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抵制風波之后,北大燕京學堂完成首期招生
【編者按】
5月5日,剛度過117周年校慶的北京大學動作頻繁,先是舉行“馬克思樓”奠基儀式,其后又宣布去年5月5日推出的燕京學堂已圓滿完成招生工作。
據介紹,燕京學堂2015級中國學碩士研究生錄取的99名學生中,大陸學生24名,分別來自北京大學等12所高校;國際及港澳臺學生75名,分別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33個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46所高校。
去年5月,北京大學首次對外宣布正式啟動“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計劃。由于選址及何謂“中國學碩士”等問題,引發北大師生的反對和公眾的質疑。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中國學碩士研究生項目自2014年5月5日推出以來,受到國內外高校及青年學子的廣泛關注。近期,本項目2015級招生錄取工作已經完成,來自全球各地的99位本科畢業生將于2015年9月入學,迎來他們人生的另一階段。
北京大學中國學碩士研究生項目致力于培養能夠運用多學科理論、知識和方法進行中國問題研究,具有國際視野、了解中國并致力于溝通中國與世界的人才。在眾多北京大學人文、社科院系專家學者的支持下,燕京學堂設計了圍繞中國歷史、文化、價值與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課程體系及培養方案。
燕京學堂2015級中國學碩士研究生錄取的99名學生中,大陸學生24名,分別來自北京大學等12所高校;國際及港澳臺學生75名,分別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33個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46所高校。

燕京學堂在選拔學生過程中,綜合考慮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職業規劃、研究方向、興趣愛好、跨文化交流經驗、領導潛力等因素,錄取的學生成績優異,個人興趣廣泛,社團、社區活動以及實習經歷豐富,對未來職業有明確規劃。他們對中國問題感興趣,對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充滿熱情,對于交叉學科學習有深入理解。這些學生希望通過北京大學燕京學堂中國學交叉學科的學習,未來在政治、文化以及其它領域作出國際化的貢獻。
燕京學堂的國際學生招生工作主要通過建立合作院校的方式實施,由合作院校進行招生宣傳、接收學生申請,給出推薦意見后由燕京學堂組織面試并做出錄取決定。隨著國際推廣的展開,越來越多國際院校成為燕京學堂合作院校。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校長Peter-André ALT教授2015年4月8日訪問北京大學時,專門到訪了燕京學堂,商討未來學生推薦工作。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項目也于3月底和燕京學堂開展了學生交流活動,未來將進一步加強合作。
“北京大學2018年改革與發展行動計劃”和“北京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均對燕京學堂建設提出了要求,要求以燕京學堂建設為依托,匯集全球智力,探究中國與世界問題;以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尤其是中國社會重大現實問題為研究重心,吸納全球人文與社會科學頂尖學者,實現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互相促進,培養中國學人才。燕京學堂在開展招生工作的同時,課程建設和課外培養體系建設也在積極推進。北大校長林建華近期多次聽取燕京學堂工作匯報,并就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培養、行政服務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