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報評“干部有兩個官方年齡”:相信山西會有更鮮明態度

今年2月以來,山西有18名干部進入縣(市、區)委書記考察預告名單。這些人中,7名干部的出生時間與此前官方披露的出生時間有一定出入,少則相差1個月,多則相差1年。(澎湃新聞網4月28日)
有關官員履歷中的年齡造假問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成為新聞。僅在山西,此前已經出現多例官員涉嫌年齡造假的例子。典型如山西省臨汾市原紀委書記沈慶華因為年齡造假問題而被免職。而此次在致力于重建官場、走出腐敗陰影的山西,新干部的的考察預告名單中,又出現多位年齡不一的官員,無疑耐人尋味。
現在還難以確定這些官員“年齡不一”的具體原因何在,但近年來官員年齡造假的現象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今年2月份新華社有報道稱,在中紀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視組兩輪巡視整改情況中,巡視涉及的20個省份中15個省份的整改通報提及整治干部檔案造假。其中,修改三齡(年齡、工齡、黨齡),篡改兩歷(學歷和工作經歷),騙取干部身份,幾乎成了一些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公開的秘密”。
包括修改年齡在內的干部檔案造假,緣何會成為“公開的秘密”?在眾多的分析中,干部任免的年齡門檻,成為一種常見的歸因。不可否認,當前干部人事任免上的年齡要求,特別是干部年輕化的用人導向,確實會間接刺激一些干部年齡造假的沖動,但它并非構成年齡造假的必然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官員年齡造假的嚴重性質被低估,致使相應的懲戒措施滯后,“破窗效應”不斷復制。
官員年齡只是履歷中的一個細節,但其作為官員最基本核心信息之一,關系到的已經不只是任用考察的程序,更涉及政治倫理的品質:官員如果連年齡都存在爭議,又何以保證其為官的信用?
除此之外,某些公共部門與公職人員的造假,往往衍生出對社會道德與規則的巨大破壞力量。我們常說官員的年齡造假不只是改動年齡這么簡單,其背后更存在著檔案、身份信息等各個環節的失守。相反,當官員有了改年齡的硬需求,又何嘗不是對于強化制度建設的一種阻力?一些領域的亂象之所以難得到根治,恰恰在于某些官員有特殊需求,要確保隨時可以“大開方便之門”。而造假風行,特別是某些公職人員帶頭造假,往往會拉低整個社會對造假行為的道德羞恥感,會侵蝕正常的社會道德約束與規則剛性。
打造陽光政府,樹立政府公信,所對應的工作千絲萬縷。但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應該首先解決。比如官員的年齡問題,甚至一些官員具有多個身份證的問題,這些其實是基礎中的基礎,應該零容忍。這些問題,一般都是公眾從公開的履歷信息中對比發現,這說明公示發揮了作用。年齡具有唯一性,一旦出現多個不同版本,說明不誠信行為已經發生,相關人士應該被追責。
作為此輪反腐“重災區”的山西,此前也是官員履歷造假的多發區。對于年齡造假,山西既有過火速免職的重拳出擊,也有“官員11次簡歷造假被警告,一年后平職調任”的追責不明。如今,對于新任免官員履歷中的年齡問題,致力于官場重建的山西,相信會有更鮮明的態度。(原文標題為《對官員年齡造假應該零容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