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問答】為什么兒童和成年人都會有啃手指甲的習慣?

周舟答:產生這種習慣的原因有多種,包括焦慮、緊張、孤獨等。
啃手指是在兒童和成年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習慣,而產生這種習慣的原因有多種,包括焦慮、緊張、孤獨,家庭遺傳,對家庭成員的模仿,以及從吮吸手指的習慣轉化而來的咬手指的習慣。另外,手指保養不佳也會誘使我們去啃手指。
一般來說,三歲或四歲以前的兒童不會有咬手指的習慣(但吮吸手指很常見),四到六歲之間咬手指的習慣開始慢慢形成,穩定于七到十歲之間,而往后直至成年以前將會愈發嚴重。十歲前,具有啃食指甲習慣的男孩和女孩數量大致相等,十歲后,女孩的數量將顯著少于男孩。
啃食手指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手會移動到嘴附近并徘徊數秒至半分鐘,然后手指會迅速的觸碰到門齒,接下來一系列的啃食指甲的活動將被完成,最后手指會被從嘴里拿出。有意思的是完成啃食動作后,幾乎所有人都會用眼睛去觀察手指被啃食后的樣子或者用另外一個手指去感覺被啃食的手指是否平整。
啃食手指這個行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很容易確定。雖然從相關性來講,具有啃食手指習慣的人相比其他人更焦慮,但是并沒有焦慮性直接導致啃食手指的科學證明。很多人在他們感到緊張的時候會啃食手指。兒童在感到苦惱時,比如無法理解上課的內容,閱讀令人沮喪的故事,聆聽恐怖故事時會啃食手指。另外,兒童在被家長或老師強制要求去上床睡覺時也容易發生啃食手指的行為。
總體來說,我們不需要太擔心啃食手指這個行為,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習慣將會逐漸消失,而新的習慣將可能形成去替換啃食手指。比如,捏嘴唇,吮吸鉛筆,搓摩鼻子以及用手指去盤弄纏繞頭發。
對于重度啃食手指的患者,我們則需要進行干預和治療。重度患者對手指的啃食將會導致嚴重的指甲損傷或者感染,同時由于指甲內比較容易藏留有致病細菌,這些患者也可能有更高的幾率因此患病。但需要非常注意的是強制干預手段是不可取的。例如之前有藥品可以涂抹在指甲上,使得患者在啃食時感受到辣味或者苦味,然而這種粗暴的干預方式被證明是完全無效的,同時還增加了患者的心理障礙。反而,有些患者在看到朋友的美甲之后就下決心矯正啃食的習慣,另外,增加一些戶外活動也可以很有效地減少啃食指甲發生的頻率。對于女孩,做美甲也許可以有效地防治她們去啃食指甲。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效,我們還可以給患者適用于牙咬的橡膠,這樣可以盡量保護手指甲;或者在手指上纏上繃帶以給患者一種保護手指而不是戒除壞習的心理暗示,從而達到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并慢慢戒除啃食手指的習慣。
問:為什么O型血的母親容易生出不健康的小孩?
答:O型血母親的胎兒可能攜帶從父方遺傳過來的AB抗原,當被母方接觸時便可能產生對胎兒紅細胞的破壞,引起溶血病。
胎兒的一半遺傳物質來自于父方,因此對母體來說,胎兒相當于半相合的同種異體移植物。正常的免疫系統會排斥非己的物質,但胎兒又能和母體相對和平共處十個月,并產生緊密的聯系,從母體通過胎盤(可以理解為一張用于選擇性物質交換的滲透膜)獲取營養物質、氧氣和一定的免疫保護,這歸功于母胎界面胎盤中免疫微環境調整引起的免疫耐受和隔離。
但百密也有一疏,胎盤在懷孕的后期經常會破損,胎兒的血液進入母體,母體的免疫系統因此接觸到胎兒來源的非己物質,其中有強的抗原,如AB血型抗原等。如果母親是O型血,因其體內自身并沒有AB抗原,所以接觸到AB抗原時會產生針對其的IgG型抗體(正常人一般不會產生針對其自身物質的免疫力,會對非己物質產生免疫力)。當父親為非O血型時,胎兒可能會是A型或B型血。這種抗體能夠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破壞非O型胎兒的紅細胞,使得胎兒及新生兒發生溶血病,癥狀包括黃疸、貧血、肝脾腫大等,嚴重時可發生死胎。
針對ABO血型系統,引起溶血病的抗體為IgG型抗A和抗B,1995年對上海國際婦幼保健院的所有孕婦進行產前免疫血液學檢查的結果顯示O型血的母親體內的IgG型抗A和抗B的含量遠比A型或B型母親要高。而當母體內抗A或抗B的效價高于64時,而胎兒又有相應抗原物質時,即有可能發生新生兒溶血病。O型血孕婦的胎兒有10%的幾率發生溶血病。
當夫婦的ABO血型不合時,尤其對那些既往因夫婦ABO血型系統不合發生過死胎或重癥新生兒溶血病史的O型血孕婦來說,需測定體內相應的IgG抗A和抗B 的效價,若效價大于64,需提前采取干預措施,以提高胎兒存活率。
(蔣雪玉 浙江大學免疫學博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