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國抉擇|蘇格蘭民族黨大勝,什么是蘇格蘭民族主義?
【編者按】
英國大選最終計票結果顯示,支持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SNP)最終贏得蘇格蘭在國會下院59個席位中的56席,差不多將工黨完全排擠出這個曾經的大本營,幾乎讓整個蘇格蘭成為“一黨制”的地區。有分析認為,蘇格蘭民族黨準備利用這種壓倒性的勝利再次推動舉行蘇格蘭獨立公投,盡管去年公投未選擇獨立。
蘇格蘭民族主義會借此再次興起,以推動下一次獨立公投嗎?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去年9月在蘇格蘭撰寫的一篇文章,為您提供觀察蘇格蘭民族主義的視角。

“滾回英格蘭去。”在發現大衛·巴勒曼(David Bannerman)和他太太正在社區分發“團結”和印著“不(支持獨立)”字樣的宣傳單之后,3個年輕人朝他們大聲叫喊,不容后者回應駕車揚長而去。這是在蘇格蘭獨立公投日最后一個周日,發生在愛丁堡Leith區Pirniefield Garden居民區的一幕,這種極度敵視的態度令專程從倫敦趕來的夫婦二人感到憤懣而不安。
“自決很重要,但是后果很嚴重。世界上第六大經濟體要解體,將引發很多不穩定因素,”曾參與北愛爾蘭和平談判進程的東英格蘭常駐歐洲議會代表團成員、保守黨成員巴勒曼在參與“敲門游說”活動間隙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他放下了比利時的工作專程回來為聯盟的團結助一把力,盡管他本人并沒有投票權,“愛爾蘭的例子已經說明失去穩定后的風險,特別是在當今恐怖主義泛濫的國際背景下。”
談及民族主義在未來英國政治中的前景,英國阿伯泰鄧迪大學社會學教授埃里克斯·勞(Alex Law)向記者警告說,不論結果如何,民族主義者謀求更大自治權的問題都將繼續像夢魘一樣纏繞英國和歐洲。如何在借助民族主義蘊含的巨大政治動員力的同時,又能有效遏制危險因子的大量涌現,無疑是共同擺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和蘇格蘭政治家們面前的兩難選擇。
誰才是民族主義者
“我不喜歡被稱為民族主義者,我們的目標恰恰是摧毀英國的民族主義者,反對精英政治。”“極端獨立運動”組織青年領袖Amie Robertson 反擊說道(英文中的“極端radical”一詞并非取自“極端主義”,而是其自視為“根本、徹底”之義)。支持獨立的愛丁堡大學政治系學生理查德·羅維爾(Richard Lovell)同樣回應認為,這是帶有濃厚誤導性的稱謂,“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主張蘇格蘭更好參與國際社會。”他告訴澎湃新聞。
但激烈的對抗和分化明顯在公投前夕蔓延和凸顯。位于Cadzow Place5號“在一起更好”聯盟辦公室門前,獨立派索性在馬路對面搭展臺唱對臺。除了守住“陣地”的4名成員之外,一名中年男子還直接跑到團結聯盟的辦公室門前向行人發放傳單,挑釁意味十足。蘇格蘭國旗的天藍色是他們的主色調,與支持英國聯盟的紅色“不”字紅色標識針鋒相對。
“我感到非常焦慮。”住在Pirniefield Garden居民區的杰姬·沃爾森(Jacky Wolson)太太看到英國聯盟的標識后主動上前搭訕表達擔憂,“周圍一些朋友甚至告訴我,如果我投‘不’(反對獨立),就絕交。”更加極端的案例發生在今年7月,一名12歲的小觀眾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觀看支持獨立的游行活動時被瓶子砸傷臉部,但英國聯盟支持者否認與此事件有任何關聯,并擔心進一步的暴力活動可能將搖擺選民推向獨立陣營。
英國上議院議員、著名經濟史學家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Robert Skidelsky)在公投前兩日投書《衛報》警告稱,蘇格蘭和歐洲其它地區民族主義的可觀興起是一種患病政治主流的癥狀。他將民族主義者劃分為兩類,一類真正信仰蘇格蘭獨立能夠打破封閉政治體制,另一類是利用獨立作為威脅逼迫政治共同體作出讓步。“不論哪一類,民族主義者政治家不用拿出具體的項目就能穩操勝券。”他嗤之以鼻地寫道,“民族主義總是發現一個反對的‘對手’以界定自己。”
