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警力量》和抗日神劇之間,隔著多少首主旋律

從暑播劇(每逢暑期就重播)《亮劍》,到前陣子的票房黑馬《戰狼》,我們不難發現軍旅題材的影視作品歷來有兩個賣點。一是民族熱血,二是合法的暴力。
只要有抗日和我軍兩塊免死金牌,國產劇的創作者們就被賦予了合法暴力的權利,在小銀幕上肆無忌憚地發揮暴力想象。這種來自題材的合法暴力,往往會被過度使用。過度娛樂化帶來的結果就是“手撕鬼子”、“手榴彈打飛機”、“猛女瞬間射殺鬼子”……在這些近乎神話的動作怪戲的背后,其實是由它們的生產基因決定的。
在一個大的背景下,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屬于文藝創作,但更是主旋律產品。
《特警力量》需要提供的不僅是娛樂性,在某種程度上,更是國家意志的再現。在關于軍旅劇的討論中,你無法只從資本和劇作本身去觀察,無論是電視劇制作方或者是電視臺播出方,都在文藝創作之外擔負著主旋律的宣傳作用。


無論是如今的《特警力量》,抑或是前陣子大賣的《戰狼》,你能清楚地發現,它們與“抗日神劇”們的邊線。主旋律意味著更加嚴肅的尺度,合法化的暴力被收緊到現實中來。在《特警力量》里,你能看到軍方、警方的神威, 子彈雨落,只會擊中男主身側的鐵管和土墻,手雷紛飛,巨大的爆炸火焰僅是提供了男主瀟灑飛奔的背景。你也能看到它在軍人意志、武器裝備方面的扎實投入。
“打鬼子”的神劇之為神劇,當然是創作者的問題,但去觀察它們被生產的模式,就不難得出結論。過度娛樂化帶來的惡果,是銀幕合法暴力不再具有合理性,走向了被淘汰的絕路。與此同時,吻合國家意志的軍旅題材劇,則因為有著比娛樂更重要的使命,反而更值得信賴。
至于宣導帶來的模式化、符號化等等問題,則是為了滿足多方面要求的無奈,也是給軍旅創作者們提出的新問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