的實際操作中,對貓表示同情者也常常會被認為是潛在的魔鬼信徒。

中世紀手稿插畫中常常以貓玩弄垂死的老鼠作為魔鬼蹂躪罪人的象征,中世紀時期的神學家常常將貓(尤其是黑貓)與異端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十二世紀的神學家里列的阿萊恩(Alain de Lille)在《論公教信仰與反對異端》一書中,認為法國的卡特爾派異端的名字(cathar)來源于“貓”(catus)。他認為,這些異端崇拜黑貓,而黑貓是魔鬼的化身。這些異端在進行宗教儀式的時候,會以親吻黑貓的屁股表示對黑魔王撒旦的效忠。
與阿萊恩同時代的威爾士人沃爾特(Walter),對當?shù)禺惗伺蓜e的描繪也以黑貓為中心。他說,那些人在夜幕降臨時靜靜地守候在路邊,之后會有一只黑貓從屋檐上跳下來。人們匍匐在地,親吻黑貓的全身,尤其是它的尾巴。
在中世紀文學中,邪惡的女人常常會變化成貓,貓也可能因魔鬼附體而變?yōu)榕恕L釥柌锏慕芡咚梗℅ervase of Tilbury)寫過,一個伐木工人在森林里打傷了一只貓的眼睛,在回家路上卻發(fā)現(xiàn)路邊躺著一個眼睛受傷的女人。而《女巫之錘》中的類似故事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這與中國民間靈異傳統(tǒng)中對于“狐黃白柳灰”五種動物的想象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講授變形課的麥格教授也是以一只花斑貓的形象出場的。

1484年,教宗英諾森八世發(fā)表通諭《最深之憂思》(Summis desiderantes affectibus),對道明會士海因里希?克雷默的獵巫運動予以支持(這個人就是著名的《女巫之錘》的作者)。在通諭中,英諾森八世承認了女巫和各種黑魔法的存在,且在一定程度上默許了克雷默的獵巫行動。打著消滅女巫的旗號,大量黑貓在后續(xù)的運動中遭到殺戮,使人們對貓的屠殺不斷重演。

大眾迷信中的屠貓
在近代早期的歐洲,對貓的折磨和屠殺由一種迷信思想逐漸演變成了大眾狂歡。邪惡的靈魂、死神和魔鬼以及強烈的非道德的性暗示都聚焦在貓的身上。貓的眼睛最像人的眼睛,能夠很明顯地傳達各種情緒。
因此,人們常常將貓視為女巫的化身或被邪靈附體。第二任約克公爵愛德華曾說,“如果什么動物身上有邪靈的話,那一定是貓。”直到現(xiàn)在,在蘇格蘭一些地區(qū),即使自家養(yǎng)貓,在討論重大或者隱私問題的時候,都會把貓反鎖在其他房間以防止其偷聽。近代早期的人們常常將如幽靈般出現(xiàn)的野貓視為惡靈的化身,通過竊取人們的隱私以加害于人。
此外,貓的形象往往與性聯(lián)系在一起。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pussy”一詞,既可以指代小貓,也可以指代少女,還指女性的陰部。貓的形象常常指向女性的性欲望和生殖能力,進一步可以延伸到男人的綠帽子。流浪貓對于近代早期西歐城市人最大的影響便是暗夜里無休止的叫春聲,這也是底層人痛恨貓的一個重要誘因。(可以參看羅伯特?達恩頓所寫的《屠貓記》。)
貓作為一種陪伴動物,似乎缺乏狗對主人的那種忠誠。根據(jù)《圣經(jīng)》的記載,天主創(chuàng)世之后將一切生靈都交由人類掌管,而貓的不馴服則似乎“違反自然”。

另外,養(yǎng)貓者往往都是年老孤獨或從未出嫁的婦女,貓主人與鄰人的隔離常常被懷疑是在從事秘密的邪惡活動。而她們所豢養(yǎng)的貓往往晝伏夜出,也就強化了貓與女巫的關系。在近代早期的獵巫運動中,受審的女巫常常承認自己在黑夜變成了一只黑貓去鄰家偷吃嬰兒。而在她們最終受懲罰的時候,也經(jīng)常會將大量的野貓投入火刑場,與“女巫”一同赴死。
當時很多人相信,所有的野貓都有邪惡的靈魂。保護自己不受邪靈傷害的最好辦法就是把貓弄殘廢,比如打斷貓的腿或弄瞎它的眼睛。尤其是貓的眼神,似乎具有人性和能夠窺視人內(nèi)心的能力。在近代早期的法國各地,貓往往是不吉的預兆。漁夫在路上碰到貓就會妨礙今天的收獲,貓出現(xiàn)在面包房就會使面包不能發(fā)酵。有些人甚至相信趁熱吃新鮮的貓腦可以獲得隱身的能力。如果一只黑貓?zhí)饺说氖w上,就會使這具尸體變成僵尸。而唯一逆轉(zhuǎn)這個過程的方法就是當場殺死這只貓,并把貓血淋到尸體上,再將人和貓的尸體焚燒(在中國民間習俗中,也有出殯期間停靈房附近不能有貓的講究)。

到了近代早期,尤其是新教改革之后,貓與女巫的關系就越發(fā)緊密起來了。現(xiàn)今所知英國最早的一宗和貓相關的女巫案發(fā)生于1556年。一個名叫伊麗莎白?弗朗西斯的女人養(yǎng)了一只白色斑點貓,而這只貓的名字就叫撒旦。根據(jù)當時的審訊記錄記載,伊麗莎白從她的祖母那里得到了這只擁有神奇魔力的貓;作為交換,伊麗莎白需要詛咒并棄絕上帝。據(jù)說,這只貓常常會以一種低沉嘶啞的語言和她說話,也會幫她實現(xiàn)愿望,代價是要給貓喝一杯自己的血。

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統(tǒng)治時代(1533-1603年),對貓的屠殺和迫害并沒有因為人們否棄了天主教信仰而減弱,反而繼續(xù)增強。就在伊麗莎白一世的加冕禮上,作為女王“掃除異端”的象征,上千只貓放在網(wǎng)兜里被活活燒死。
在英格蘭1563年頒布的《巫術法案》中,養(yǎng)貓被視作“邪惡的行為”,導致許多貓被屠殺、貓主人被監(jiān)禁乃至遭受極刑。據(jù)說,英國歷史上被絞死的國王查理一世就養(yǎng)著一只黑貓。那只黑貓走失的第二天,查理一世被叛軍逮捕,并最終被處以死刑。也有人將這個故事解釋為黑貓充當了“叛軍的奸細”。

屠貓活動在中古到近代早期的法國尤為盛行。直到16世紀,仲夏時節(jié)在廣場上公開焚燒活貓(有時候也會包括流浪狗)儼然成為巴黎人重要的休閑活動!當時的旅人記錄下這殘忍的場景:6月24日的圣洗者若翰節(jié),廣場上點起了高高的篝火,火堆旁搭起了腳手架。市政官及其仆從將四處捕來的野貓從高處倒入大火。在動物的哀嚎聲中,人們尖聲大笑,直到這些邪魔附體的圣靈被烤焦成碳。

如今,人們不再會將貓視為女巫或邪靈的化身,可不時出現(xiàn)的虐貓事件仍然在提醒我們,在喵星人面前如此強大的人類,應當如何對待那些與我們共同分享這個世界的受造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