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內思想周報 | 高?!叭バ姓敝?/h1>澎湃新聞記者 普芮字號 本周國內思想熱點聚焦于以高校為主的教育界。
教育部:學校行政級別將逐步取消,高校書記一般不任科研項目主管
5月8日,教育部官網公布《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教政法[2015]5號,下稱意見)。意見共5個部分、22條。
中國教育過于行政化問題,一直是困擾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高校發展的障礙。這是2010年以來,第三次以重要文件強調高校要“去行政化”,可見問題之嚴重,改革之艱難。
意見明確要求給予學校辦學自主權,并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規,從法律上給予保障,目標就是——克服行政化傾向,逐步取消學校行政級別。有評論認為,這是本次意見中的最大亮點,直面了學界和輿論詬病已久的痼疾,契合了高校內外長期呼吁的改革方向。
高校自主權放開的領域主要集中在:考試招生、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教職工隊伍管理、經費資產使用管理、國際交流合作等。
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需要改革,目標是建立高校自主評聘,而政府在宏觀層面進行管理和監督。
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一般不擔任科研項目主要負責人,鼓勵行政人員專職從事管理工作,而中小學校長實現專業化、職業化。
2014年第16期《人民論壇》曾刊發題為《關于我國高?!叭バ姓钡乃伎肌返奈恼隆N闹惺崂砹酥袊咝W?949年后大概經歷的“行政化”及“去行政化”變化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形成期(1949~1977年)。中國“以蘇(聯)為師”建設高校,逐步建立了一套高校管理體制,帶有高度集權計劃體制痕跡。初期,大學書記、校長是由國家主席簽名任命,后改為國務院總理簽發任命。文革結束后,國家政策明文規定一些本科院校的書記、校長為正廳(局)級,??圃盒5臅浐托iL為副廳(局)級。這一行政等級的影響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計劃的實施,一些高校開始將書記和校長的行政級別提升為副部級。伴隨著領導層級行政化,學校內部也開始建立一套和行政部門大體一致的科層管理結構,尤其是教育部《高校六十條》確定實施后,標志著以行政權力為核心的高校管理體系正式確立。
第二階段是發展期(1978~1998年)。1979年,蘇步青(復旦大學校長)、劉佛年(華東師 大校長)、李國豪(同濟大學校長)及鄧旭初(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共同在《人民日報》上發文,呼吁讓高校有一些自主權。1985年,中共中央出臺了《關 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明確表態要落實大學辦學自主權。不過,大學“行政化”狀態并未削弱,甚至又有了強化。
第三個階段轉型期(1999~至今)。1999年,高校進入擴招時代,高等教育資源大眾化。這一變化催進著高?!叭バ姓钡牟椒ィ烨鍟r教授2009年6月(時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率先提出中國高校需要“去行政化”,并隨后開始通過南科大進行探索和實踐。2010年,中央發布《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高校“去行政化”方向。
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思想節開幕
第三屆思勉人文思想節現場照片。童世駿(左上),葉兆言(右上),Josef Mahoney(左下),吳冠軍(右下)。 5月6日,華東師范大學第三屆思勉人文思想節開幕,“思想改變世界,人文塑造心靈”的號角再度吹響,為申城帶來一年一度的文化嘉年華。
這精彩的“一周思想大餐”,由該校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精心籌劃,“菜單上”既有著名學者的學術講座,比如葛兆光談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學界對于“中國”與“中華民族”的論述,王紹光談民主、共和與抽簽,朱蘇力論作為憲法制度問題的“齊家”,王曉明論“王韜-嚴復式難題”——現代早期中國思想的出發點等;也有著名作家葉兆言、金宇澄的演講;還有觀影活動,觀看由當代著名哲學家齊澤克本人出演的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變態者意識形態指南》),并由該校政治系教授Josef Mahoney和吳冠軍的進行解讀,等等。
據悉,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主辦首屆思想節是國內高校首次嘗試。最早提議舉辦思想節的,是該校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政治學博士學位后歸國任教的劉擎教授。據他介紹,創辦思勉人文思想節源自“Festival of Ideas”的啟發?!癋estival of Ideas”是21世紀的新生事物,由歐美的大學與民間機構創辦,形式豐富多樣,旨在鼓勵在跨學科的思想碰撞中尋求創新,注重以多學科的視角切入公共論題,倡導人文精神、創造性和廣泛參與。
該校黨委書記、哲學系教授童世駿在今年的開幕致辭中區分了“學術領域”和“學術共同體”這兩個概念,認為衡量學術工作的意義的參照系,不僅是他或她所在的學術領域,而且是他或她所在的那個學術共同體。他說,一個不僅讓我們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更有尊嚴,而且讓我們的同胞的生命因為我們的工作而更有意義更有尊嚴的學術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意。
