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年前4月進出口總值跌了7.3%,“企業要做好心理準備”

從最新公布的中國4月外貿數據來看,要完成6%外貿增長目標的壓力正進一步加大。
5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4月統計快報:今年前四個月,進出口總值為75001.39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3%,進一步拉大了一季度6%的降幅。其中,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長1.8%,進口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17%。
“對比年初制定的外貿增長目標,4月份的數據顯示完成目標的壓力比預期的還要大。”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前4個月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7.3%,意味著后面8個月每個月平均要有6%以上的增長才行,難度何其大!”
白明表示,除了海關的統計數據,三大預期性數據也不樂觀:一是海關先導指數;二是兩大中國制造業PMl指數(匯豐、統計局),4月數據在榮枯線50%以下或臨界點上;三是剛結束的2015年春季廣交會,成交額同比下降9.64%。“這說明,未來幾個月的外貿情況面臨很大挑戰。”
不過,出口形勢正逐漸明朗。今年4月份數據比3月略有起色,尤其是出口,但整體比去年同期仍有下降。據海關總署,4月進出口總值為19580.16億元人民幣,比上月(環比)增加11.6%,比去年同期降低10.9%。其中,出口環比增加22.3%,同比下降6.2%;進口環比增加0.6%,同比大降16.1%。
白明分析,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這一點極大影響了出口數據。“除了美國經濟向好,歐洲、日本等大經濟體的市場并不太好,新興市場如俄羅斯、巴西經濟更差一些。所謂的經濟復蘇,只是個別現象。”
而美國經濟的向好也不像金融危機前那樣具有強力拉動作用。究其原因,白明表示,一方面與美國經濟結構有關,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占經濟很大比例,它這部分的增長并不能轉換成貨物貿易;另一方面,美國制造業回流,一部分海外產業轉移到國內;最后,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也越發嚴重。
此外,白明提到,美元4月份對歐元、日幣大幅度升值,而人民幣出于各種因素,只是略有貶值,這也在對歐、日出口中“吃虧”。
進口方面,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是主要拖累因素。
以鐵礦砂及其精礦為例,今年前4月,中國累計進口30725萬噸,與2014年同期30502萬噸的進口量基本持平,但進口金額卻下降了44.8%。原油和成品油也類似,1-4月累計進口量同比上下波動不超過8%,但進口金額均下跌了40%以上。
“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加上三期疊加(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因素,一季度GDP增速僅7%。可以看到,中國經濟面臨很大壓力,對外溢出的機會已經不多了。”白明說,“這在大宗商品上的表現尤其明顯。像對原材料需求較大的房地產業,至少今年到目前為止沒有大的起色,汽車銷售也不可能保持過去些年的高速增長了。”
白明認為,中國外貿也進入了新常態。“外貿反映了整個國際經濟環境,有許多不能掌控的因素。企業既要積極,同時也不能掉以輕心,要做好心理準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