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母親節前夜,爸爸回來了,扒扒他的“小算盤”

萌娃來襲,不悲不喜。
昨天(5月9日)《爸爸回來了2》首播,依舊是熟悉的味道。按照套路,還是一句話介紹一下內容:
賈乃亮家的二歲半“甜馨”,與李小鵬家的三歲“奧莉”,是節目保留嘉賓。杜江家的一歲“嗯哼”,鄭鈞家的四歲半“Jagger”,唐志中家的三歲“小蜜蜜”、二歲“小香香”,是新加盟的。五位爸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與孩子們單獨相處48小時。起床、喂飯、做菜、上學、騎車、與其他孩童玩耍……第一期節目,內容就是這些。
播完,一片贊萌之聲,就不贅述了。吐槽者也有,這三個最具代表性:
王中磊家的“威廉”及吳尊家的“Neinei”去哪了?第一期磨合得那么好,為何不再請?
給“奧莉”和“甜馨”的鏡頭也太多了吧!對新人不公平。
你這節目就是記流水賬啊!沒啥大的爆點,全是尿點。
……
別急,我來慢慢分析。
王中磊吳尊的離開及換新嘉賓
先說老嘉賓的離開吧。
王中磊及他家的“霸道總裁”威廉,去年之所以上《爸爸回來了》,其實是在“下棋”。《奔跑吧兄弟》為何那么多華誼兄弟的藝人?還真以為老天掉餡餅啊?據爆料,王中磊上《爸爸回來了》之舉,是來滿足合作條件的。現在,華誼兄弟的藝人火了,今年則不再需要老板出馬了。另外,九歲的威廉懂事了,再去參加節目,從效果上來說,很難被“掌控”了。
吳尊家的“Neinei”為什么不來?很簡單——他們家太富了,富到很單調,單調到就是吃飯讀書睡覺。規定時間內,根本沒啥可拍的。
再來說說新嘉賓。

之所以上杜江一家,除了孩子外,主要原因是:杜江霍思燕夫婦,與賈乃亮李小璐夫婦、李小鵬夫婦關系好,經常能串門啥的。嘉賓之間要有關系,才能做起來更有化學反應。

48歲的鄭鈞家與四歲半“Jagger”,中間快差了半輩子了。60后與00后在一起的相處方式,思維邏輯、教育理念能引發一些人的共鳴,彌補了節目中最缺乏的元素——代溝。印象最深的細節就是:面對“Jagger”不停地問“為什么”,鄭鈞最后的做法就是直接走掉。
每一個綜藝節目,最好來一個港臺藝人,這是廣電總局的精神。于是,便有了臺灣的唐志中。當然,嘉賓也不是隨便挑選的。挑戰一戶家庭兩個孩子,是節目組的新嘗試。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唐志中在臺灣的人脈,可以讓更多的大牌免費出鏡,這才是小算盤精明之處。不信,你看第一集里就出現了黑人、范瑋琪、梁靜茹。
以老帶新,適當的姿勢慢慢切入
給“奧莉”和“甜馨”的鏡頭太多了?別驚訝,這就是事實。
從節目開始前的預熱,到正片播出,兩人的鏡頭的確很多。細想一下,也可以理解。
從觀眾接受程度上來說,“奧莉”和“甜馨”本身就紅了,主推這二人,能一下子想到節目。另外,這兩人的“逗比”、“天然萌”的表現,也是網友最喜歡的。不做大,都對不起觀眾。
從節目的邏輯鏈上來說,“奧莉”和“甜馨”是有“歷史”的。把這兩人的來龍去脈歸攏,時空穿越中,記錄孩童的慢慢長大與變化,是節目模式的靈魂。甜馨那句東北大茬子味的“哎呀媽呀”,就是典型。而其他孩子,在第二季開始時,可說的可回顧的不多。

從節目劇情的走向來看,放大兩個觀眾熟悉的萌娃,再慢慢輻射其他孩子的“標簽”,切入會更加順暢。全面進攻?重點進攻?節目組是有考量的。當然,隨著節目推進,杜江、鄭鈞、唐志中家的孩子鏡頭,也會越來越多。如果你沒忘記的話,后續會讓五個家庭在一起,那樣就鏡頭均衡了。
流水賬?最長情的告白就是陪伴!
放眼望去,曾經扎堆的《爸爸XXX》之類節目,現在還有多少?攪渾水的已散去了,留下的,就是優者。觀眾不傻,看撕X就看《爸爸去哪兒》。看細水長流,就關注《爸爸回來了》。
觀察——就是這個節目的核心。我們喜歡設計沖突明顯,喜歡劇情爆點頻頻,喜歡人與人之間滿是矛盾,面對這檔節目,可能不習慣。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那樣。狗血滿天飛固然好,對于一般家庭來說,波瀾不驚,就是常態。爆辣火鍋可以有,別忘了,米飯饅頭還是一日三餐主角。節目市場細分,大抵如此。
雖說是細水長流,但不代表節目沒有劇情設計。
先說一下主創吧。總導演是岑俊義,他同時也是《奔跑吧兄弟》的總導演。再看編劇,大多是《奔跑吧兄弟》陣容里的面孔。這樣的配置,要設計劇情,豈不是分分鐘的事?
把媽媽支開,讓爸爸與萌娃獨處48小時——就是節目最大的劇情設計。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圍觀父親與孩子的相處,代溝體現與自然、不自然的表現,本身便是看點。所以才會有賈乃亮炒菜被燙、鄭鈞嚴厲對待摔倒的兒子等等。
陪伴孩子成長,就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網站設計了一款H5游戲,計算你還能與陪伴母親多少天。《爸爸回來了2》,便是情景再現。能讓觀眾回想被父母陪伴的那些日子,就是成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