最后,他借用哈貝馬斯的話,希望學生們通過參與思想節的活動,能享受在這里所發生的一個個original minds(原創性見解)們向我們展示的充滿美感的智力活動,能更加勝任今后可能加入的一個一個interconnected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相互關聯的解決問題的過程),能不僅成為那些best-sellers and long-sellers(暢銷書和長銷書)的更好的閱讀者,而且成為這類經典著作的未來的書寫者。
北京大學:“馬克思樓”奠基
《馬藏》編纂工程啟動會議現場。 5月5日,在馬克思誕辰197周年之際,北京大學為一座“馬克思樓”舉行了奠基典禮。馬克思樓位于北大南門內,定于2016年年底建成使用,地上五層、地下三層。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捐資方代表包商銀行黨委書記李獻平出席了奠基儀式并致辭。據財新網的報道,包商銀行在2014年12月底為馬克思樓捐助了1億元人 民幣。馬克思樓的建設是北京大學聯合多家協同單位今年啟動的“六馬”工程之一。所謂“六馬”工程,即建設和培育“中國道路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北京大學《馬藏》編纂中心,建設國際馬克思主義文獻中心,舉辦“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創辦馬克思主義旗幟網站,建設馬克思樓。
在 “六馬”工程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馬藏》編纂工程。在“馬克思樓”奠基典禮上,針對外界對于《馬藏》的關心與疑問,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孫代堯在采訪 中表示:“《馬藏》和《佛藏》、《道藏》并列不代表馬克思主義是宗教,把相關典籍收集在一起為‘藏’,馬藏之‘藏’即為‘寶藏’之義。”
北大馬院領導亦稱,他們并不為經費擔心,“《馬藏》不像《佛藏》、《儒藏》是純學術性、純文化性的工程,《馬藏》具有社會價值和政治意義”。《馬藏》中國編計劃于2024年左右完成,國際編計劃于2035年左右完成,整個《馬藏》編纂工程將耗時20年。
剛度過117周年校慶的北京大學最近動作頻繁,“馬克思樓”奠基儀式之后,又宣布去年5月5日推出的燕京學堂已圓滿完成招生工作。據介紹,燕京學堂2015級中國學碩士研究生錄取的99名學生中,大陸學生24名,分別來自北京大學等12所高校;國際及港澳臺學生75名,分別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33個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46所高校。
去年5月,北京大學首次對外宣布正式啟動“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計劃。由于選址及何謂“中國學碩士”等問題,引發北大師生的反對和公眾的質疑。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1收藏我要舉報
本周國內思想熱點聚焦于以高校為主的教育界。
教育部:學校行政級別將逐步取消,高校書記一般不任科研項目主管
5月8日,教育部官網公布《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教政法[2015]5號,下稱意見)。意見共5個部分、22條。
中國教育過于行政化問題,一直是困擾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高校發展的障礙。這是2010年以來,第三次以重要文件強調高校要“去行政化”,可見問題之嚴重,改革之艱難。
意見明確要求給予學校辦學自主權,并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規,從法律上給予保障,目標就是——克服行政化傾向,逐步取消學校行政級別。有評論認為,這是本次意見中的最大亮點,直面了學界和輿論詬病已久的痼疾,契合了高校內外長期呼吁的改革方向。
高校自主權放開的領域主要集中在:考試招生、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教職工隊伍管理、經費資產使用管理、國際交流合作等。
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需要改革,目標是建立高校自主評聘,而政府在宏觀層面進行管理和監督。
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一般不擔任科研項目主要負責人,鼓勵行政人員專職從事管理工作,而中小學校長實現專業化、職業化。

第一階段是形成期(1949~1977年)。中國“以蘇(聯)為師”建設高校,逐步建立了一套高校管理體制,帶有高度集權計劃體制痕跡。初期,大學書記、校長是由國家主席簽名任命,后改為國務院總理簽發任命。文革結束后,國家政策明文規定一些本科院校的書記、校長為正廳(局)級,??圃盒5臅浐托iL為副廳(局)級。這一行政等級的影響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計劃的實施,一些高校開始將書記和校長的行政級別提升為副部級。伴隨著領導層級行政化,學校內部也開始建立一套和行政部門大體一致的科層管理結構,尤其是教育部《高校六十條》確定實施后,標志著以行政權力為核心的高校管理體系正式確立。
第二階段是發展期(1978~1998年)。1979年,蘇步青(復旦大學校長)、劉佛年(華東師 大校長)、李國豪(同濟大學校長)及鄧旭初(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共同在《人民日報》上發文,呼吁讓高校有一些自主權。1985年,中共中央出臺了《關 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明確表態要落實大學辦學自主權。不過,大學“行政化”狀態并未削弱,甚至又有了強化。
