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病態文化滋生貪官,領導干部需要審美教育

近來,政治生態問題引起人們廣泛關注。有的地方和部門領導班子出現多名貪官,表明其政治生態存在明顯問題。政治生態問題,說到底是文化生態問題。一些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成為貪官,固然主要是政治問題,但其根源是信念缺失、精神空虛、道德淪喪,而這和不良的文化生態有關。可以說,正是病態的文化生態孕育了病態的政治生態;不改善文化生態,政治生態就無法得到有效改善。
改善文化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做大量工作,但根本是價值觀教育,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種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的政治自覺、倫理自覺和審美自覺,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這種教育應持之以恒,擴展至學校、家庭、社會;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內心認同,而且自覺貫徹。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身的精神免疫力增強了,才能抵御“社會病”的侵襲;只有越來越多的人精神狀態健康了,文化生態才能得到切實改善。
改善文化生態需要重視審美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一直設有思想政治課,對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較為重現。相比之下,審美教育顯得不足。有的學校開設了美術課,但這不等于進行了審美教育,不能把從技術上教人們怎樣畫畫、怎樣做美工等同于審美教育。審美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價值觀教育,旨在使人們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從而培養人們的審美自覺,激發人們向往美、尋求美、實現美的動力和潛能。當年趙元任在清華大學當教授時,曾開設過藝術欣賞課。一般學校尤其是中小學缺乏開設藝術欣賞課的條件,但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例如組織學生到美術館、博物館參觀,組織他們觀看思想性、藝術性都好的戲劇、電影、綜藝演出,或欣賞高雅音樂,使他們獲得審美愉悅、受到審美教育。這是國外通常采用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妨合理借鑒。
不但學生需要審美教育,黨員干部包括領導干部也需要審美教育。不應低估審美教育對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這種教育往往和倫理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正如有的藝術家所說的,藝術可以“成教化,正得失,助人倫”。如果黨員干部工作之余少一點應酬,多看一點好書,多欣賞一點好的藝術品,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實,那些不健康的東西就會被沖刷掉不少。王安石的一首詞寫道,“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耽擱”。要使自己從物欲的束縛、耽擱中擺脫出來,就必須使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這既包括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也包括審美追求。
優秀的藝術作品能在藝術美和心靈美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是審美教育的有效載體。盛世需華章,需要更多既適合青少年也適合成年人、既為群眾所需也為干部所需的優秀藝術作品。例如,通過審美藝術片展示不同歷史時期人類創造的藝術精品,有助于人們認識和把握真善美,反觀社會上、文化界存在的一些假惡丑現象,就會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作出自覺的價值選擇。價值判斷和認知判斷不同,是一種或然判斷,更多地需要人們去感受、去體會。通過善惡、美丑的對比,人們就能更好地感受和體會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參與藝術欣賞一類的活動,不僅能使人們在繁忙的學習工作之余得到放松,而且能使人們的精神得到洗禮。這對于凈化文化生態、政治生態都不無裨益。(作者邢賁思為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原文標題為《從審美教育入手改善文化生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