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創業觀察:生活服務類和消費類創業已經站到全國前沿

上海的定位不僅僅是一個超大型的“創客”空間,而是可以作為全國“創客”的平臺。
當下,創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扎根發展,上海的率先體現在哪里?上海社科院信息所知識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興全提出了上述觀點,“這也是上海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所在。”
王興全建議政府應甘當幕后英雄,支持“創客”就要拆藩籬。他說,每個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城市功能,上海的稟賦是強大的實體市場,所以對那些需要現場提供服務的行業,例如教育、餐飲、美容等來說,這里有土壤,很容易做起來。他曾作過調研,長三角地區60%以上高端設計都集中在上海。
連日來,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走訪上海大量創業園發現,上海的生活服務類和消費類創業公司已經站到全國前沿。
案例:餓了么5年擁有2000萬用戶
作為國內排名前列的互聯網外賣訂餐公司,“餓了么”可能是生活消費類O2O的一個成功樣本。其根植于上海本土,從幾個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創業起步,5年發展為一家擁有2000萬用戶的新興互聯網公司。
2014年11月,餓了么又搬家了,這是他們創業5年來的第4次。政府對他們也越來越重視。餓了么資深副總裁羅宇龍介紹他們的新家時說,“樓層讓我們優先選擇,政府還給了租金優惠。”
在餓了么快速擴張的5年中,上海對創業者的服務也愈發細致了。當餓了么此前表示要搬家時,上海多個行政區的相關負責人曾與其接洽,希望能讓其落戶自己的行政區。普陀區副區長多次會晤餓了么創始團隊,最終將餓了么“搶到”普陀區。
之后,為了幫助餓了么把注冊信息從青浦工商局變更至普陀工商局,從準備材料到現場辦理手續,普陀工商局的工作人員全程陪同餓了么的負責人完成這項繁復的工作,前后歷時3個月。
除了提供資金支持、行政綠色通道之外,政府還扮演著組織者的角色。餓了么收到越來越多的創業沙龍邀請函,類似餓了么這樣站在第一梯隊的創業企業,還會被推薦前往外地城市參加推廣會。
對于上海的創業環境,餓了么資深副總裁羅宇龍告訴澎湃新聞,上海的互聯網企業分布較為分散。上海與北京、深圳、杭州的創業氛圍有所不同,深圳、杭州依靠一兩家大的互聯網公司帶動了整個創業氛圍。阿里、騰訊等公司的部分員工離職后,會繼續聚集在公司周圍流動,選擇并開拓新的創業機會。他認為,上海也需要一家超大型的互聯網公司,來加強上海整體創業環境的聚集效應。
羅宇龍還提出,上海的創業者普遍較為謹慎,創業公司在早期往往不會為外界所注意。并且,上海各區縣對創業者非常重視,投入大量資金和物資,這樣造成了上海沒有一個類似中關村這樣資源極端集中的互聯網創業中心。
在羅宇龍看來,上海的生活服務類、消費類互聯網創業公司比較強,北京是科技類、文化類比較強,“現在在O2O行業,生活服務類和消費類已經站到了前沿陣地,這里面就有很多來自上海的企業,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上海的O2O企業可以冒頭站到第一梯隊中。”
羅宇龍還說,以往來他們公司面試的年輕人中,不乏一些能力很強的應聘者,但最后大多會選擇去國企或政府部門,不愿意冒險加入創業公司,“這里面需要上海整個環境的支持,也需要整個團隊的風格改變,上海更需要狼性。”
政策:每年新增專項資金10億元
除了大學生創業,上海正在形成的科技創業孵化生態鏈條,也吸引了不少高級人才回歸。
朱瓏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博士,他曾獲得過國際計算機視覺算法競賽“圖像目標檢測”項目冠軍,在麻省理工大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和紐約大學的Courant數學研究所工作,前途一片光明。
出乎所有人意料,朱瓏于2012年回國,和前阿里云計算技術總監林晨曦共同創立了上海依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從事國際最前沿的計算機視覺技術,把中國和上海的人臉識別技術提升到了國際頂尖水平。依圖科技和公安部門合作,幫助警方別出套牌、假牌的車輛,用幾秒鐘的時間就能快速抓住潛逃的犯罪嫌疑人,維護了社會安全。
“中國在改變,上海在改變,在回國之前,聽到各種關于中國國內創業環境不佳的說法,但是回國后,我發現其實是存在偏見的。”朱瓏說,創立公司初期他一家家和政府部門溝通,“無論是高層的領導,還是基層的工作人員,都抱有希望變革的激情。我沒有請任何人吃過一頓飯,沒有給任何人送過一份禮。”
像朱瓏這樣的國外頂級海歸紛紛引風回巢的現象,在上海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告訴澎湃新聞,前不久上海成立了眾創空間聯盟,這是全國首個區域性眾創空間聯盟,也是上海市科委推進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的重要舉措。