第三個階段轉型期(1999~至今)。1999年,高校進入擴招時代,高等教育資源大眾化。這一變化催進著高?!叭バ姓钡牟椒ィ烨鍟r教授2009年6月(時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率先提出中國高校需要“去行政化”,并隨后開始通過南科大進行探索和實踐。2010年,中央發布《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高校“去行政化”方向。
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思想節開幕

5月6日,華東師范大學第三屆思勉人文思想節開幕,“思想改變世界,人文塑造心靈”的號角再度吹響,為申城帶來一年一度的文化嘉年華。
這精彩的“一周思想大餐”,由該校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精心籌劃,“菜單上”既有著名學者的學術講座,比如葛兆光談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學界對于“中國”與“中華民族”的論述,王紹光談民主、共和與抽簽,朱蘇力論作為憲法制度問題的“齊家”,王曉明論“王韜-嚴復式難題”——現代早期中國思想的出發點等;也有著名作家葉兆言、金宇澄的演講;還有觀影活動,觀看由當代著名哲學家齊澤克本人出演的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變態者意識形態指南》),并由該校政治系教授Josef Mahoney和吳冠軍的進行解讀,等等。
據悉,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主辦首屆思想節是國內高校首次嘗試。最早提議舉辦思想節的,是該校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政治學博士學位后歸國任教的劉擎教授。據他介紹,創辦思勉人文思想節源自“Festival of Ideas”的啟發?!癋estival of Ideas”是21世紀的新生事物,由歐美的大學與民間機構創辦,形式豐富多樣,旨在鼓勵在跨學科的思想碰撞中尋求創新,注重以多學科的視角切入公共論題,倡導人文精神、創造性和廣泛參與。
該校黨委書記、哲學系教授童世駿在今年的開幕致辭中區分了“學術領域”和“學術共同體”這兩個概念,認為衡量學術工作的意義的參照系,不僅是他或她所在的學術領域,而且是他或她所在的那個學術共同體。他說,一個不僅讓我們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更有尊嚴,而且讓我們的同胞的生命因為我們的工作而更有意義更有尊嚴的學術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意。
最后,他借用哈貝馬斯的話,希望學生們通過參與思想節的活動,能享受在這里所發生的一個個original minds(原創性見解)們向我們展示的充滿美感的智力活動,能更加勝任今后可能加入的一個一個interconnected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相互關聯的解決問題的過程),能不僅成為那些best-sellers and long-sellers(暢銷書和長銷書)的更好的閱讀者,而且成為這類經典著作的未來的書寫者。
北京大學:“馬克思樓”奠基

5月5日,在馬克思誕辰197周年之際,北京大學為一座“馬克思樓”舉行了奠基典禮。馬克思樓位于北大南門內,定于2016年年底建成使用,地上五層、地下三層。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捐資方代表包商銀行黨委書記李獻平出席了奠基儀式并致辭。據財新網的報道,包商銀行在2014年12月底為馬克思樓捐助了1億元人 民幣。馬克思樓的建設是北京大學聯合多家協同單位今年啟動的“六馬”工程之一。所謂“六馬”工程,即建設和培育“中國道路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北京大學《馬藏》編纂中心,建設國際馬克思主義文獻中心,舉辦“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創辦馬克思主義旗幟網站,建設馬克思樓。
在 “六馬”工程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馬藏》編纂工程。在“馬克思樓”奠基典禮上,針對外界對于《馬藏》的關心與疑問,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孫代堯在采訪 中表示:“《馬藏》和《佛藏》、《道藏》并列不代表馬克思主義是宗教,把相關典籍收集在一起為‘藏’,馬藏之‘藏’即為‘寶藏’之義。”
北大馬院領導亦稱,他們并不為經費擔心,“《馬藏》不像《佛藏》、《儒藏》是純學術性、純文化性的工程,《馬藏》具有社會價值和政治意義”。《馬藏》中國編計劃于2024年左右完成,國際編計劃于2035年左右完成,整個《馬藏》編纂工程將耗時20年。
剛度過117周年校慶的北京大學最近動作頻繁,“馬克思樓”奠基儀式之后,又宣布去年5月5日推出的燕京學堂已圓滿完成招生工作。據介紹,燕京學堂2015級中國學碩士研究生錄取的99名學生中,大陸學生24名,分別來自北京大學等12所高校;國際及港澳臺學生75名,分別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33個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46所高校。
去年5月,北京大學首次對外宣布正式啟動“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計劃。由于選址及何謂“中國學碩士”等問題,引發北大師生的反對和公眾的質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