針鋒相對的看法同樣刊發在《衛報》,來自英格蘭另類搖滾音樂家、積極活動分子比利·布拉格(Billy Bragg)。他提出,蘇格蘭民族主義并不能和英國民族主義劃等號,而是一種市民民族主義,是倡導所有公民參與決定社會走向的進程,并沒有傳統民族主義的排外內涵。
“模糊不清是這場爭論的焦點。”蘇格蘭阿伯丁大學、憲法變革中心 研究員馬爾科姆·哈維(Malcolm Harvey)告訴澎湃新聞,“我們看到有人倡導獨立,卻說大部分現狀都不會變;而那些主張讓蘇格蘭留在英國的人,卻表示有些變化必將出現:非常自相矛盾的情形,在這之中,民族主義的模糊性得以興起。”而這種模糊性恰恰為雙方政治家在蘇格蘭獨立問題上爭奪有利話語權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尤其考慮到在“政治冷漠”越發蔓延的當下,民族主義卻蘊藏著驚人的政治動員力。
哈維警告說,使得事情更為復雜的是,不論是支持還是反對獨立的隊伍里都有民族主義者,當然也存在支持獨立而非民族主義者的人。
民族主義的兩面力量
毫無疑問的是,民族主義這一品牌在今天的蘇格蘭政治中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這從一句老話中可見一斑。 “是什么讓蘇格蘭人團結起來?討厭英格蘭人。”蘇格蘭國家黨的成功總是和“對手”的不受歡迎密切相關,譬如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保守黨政府在蘇格蘭的頹勢,還有伊拉克戰爭在2004年之后引發的廣泛不滿,這也讓蘇格蘭國家黨的主張——一旦獨立,未來絕不參戰——為點燃民族主義添了一把火。
在經濟危機之下,借助蘇格蘭人們對社會發展失衡和貧富差距廣泛的不滿,蘇格蘭民族黨成功釋放了民族主義巨大的威力,給封閉而沉悶的英國政治敲響了警鐘。來自BBC的最新數據顯示,此次公投將創造蘇格蘭歷史上最高紀錄的投票率,可望達到80%以上,足見民族主義議題的巨大號召力。
在對蘇格蘭民族主義的政治思想構成進行了歷史梳理之后,牛津大學歷史學副教授本·杰克遜(Ben Jackson)力圖破除一些傳統的負面看法。他認為,今天的蘇格蘭民族主義不過存在了半個世紀,具有特殊性,并非源自激發民族身份大討論的歷史性事件,諸如戰爭等外來威脅或是大啟蒙。蘇格蘭民族主義者將獨立視為在新自由主義時代推進政治議程最有效的辦法。
作為區分,蘇格蘭亞伯丁大學政治學教授邁克爾·基廷(Michael Keating)將他們稱為“新民族主義者”,在2011年蘇格蘭民族黨于地方議會選舉中贏得整體多數(129席中的69席)之后獲得了更強有力的地位。他告訴記者說,對于大多數蘇格蘭普通人而言,投票的目的是對現狀表達廣泛不滿,但對于“自我治理”(self-government)和獨立之間的區隔,他們并不明晰。
從1999年開始追蹤公眾對蘇格蘭治理的態度的“蘇格蘭中心社會研究”(ScotCen)機構高級研究人員瑞秋·奧姆斯通(Rachel Ormston)告訴澎湃新聞,分離陣營將火力主要集中在一個獨立的蘇格蘭將成為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會。這一觀點在2012年之前似乎還難以成立,縮小貧富差距與獨立之間的關系還很微弱。但該機構2014年的數據報告表明,在社會公平問題上的態度和投票意圖之間聯系越發緊密。
但接下來的更為重要的問題在于,沒有了英格蘭,蘇格蘭是否還能繼續將這種力量團結、發揮并控制其負面影響。
蘇格蘭的民族主義,在牛津大學著名社會學及政治學家大衛·米勒(David Miller)看來,根本問題還是政治身份的爭論。他日前撰文稱,政治身份分裂化的趨勢不可阻擋。“常年的觀察已經得出結論,大多數人蘇格蘭人擁有多重身份認同,出于某些目的視自己為蘇格蘭人,目的一變又變成英國人,而在某些時刻又是歐洲人。”他寫道,“最為反映大多數蘇格蘭人所擁有的這種多重身份的政治安排就要能夠表達每個部分,而不是僅僅回應一種。”
英國政治危機破題,此番在所難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