據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副主任嚴雄日前告訴澎湃新聞,上海目前擁有科技創業苗圃71個、科技企業孵化器107個、科技企業加速器13個,形成了覆蓋全市所有區縣的孵化器網絡。其中,孵化器服務于具有高成長潛力的高新科技企業,苗圃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場地、完善科研成果或者創意、制定商業計劃、提供準備創業所需的各種創業服務,加速器讓企業快速成長提供更完善服務。
早在201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上海創業投資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指出,按照“政府引導、社會為主、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基本原則,統籌和集聚全市各部門、各區縣力量促進創業投資發展。將上海打造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創業投資中心,爭取到2017年,基本實現“五個一”,即吸引培育一支國內外知名的創業投資管理隊伍(1000人);集聚打造一批業界有影響力的品牌創業投資企業(100家);引導帶動一批創業投資資本(新增1000億元);投資培育一批新興產業細分行業的領頭羊企業(100家);打造一個享譽海內外的創業投資集聚高地。
上海將改革政府投入方式,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帶動各方資金特別是商業資金用于創業投資。上海市財政連續3年每年新增安排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0億元,專項用于補充上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積極探索建立財政、國資收益和社會資金多渠道并舉的滾動投入機制。
這一通知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9年7月31日。
上海各級行政區為了爭奪好的創業公司和項目也紛紛打出自己的優惠政策。對此,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任建標教授表示,上海對于創業的力度越來越大,各種政策也越來越多,但是切忌一哄而上,政策間互相打架,更不要把創業“神話”,現在的互聯網創業已經“被神話”了,需要打破一些泡沫和神話,扭轉認識的誤區。
專家:支持“創客”就要拆藩籬
在上海社科院信息所知識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興全看來,創新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是專利水平。
“深圳的專利取得基本在民營企業,北京在央企和科研院所,上海則主要集中在外企。”王興全說,這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創新主體在哪里。
他還注意到,不同城市的創新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例如,民營企業集中的深圳是業績主導型,員工取得了工作業績就可以晉升;而上海是業務主導型,管理者往往是作為職工經理人的角色出現。
王興全認為,每個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城市功能,當大家在討論像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為什么最后沒有留在上海時,就沒有想一想它的最初業態是否適合在上海這樣一個規范、成熟的大城市平臺里產生和發展,在硅谷的許多創業者在紐約可能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上海本身是比較成熟的商業城市,而租金是衡量城市商業水準的標志,一些承受不了高租金,風險比較大的企業也可能不適合在上海發展。此外,還有一些符合城市功能的的創新企業,例如位于創業園區的有含金量的設計企業。王興全之前曾作過調研,長三角地區60%以上高端設計都集中在上海。
在他看來,創造力的發生和發展離不開技術、融資、市場、信息、社會關系等多維度平臺的支撐,高效和兼容的平臺可以將更多瑣務納入集中的規模經濟管理,而留給“創客”更多的想象和實踐空間。政府部門應避免過度響應和過度關注,導致資源分配不平衡,與初衷相背離,而是應甘當幕后英雄,幫助完善和協同各種平臺,保障從創意到市場、社會的整個創造力鏈條完整通暢。
王興全提出,支持“創客”就要拆藩籬,建設“讓人時時感到方便的政府”,創造力友好型社會應當具有經濟、技術和管理上的自由度。隨著準入、管理和監督各種藩籬的拆除,創新環境的規則會更趨向于簡單和明確,為全社會創造力的迸發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
對于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王興全提出,上海在人才結構、基礎設施、消費市場、融資便利、經濟腹地、多元文化等方面優勢明顯,這些都是吸引海內外“創客”移居上海的主要因素。因而,上海的定位不僅僅只是一個超大型的“創客”空間,而應繼續發揮本地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科研院所在技術創新平臺方面的優勢,立足于服務全國,在參與全國“創客”社會發展的大格局分工中優化城市功能。“上海不一定要有50%的創客,你有大企業,有大量的工業基礎,也可以作為全國‘創客’的平臺。”王興全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